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黑幫是怎樣衰落的?

高朝波


當正規的社會秩序不完善的時候,就會產生另外的一種秩序來約束社會的運行。就像白天和黑夜的運轉,就是社會變化的兩面性。

香港的黑社會產生在戰後,內戰過後,老蔣退居臺灣,當然一部分人進入了香港澳門,這些人的進入,導致了黑社會的初步形成。

香港的黑幫興盛德時間應該是在七十年到九十年代,這段時間是香港黑幫發展的額黃金時期。也產生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香港舊社會的基本樣子,充滿機遇但是同時又充滿危機。

那個年代,正是英國對香港殖民的末期,大陸開始介入,英國的控制相對來說也開始減弱。社會的秩序出現了極大地空白區,所以另外的一種秩序——地下秩序便隨之產生了。

那時候的香港,白天歸警察管,晚上歸黑社會管,兩種秩序交替運行。

至於香港黑幫的衰落,自然也就是正規的秩序逐漸的建立,特殊的秩序由於不合理,所以就被拋棄了。

社會在進步,黑幫的管理也在進步。當打打殺殺的日子掙不了錢的時候,他們就會走向一些稍微正規一點的賺錢方式。比如拍電影,要知道香港電影的巔峰時期,好電影基本出自帶黑社會性質,演員被用槍逼著拍電影是常事。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社會秩序的更加完善。舊時的黑幫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資本,紛紛成功轉型。隨著黑幫的轉型,舊時代的那種兄弟多就是老大的黑社會形態逐漸的消失了,黑幫也隨之沒落了。

香港黑幫的興起和衰落,恰恰說明了社會運轉的兩種方式,就像白天和黑夜,誰都離不開誰。一方顯弱,另一方必然會增強。


看點兒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香港淪為殖民地以後,大量廣東勞動力湧入。

這些勞動力背井離鄉來打工,說白了就是為錢。因為離開了原有的宗族勢力,這些勞工本能的以籍貫為單位,形成了大小的幫派。

一個潮州人來到香港,找到碼頭上的潮州幫派就能找到工作。

一個海陸豐人來到香港,找工作被人欺騙了錢財,他不會去報警而是找到海陸豐的幫派,問題就能解決。

到19世紀末,黑幫成員約佔香港華人成年男性人口的1/3。

同時,香港最初的法律是洋人和華人分而治之。

洋人大體是遵守英國法律,而華人則有很大不同,甚至允許合法的納妾,直到七十年代才廢除。

比如給香港洋人看病,一定要獲得大英帝國的醫生執照才行,然而給華人看病則不需要,中醫也可以開診。

所以,法律上對於黑幫有很多空子。加上港英政府一度也很腐敗,黑幫通過黑金就可以收買警方,成為保護傘。

直到五六十年代,香港警方的名聲還是非常臭。

一般香港市民都認為警方和黑幫沒有太大區別。

著名的“五億探長”呂樂就是典型。

呂樂的職位僅次於英籍總警司,成為那個香港警黑勾結時代的代表。以他當時的身價,足以收購大半個九龍。呂樂通吃黑白兩道,在應付黑道方面,當時四大黑幫都要給他面子,呂樂曾說:“我根本不用親自抓人,有案件要破,就開口跟堂口老大要人!”

因為警黑勾結嚴重,普通相當市民生活被騷擾嚴重。

當時開一個小鋪子,除了警察來敲竹槓以外,黑幫混混也經常來索要保護費。

1955年香港華民政務司賀勤士(B.C.K.Hawkins)致殖民地輔政司的內部文件中稱:“敲作勒索盛行,但是很遺憾地在目前的情況下香港社會有很多人成為敲作的目標。這是明顯的,當你考慮到殖民地有多少人今天在法律邊沿討生活;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只有最少的基本生存條件。……於我看來,很難動員這些群眾來主動參予打擊三合會的計劃,而且一些青少年將從受敲作者轉而成為三合會的活躍分子。換言之,除了擴張的敲作勒索外,並且有更多人被招幕成為罪犯的行列。”

於是,七十年代廉政公署成立,重拳打擊警方涉黑。

由此,警黑勾結問題大大好轉,香港黑幫也就逐步失去了保護傘。

沒有保護傘的黑幫,一夜之間就可能被消滅。

保護傘垮臺以後,黑幫被打擊嚴重。被立案的的黑幫犯罪從1967- 68年的110宗升至1976年的4089宗,升幅達到37倍,而同期警方調查有關恐嚇勒索犯罪的案件亦從344宗升至4755宗,升幅高達13.8倍。由此,香港黑幫開始走下坡路。

