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很多人都向往這樣的生活狀態:“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

可生活中,成年人都被現實這座大山壓得喘不過氣來。任它花開花落,隨它雲捲雲舒。

特別是人到中年,壓力驟增,每個人都在塵土飛揚的路途中快馬加鞭,負重前行。不敢有任何放縱,以免人仰馬翻,因為車裡面上有老、下有小,責任重大。

現實生活一地雞毛,每個人都在這“一地雞毛”中苟且偷生,連喊累的資格都沒有。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曾經讀到這樣一段話:“現代人的崩潰是一種默不作聲的崩潰。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表面平靜,不會摔門砸東西,不會流眼淚或歇斯底里。也不說話,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

可能到夜深人靜,人們心之所向的,總是那片“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世外桃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腦海中出現大詩人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身影。好像他沒有當下的掙扎,沒有明日的迷茫,只擁有一個悠然、舒適、自在、愜意的靈魂。

我們不禁感嘆:陶淵明怎麼就有勇氣一腳踢開狗血的現實人生呢?

透過時光的遠景鏡頭,陶淵明,這位遺世獨立、灑脫飄逸的曠世才子,帶著他的田園和桃花源,還有一壺老酒,來到了我們中間……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時期,當時,帝王的昏庸懦弱,官場腐敗黑暗,朝綱不振,國運衰弱,東晉政權處於內憂外患之中。

那麼不難想,朝堂如此,百姓更是民不聊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陶淵明抱著讀書人應該有的“濟世蒼生”的抱負,幾次出仕,想為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官場黑暗,多番不利。

他受不了官場名利勾結,看不慣上司的軟弱無能,更阻止不了他們為謀一己私利置百姓於水火之中而不顧。

歷經五仕五隱,一路跌跌撞撞,活到四十歲,正所謂“四十而不惑”。他明白,官場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他更清楚地知道,不愛說話、不慕名利的自己,也從來不是做官這塊料。

人生苦短,與其花費時間做違心事,說違心話,倒不如捨棄虛名俗利,隨心所欲地活一回。

心灰意冷的他,決定徹底放棄仕途理想,留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揮一揮衣袖“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有一種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灑脫。

歸隱以後,他過著田園式的傳統生活,“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雖然結果是“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但是他的內心是滿足的。

與其說心灰意冷,不如說他找到真實的自我。

他可以不用理會紅塵紛擾,他可以讀書,寫詩詞文章。從此,寄情山水田園,他的眼光在自然之中,從山野到書房,可以從南山綿延到天空。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田園是他的樂園,大自然是他的歸宿。

在《五柳先生傳》中,陶淵明寫:“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他自稱“五柳先生”,把自己比作一個樹,以一棵樹的姿態屹立於天地間,自然靜穆,與世無爭。

歸隱後的陶淵明,怡然自得: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迴歸自然,耕種、讀書、寫詩、喝酒、摘菜、賞景……陶淵明活得瀟灑自在。

據說他有一把無絃琴,名字叫做素琴,喝醉後他獨自撫琴自娛,沒有琴絃的琴會發聲嗎,不會,但是山川湖海在他眼中,天籟之音在他的心中,何必需要弦?

這時的陶淵明,做回了自己。不依附任何力量,不失本性地活著,哪怕獨行於世,也不忘初心。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們都應該從內心出發,去尋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自古文人失意,寄情于山水,沒有酒怎麼成。

他寫自傳:“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有些人,喝酒時喜歡吹牛;有些人,一喝酒就發酒瘋。而陶淵明,每每醉酒之後便詩興大發,有《飲酒》詩20首,都是酒後所題。所以陶淵明是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文人。

故知老友知道陶淵明好酒,所以經常送來美酒。

陶淵明不是為了喝酒而喝酒,喝酒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讓他達到自由境界。在這種狀態下,能夠忘卻塵世凡俗,專注當下,體味到生命本身的喜悅。

他在序裡說:我閒居在家,缺少歡樂,再加上近來日短夜長,遇到好酒,每晚都飲。一個人飲酒,很快就醉了。等到酒醒之後,寫題詩自娛,這不過是單純為了歡笑罷了。

可能有人會生出疑問:那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那對陶淵明來說,只要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發現並享受自然之美,讀書寫文,飲酒作詩,隨心所欲,快樂而活,大概就算不負生命。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精神上的灑脫帶來肉身的沉重。

雖然陶淵明大大小小做過幾次官,但每一次就是“裸辭”。

當他決定徹底出世、放棄濟世蒼生的理想時,他已經四十歲了,中年人的重擔重重壓在他身上。

他曾在《歸去來兮辭》寫到家庭狀態:“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家裡孩子很多,吃了上頓沒下頓。

這是四十歲的陶淵明自己的選擇,他明白歸隱田園後,要辛勞耕作,有時還要忍飢挨餓,但他內心依舊平和而安寧。“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

就像尼采說的:“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也許在我們眼裡,很不值得,甚至覺得有些糊塗。而陶淵明自己呢,想必從不後悔當初的選擇。

在《飲酒》(其七)中,陶淵明寫到: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在物質極度貧困的環境下,秋花盛開,鳥兒歸家,都會引起他內心的喜悅。

他能夠直麵人生的苦難悲哀,直麵人生的各種矛盾並找到了解決辦法,這是他的聰慧和高尚。


陶淵明:飲酒作詩 我生由我



其實快樂原本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世人只因慾求不滿,心思複雜,快樂才會變成奢侈。正如宮崎駿說的:“小時候,幸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長大後,簡單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也許現實是鏡花水月,人的一生該怎麼過,都在你的自我意識裡。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無數人爭得頭破血流世俗之路,另一條是迴歸自己內心的道路,唯有找到自我,才能在這條路上得到真正的舒展和幸福。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紙質之上(ID:niukou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