記青藏鐵路護路隊:在生命禁區守護“幸福路”

在生命禁區守護“幸福路”

記青藏鐵路護路隊

□ 本報記者 劉玉璟 符香凝

雪山之下,草原之上,一列列滿載旅客、貨物的火車呼嘯而過。火車內,旅客吸著氧,聽著歌,或以滿懷驚喜的心情欣賞著高原美景,一路歡歌笑語,談笑風生,或出神凝望,感嘆列車的安全、平穩;火車外,他們身姿挺拔筆直,佇立在鐵路邊,伴隨著呼嘯而過的列車緩緩抬起右臂,莊嚴地敬禮,目送著火車消失在草原的盡頭……

他們是護路隊員,被稱為世界之巔的“道釘”。自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以來,風雨無阻地堅守在工作崗位,日夜兼程守護著這條平均海拔在4300米以上的鐵路安全,用青春和熱血譜寫了一曲牢記使命、守衛“天路”的動人讚歌。2014年,拉日鐵路建成通車,從此,他們日夜守護的鐵路增加了257.2公里,但保障列車順利通行的初心始終未改。

在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青藏鐵路通車13年的特殊時刻,《法制日報》記者走進護路隊員的營區、工位,附近的鄉村,近距離探訪這群戰鬥在一線的“鐵路保姆”。

“青藏鐵路被譽為西藏人民的‘經濟線、團結線、生態線、幸福線’,全區各級護路組織和廣大專職護路隊員長年奮戰在鐵路一線,確保著鐵路持續安全暢通。”西藏自治區黨委政法委鐵路護路聯防辦公室副主任邊巴次仁告訴《法制日報》記者。

走過最長的路

一公里,13年

人們經常形容護路隊員為“用腳步丈量青藏鐵路的人”,這話不假,從鐵路開通那一刻起,護路隊員們就用腳步丈量著青藏鐵路的每一寸。

2006年7月1日,伴隨著青藏鐵路的正式建成通車,平措朗傑就光榮入隊,成為一名護路隊員,如今,他已成長為青藏鐵路安多段底吾瑪護路大隊副隊長兼學習輔導員。

平措朗傑告訴記者,每名巡線的護路隊員管護的路段大約1公里,每天要來回走動20多趟。

13年來,像平措朗傑一樣的護路隊員不知道在青藏鐵路沿線走了多少公里。

令平措朗傑感到欣慰的是,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對護路工作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裝備從最開始的幾頂帳篷、一身迷彩服發展到現在座座營房、多功能服和巡邏車輛一應俱全,鐵路護路工作逐步走向規範。

“記不清多少次,我們迎著風雪前行,走向鐵路一線,走向險情現場,走向村莊牧區。”平措朗傑望著遠去的列車深情地說道,“每當我看到一列列火車平安駛過,一種護路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巡線是無聊、寂寞的,巡道是繁瑣、辛苦的。

在西藏900多公里的鐵路線兩側,護路隊員長年堅守在這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氣溫0℃以下,風級在7至8級以上,狂風暴雪、高寒缺氧等惡劣天氣時常困擾著隊員們。

2014年8月15日,青藏鐵路的延伸線拉日鐵路建成通車。

來自日喀則市江孜縣的小夥子扎西早早就報了名,成為一名護路隊員。

早晨7點,扎西準時起床,做完晨練後,就開始了一天的準備工作。穿上制服,套上反光背心,從器械架上取下警棍,就與另一名護路聯防隊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在清道完畢後,一起徒步沿鐵路線巡邏,檢查鐵路沿線護欄有無破壞,同時清理鐵道沿線上的垃圾。

扎西告訴記者:“看著一趟趟列車安全地從身邊經過,安全抵達終點,乘客安全到家,感覺很有成就感,這就是我們每一個護路隊員堅守崗位的動力。”

最正確的選擇

守護一方平安

2015年,那曲地區(現那曲市)護路隊員幫助公安部門查獲在逃人員3名,吸毒人員4名,破獲盜竊案1起,幫助旅客找回100萬元現金和20斤蟲草;

2016年,拉薩市堆龍德慶區護路隊員在鐵路沿線抓獲一名公安局追捕的殺人嫌疑犯;

2017年4月10日,當雄縣護路隊員成功發現報告處置一起運輸油罐的火車機頭起火事故,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

這樣的“小事”,幾乎每個護路大隊每年都做。

“我們是護路隊員,遇到這樣的事,我們責無旁貸。”那曲市護路辦主任永志堅說道,“作為護路隊員,我們能為地方平安貢獻力量而自豪”。

“成為護路隊員或許是我最正確的選擇。”作為西藏專職鐵路護路聯防隊伍中唯一一個漢族隊員,李新兵這樣說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全體護路隊員共同努力下,青藏鐵路西藏段近10年未發生影響鐵路安全運行的案(事)件,拉日鐵路開通至今也沒有發生過任何影響鐵路安全運行的案(事)件。

群眾最美的讚譽

護路隊員是咱的“貼心人”

堆龍德慶區莫嘎大隊護路隊員次旦多吉至今記得,自己上班的第一天,剛巡邏完,又困又累地回到崗亭裡,還沒來得及休息,貢覺卓瑪就提著熱氣騰騰的酥油茶來到崗亭,給每位護路隊員倒了杯茶,拿著自家的糌粑讓大家吃的場景。

“心裡暖洋洋的,眼淚差點流出來了。”次旦多吉說道。

青藏鐵路通車13年了,貢覺卓瑪的這個習慣也持續了13年。

堆龍德慶區護路里程達69.225公里,保護鐵路沿線5個鄉鎮、人口1萬餘人。

一名護路隊員說:“阿佳貢覺卓瑪在家庭經濟條件並不寬裕的情況下,連續10年來,堅持每天早上為我們送酥油茶和自家烙的餅子。在我們的心中,她就像我們的阿瑪一樣。”

夜晚天冷時,貢覺卓瑪也會習慣性地往外看一看,看看護路的這群孩子有沒有休息,當她看到他們還在巡邏時,她就精心準備一壺清茶,打一碗糌粑,帶著自家的墊子送過去,讓他們休息休息,取取暖。

貢覺卓瑪說:“我們自己呆在家裡都覺得冷,一想到這群孩子還在外面值班,心裡怪捨不得,覺得應該給他們送點取暖的東西,過去說說話。”

在巡邏中,護路隊員得知,貢覺卓瑪的家人都不在身邊,每年青稞收割季節,都在為收割青稞而發愁。

得知這一情況後,莫嘎大隊黨支部教導員丹增和其他護路隊員一起利用下班時間幫助老人收割青稞。

“群眾支持我們的工作,他們有困難我們義不容辭。”丹增說道。

2018年10月9日,當雄縣通往納木錯景區的道路被積雪堵塞,當雄縣護路辦緊急抽調150餘名隊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區域連續奮戰4個小時,終於打通了那條山口直達當雄縣城的馬路。

幫群眾剪羊毛,照顧孤寡老人……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拉近了群眾與護路隊員的距離。

“有困難,找護路隊員。”這成為鐵路沿線群眾的共識。護路隊員和當地農牧民群眾互相幫忙的故事也被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