同時,針對黑社會的法律越來越多,越來越嚴格。O記(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的權力也越來越大,實力增強。

所以,從70年代開始,香港黑幫越來越不行。除了嫖賭以外,香港黑幫逐步開始走正行,傳統的敲詐勒索收保護費也很罕見。

現在很多小鋪老闆,被敲詐就立即報警。

到了80年代,香港黑幫很多已經洗白,大量會員走正行,剩下的核心骨幹不過原來的十分之一,其餘九成多是客串性質。

香港迴歸以後,黑幫更是越來越低落。

一種說法是,黑幫大哥多被招安。


薩沙


1949年,新中國消滅了黃賭毒黑漂,1997年輪到香港了!

不妨先來看看新中國成立初期多少貌似強大的黑社會組織灰飛煙滅!

1,黃金榮。

黃金榮1892年開始在上海法租界當巡捕,後來他背靠法租界殖民者、國民黨反動派,發展成為黨徒超過一萬人的青幫組織,他的黨徒們收保護費、綁架勒索、開設賭坊、設立妓院、幾乎是無惡不作。

最後黃金榮怎麼樣?新中國成立,黃金榮老老實實寫下保證書,不再從事黑幫活動,不敢與新政府為敵。但是沒辦法,民怨沸騰,上海市政府只好讓他在新世界大舞臺門前掃大街贖罪。

2,杜月笙。

杜月笙是黃金榮的徒弟,但是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杜月笙從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勾結上蔣介石,成為蔣介石在上海灘的統治工具。杜月笙1925年成立的三鑫公司,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毒梟組織,聚斂了富可敵國的財富。更厲害的是,抗戰初期,杜月笙勾結特務頭子戴笠,成立了自己的軍隊,杜月笙還利用自己黑道上的勢力,巧取豪奪,成了實業、金融、交通運輸、新聞出版各方面的商界精英。

杜月笙怎麼樣?上海解放前夕,自知罪孽深重的他不敢停留,趕快跑到了香港避難。聽說黃金榮在新世界大舞臺掃大街,直接驚懼而死!

解放軍進入上海,在最繁華的南京路上露宿,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可是面對黃金榮杜月笙這樣的黑幫勢力,那絕對是冬天般嚴寒!

3,河北一貫道。

河北等地流行的“一貫道”發端於晚清,極盛於1940年代。極盛時期的一貫道,有教徒300萬人以上,僅在上海一地,就擁有基層壇堂1144個,辦道人員6200餘人,道徒約30萬人。

如此大的勢力怎麼樣,在新中國的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下,瞬間土崩瓦解,徹底消失!

當時,一位外國記者撰文說:“共產黨是一把鐵掃帚,一掃帚把妓院掃光了,又一掃帚把一貫道掃光了,真厲害!”

至於那些流竄鄉間山野的湘西土匪、東北鬍子,更是不在話下,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些害人蟲全部要一掃而空!

再來看看香港的黑社會是什麼貨色。

香港的黑社會,大都從天地會發展而來,統稱為:三合會!主要從事洗黑錢、非法賭博、販賣毒品、偷盜、敲詐勒索等非法行為,最有名的黑社會組織包括新義安、和勝和、14K等。

新義安,20世紀八九十年代,新義安成員接近10萬人,勢力達到頂峰。80年代,香港警方開展了專門針對新義安進行反黑風暴,很多黑幫成員如坐館、紅棍、白紙扇都被抓。但是大部分新義安成員獲得釋放,繼續和港英政府暗地裡對抗。

14K,前身是1947年的洪發山忠義堂,後來在澳門、西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東南亞等地都有分支機構。有人說14k實際上是14位國民黨成員發展而來,但是到90年代有十幾萬會員,是香港第一大的黑社會組織。

和勝和原屬於成立於1884年的和合圖,後來獨立出來,相比新義安和14k的國民黨背景,和勝和更多是香港地方幫會組織,雖然裝備武器不如人,但是人數多啊,和勝和上世紀70年代有20萬之眾。

這些黑社會組織,本質來說是政府權力邊緣的幽靈,只有政府失靈的情況下,才有他們的生存之地。

香港作為英國最後一塊殖民地,社會環境和大陸、臺灣以及英國本土完全不同。對於英國人,建立香港殖民統治的目的不是當善男信女,就是斂財!放任黑幫販賣毒品、收取保護費,最後把黑幫吃掉,培養新的黑幫。這是全世界各地殖民統治者的一貫統治手法。

當然,像解放戰爭時期的上海,杜月笙等人雖然不復往日法租界的輝煌,卻也是過得風生水起,好不自在。連蔣經國這樣的“經濟沙皇”都拿他門辦法。當然,不是蔣經國搞不掉杜月笙,而是杜月笙對蔣介石很有用。蔣介石要做的很多事,都要依靠杜月笙。更何況,蔣介石和杜月笙一起的黑歷史,是永遠否定不掉的!


歷史知事


香港迴歸之前瞭解的不多,只是在電影電視劇上對這塊寶地有了初步的瞭解,那時候最大的看點就是香港的黑幫老大。賭博綁架是最大的特點,每天看到的只是打打殺殺。可是自打香港迴歸以後,這些黑幫組織為什麼都不見了?

正所謂邪不壓正,由香港迴歸前的黑幫社會欺行霸市到香港迴歸後的繁榮穩定,這就足以說明有強大的祖國做靠山,特別是駐港部隊的入住,使香港繁榮穩定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在香港所謂的黑幫黑惡勢力幾乎消失殆盡。


(影視資料的演繹)

我們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喜歡看警匪片兒,那是因為真實與刺激。相比之下香港的警匪片看起來更加精彩。追根溯源,這就不能不想到這是與香港的發展是有關。在上個世紀香港迴歸以前,正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香港,來自於世界各地不明身份的悍匪認為香港是個自由世界,紛紛湧入香港,認為在這個過渡時期,是他們黑幫大打出手撈錢的好機會。

據瞭解,香港迴歸前的黑幫組織非常活躍猖獗。他們打劫金鋪到綁架富豪,敲詐勒索無惡不作以換取高昂的贖金。那時候嚴重的擾亂了香港的金融秩序和治安穩定。


(可怕的黑幫組織~影視資料)

據傳說:在香港迴歸的前夕,香港最大的悍匪就是張子強,葉繼歡,季炳雄等等大大小小的黑幫組織十分猖獗。他們大多來自於大圈幫,在香港地方橫行霸道,在那個年代充分說明了管理者不但不作為,而且與香港黑幫組織裡勾外聯,嚴重的毀壞了政府形象。

可是香港迴歸以後,人人痛恨的香港黑幫組織為什麼不見了?

有一大部分落網的黑幫頭目給出了答案:那時候的香港是以古惑仔、無間道為主要幫派力量,幫派如同舊社會的軍閥,山頭林立,互相對抗,並且經常發生內訌。黑幫各派別之間的爭鬥,大多是以血流成河為代價,受益的都是幕後黑手,這在香港大片中有充分體現。


(無路可走的黑幫組織)

有接觸過香港黑幫大佬的,他們是這樣解釋說的:都知道一九九七年年的香港迴歸,此刻被英國割據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一國兩制的政策在香港得到了充分的體驗。特別是駐港部隊的入住,對黑幫震懾很大,為香港的治安穩定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一九九七年的香港迴歸,徹底結束了近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更是斷了這些黑幫組織的敲詐勒索,危害治安發財夢。如今再想了解這些黑幫組織,只能在電影大片和電視劇中看得到。


日堯居


幾乎所有的香港黑幫傳說中,都少不了一個幫派的影子:

洪門。

而洪門還有一個名稱,相信很多朋友並不陌生,正是出現於金庸小說《鹿鼎記》中的“天地會”,在清朝末年,與袍哥會、青幫,並稱為清朝三大秘密結社。

該組織最早活躍於華南,以及福建、廣東等地。

起初對於洪門的定義,只是一個代表“反清”的秘密組織,但凡是打著反清旗號建立的幫派,皆屬於洪門之列。

後來隨著清朝的覆滅,與洪門有關聯的地下社團,逐漸隨著華僑移民的南遷,而傳往東南亞等國,此後經過香港這一中心樞紐進行互相聯絡,再加上香港獨有的環境,使洪門在上世紀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其實最早的香港洪門,可追溯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由廣東某幫會借洪門之名,大張旗鼓反對清廷政府,後來清廷政府進行過一次鎮壓,部分幫眾因此逃往香港,並在香港建立起最早的洪門分舵。

據傳言,洪門曾經參與到改變歷史格局的大事件之中,如協助太平天國的領導者洪天貴福逃亡廣東,在抵達廣東後,洪天貴福便藏匿於洪門內部,以此躲避清廷的追捕。

清末時,革命黨為了推翻滿清,也曾參與其中,比如1911年之後,不少“天地會”、“三合會”的成員均在國軍中擔當要職,有的士兵也是洪門出身,一方面身為國軍,進行革命活動,一方面身為洪門分子,秘密參與幫會,這種雙重身份在當時的複雜時局中不在少數,而許多革命黨人,也與洪門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繫。

再到1949年後,脫胎於清代南方洪門三合會的組織在香港成立,對外宣稱“香港三合會”,其中兩大龍頭人物,均曾在中華民國國軍中身居高位,甚至擁有將領軍銜。

其實早期的洪門也好,三合會也罷,起初並非單純的黑社會組織,而是處於一種灰色地帶的特殊團體,對外他們聯結革命黨,反抗滿清朝廷,提供資金等各類援助支持,或抗擊入華侵略勢力,如日,英等帝國主義列強。

對內,他們經常組織義舉,雖然也用暴力來穩固勢力,不法獲取鉅額財富,但由於成員大多來自於底層民間,所以社團本身極具規矩,講求道義,可謂自成系統,內部等級森嚴,分工明確,彼此之間以兄弟相稱。

再到上世紀50年代,許多洪門人士自立門戶,先後成立“萬安堂”,“福安社”,“太平山體育會”等名噪一時的組織,主要勢力範圍集中於香港上環和灣仔商業區,由於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有限,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因此最初的社團活動相當低等,時有打架砍人,持械火併,搶奪地盤的事件發生,俱是各類流血衝突,甚至有時不涉及利益問題,兩方社團也會發生暴力對抗事件。

最簡單的例子,如當時的香港海貨市場不接受外來戶,有廣東人去往香港做海鮮生意,便會遭遇當地人的欺負或排斥,於是外來商戶便聯合其他外鄉人,自發成立商會,聚攏手下,一致對外,如果有誰受到欺負,便直接以武力解決。

這種小型的幫派組織比比皆是,基本並不涉及黑社會性質,只是出於自保而形成的“同鄉會”,會中基本也是跋山涉水來香港做生意的老鄉。

直到六七十年代以後,香港經濟迅速騰飛,迎來了全面繁榮的發展時期,高樓拔地而起,房地產事業稍顯雛形,此時為了謀求更大的利益,這些民間社團組織便開始由此轉型,逐漸向真正的黑社會性質組織過渡。

其中又以“和安樂”為最大勢力,主要業務為高利貸與收保護費兩大業務,麾下成員也由此有了一個眾所周知的綽號:

古惑仔。

後續香港經濟持續突飛猛進,房地產業迎來了全面繁榮,大型組織開始向公司性質進行過渡,而不是再執迷於街頭鬥毆,或是菜市打架,基本上都與各種大公司或企業有所聯結,如當年沸沸揚揚的黑社會威脅演員等事件,或是黑社會成立電影公司,逼迫有名氣的女演員拍攝三級片等,這標誌著香港本地黑幫開始涉及各種利益豐厚的行業,已經不再侷限於傳統的經營模式,而是初具集團企業的規模。

據港英政府檔案顯示,19世紀80年代中期,記錄在冊的香港黑社會成員多達兩萬餘人,且各方人員已經滲透進政府組織或香港警隊,與之相輔相成的,則是港英政府內部有人充當黑幫的保護傘,包庇縱容暴力行為。

這時的香港黑幫可謂橫行街市,一般即是團伙出行,在各種繁華街道三五成群,尋常群眾不敢招惹,已經成為具備完整黑社會性質的團伙組織,小型團伙則是敲詐勒索,向各類商戶索要保護費,憑藉單純的暴力擴大勢力。

大型團伙則涉及各種犯罪活動,如走私軍火,販賣毒品。

甚至還涉及跨國犯罪活動,一時間風頭無兩,對於古惑仔這三個字,人人諱莫如深。

而港英政府內部為黑社會提供保護傘的官員,皆因此獲取鉅額的不法收入,腐敗程度堪稱歷史之最,後來英國方面察覺到危險氣息,若再不嚴加整治高層腐敗及黑幫,或會釀造嚴重危機,“廉政公署”便應運而生。

憑藉從上到下的嚴厲整治,港英政府很快肅清了一大批黑社會保護傘,許多幫派受此牽連,也逐漸從明面轉入地下,暴力活動也開始逐步減少,由於之前香港警隊內部為各類黑幫長期提供保護傘,對各種街頭犯罪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民間曾經廣為流傳一種說法:“警察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由此可見,整個香港警察系統,在百姓眼中無異於最大的黑社會,公信力極為低下,貪腐程度可見一斑。

因此警隊成為整治行動中的重點對象,歷經複雜的整治過後,確保整個香港安全的警察系統,終於開始正常運轉,保護傘一經摘除,便對各類黑社會活動進行各種打擊。

包括組織警力對幫派進行掃黑行動,或是派遣臥底打入幫派內部收集犯罪證據,致使黑幫內部互相猜忌,彼此失去信任的現象日漸增多,這也是導致黑幫覆滅的原因之一,即通過外力滲透的方式,導致黑幫自動從內部開始瓦解。

很快,經過香港警察的不斷努力,香港社會治安趨於穩定,各類犯罪活動明顯減少,基本都已轉入地下。

盛行一時的古惑仔,也進入了全面衰落的時代。

大多數具備黑社會性質的社團,或早就成功洗白成各類企業,開始進行公司化運作,至於迅速成立又迅速覆滅的社團,基本都是屬於小型的黑社會組織,勢必會淹沒於無法阻擋的時代浪潮中,大多數成員也開始步入正行,或做小生意養家餬口,或是打工賺錢貼補家用,以前動不動就敲詐勒索,一言不合就抽刀砍人的日子,就此一去不返。

而等到香港迴歸祖國懷抱以後,誰如果再敢自稱是黑社會,那結局會什麼樣,我相信大家都懂~~~


——————


錢品聚


香港人通常把黑社會統稱為“三合會”。三合會,曩昔叫做洪門三合會,是天地會在廣東的一個分支,近代演釀成從事不法運動的團體。三合會的英文名為“Triad”,是英國殖民政府依據其稱號和旗號定名。

1909年,香港“義勇堂”堂主黑骨仁為折衷各個幫派之間的牴觸,召開香港第一次“洪門大會”,決議在各堂口前加上一個“和”字,表現各幫派之間應“以和為貴”,如許形成為了既互相自力又結合的“和”字派三合會構造。

杜琪峰的片子《黑社會之以和為貴》再現了這個故事。“和”字頭幫會有30多個堂口,運動規模包含全部港九地域。此中,以“和安樂”、“和勝和”、“和合桃”最為活潑。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觸及三合會運動,被港英政府撤消了社團註冊。國民黨軍統少將向前,將之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當今的“新義安”。

1949年初,國民黨軍統中將葛肇煌於廣州設立洪門構造“洪發山”,重修“內八堂”,廣州解放後,他帶領親信逃到香港,後赴臺灣“離隊”,留在香港的人馬成為“14K”的始創者。“14”指其發源地為廣州寶華路14號“洪發山”忠義堂會址。

1953年,向前被港英政府驅趕,他傳位給大兒子向華炎。

1960年月,香港警員與黑社會通同一氣,“警員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時任港島及九龍總華探長的呂樂,一直到1968年離任為止,在香港詬誶兩道通吃,被稱為“五億探長”,五億是指其身價。

1974年,港督麥理浩設立廉政公署,查處警界腐敗分子,與呂樂並稱的“四大華人探長”,都成為通緝要犯。

1980年月曩昔,“14K”是香港第一大幫會,但1980年月後,“新義安”取而代之。由於警員的貪汙成績得到了有用的停止,黑社會構造開端轉行,建築業、運輸業、飲食業和娛樂業都是他們樂於染指的。

1997年,香港迴歸以後,黑社會成重點襲擊的工具,紛繁轉業,日益衰敗。

開門見山的說,黑幫的存在是由於政治的能幹,黑幫是穿插於政治觸角之外的、不受控制的第三方權勢,這就比擬可駭了,如果說社會上有一種權勢,遊離於政府之外,實行稅收、掩護的職責。

那是不是說誰輕微有點權勢,強權強橫一些,誰就能夠自稱系統,自成一幫一派統治本身的一個小圈子,那豈不是世界大亂了?是以,但凡有作為的政府或許強權力機關,都不會任由本身統治之外的其餘權勢存在。

想存在想生計也能夠,事前報備,人人磋商,接收羈繫,成與不成德強政府說了算,這實在是一種“讓步”的成果,或許說讓其存在更有利於本身的統治或許和諧。

但這是失常環境下,就如香港的黑幫,明顯是不失常的環境,他們的存在依靠的是強暴力,依靠的是製作的社會資源部公道分派,他們是社會的蠹蟲同時是社會的不穩定身分。

對付香港的黑幫來講,用一句時興的流行語來講:“沒有杜月笙的命,反而患了杜月笙的病”,怎樣懂得呢?杜月笙生活的民國濁世,軍閥林立,給了杜月笙一類的黑幫權勢前所未有的成長空間。

然則起初的香港黑幫,實在並無這類生計空間,不論《古惑仔》演的紅星、東星多牛逼,只需港府一賣力,這些黑幫權勢基本不是個,由於治世外面每每意味著強政府的存在,他們能擔負起本身該承當的義務。

而不是把這類義務推向社會,推向如杜月笙一樣平常的小我!


觀自在不必遠行


香港人通常把黑社會統稱為“三合會”。三合會,以前叫做洪門三合會,是天地會在廣東的一個分支,近代演變成從事非法活動的集團。三合會的英文名為“Triad”,是英國殖民當局根據其名稱和旗幟命名。

1909年,香港“義勇堂”堂主黑骨仁為調和各個幫派之間的矛盾,召開香港第一次“洪門大會”,決定在各堂口前加上一個“和”字,表示各幫派之間應“以和為貴”,這樣形成了既相互獨立又聯合的“和”字派三合會組織。

杜琪峰的電影《黑社會之以和為貴》再現了這個故事。“和”字頭幫會有30多個堂口,活動範圍包括整個港九地區。其中,以“和安樂”、“和勝和”、“和合桃”最為活躍。

1947年,“義安工商總會”因涉及三合會活動,被港英政府取消了社團註冊。國民黨軍統少將向前,將之改名為“新安公司“及其分支“永安公司”,即現今的“新義安”。

1949年初,國民黨軍統中將葛肇煌於廣州設立洪門組織“洪發山”,重建“內八堂”,廣州解放後,他率領心腹逃到香港,後赴臺灣“歸隊”,留在香港的人馬成為“14K”的初創者。“14”指其發源地為廣州寶華路14號“洪發山”忠義堂會址。

1953年,向前被港英政府驅逐,他傳位給大兒子向華炎。

1960年代,香港警察與黑社會沆瀣一氣,“警察管黑社會,黑社會管治安”。時任港島及九龍總華探長的呂樂,一直到1968年卸任為止,在香港黑白兩道通吃,被稱為“五億探長”,五億是指其身價。

1974年,港督麥理浩設立廉政公署,查處警界腐敗分子,與呂樂並稱的“四大華人探長”,都成為通緝要犯。

1980年代以前,“14K”是香港第一大幫會,但1980年代後,“新義安”取而代之。由於警察的貪汙問題得到了有效的遏制,黑社會組織開始轉行,建築業、運輸業、飲食業和娛樂業都是他們樂於染指的。


1997年,香港迴歸之後,黑社會成重點打擊的對象,紛紛改行,日趨沒落。


猛哥V


香港從晚清時期開始,就一直以殖民地的姿態傲然獨立於我們的南方邊陲對岸。

香港的面積其實並不大,原本在民國時期也不如上海繁榮,但是隨著民國結束後各個城市對西方的全盤封閉,香港由此成為了我們與西方唯一的信息、物資交流通道。

因此在歷史的使然下,香港最終才因為這個特殊的作用而出現了異乎尋常的繁榮。

在這座隨著時代的發展越發繁榮的城市中,人們很多時候只看到了表面上的輝煌,但實際在香港光鮮外衣之下籠罩著的卻是被黑色陰影滲入骨髓的軀幹。


香港黑幫14k和新義安與保密局的關係

香港上個世紀大部分時期所活躍的黑社會勢力是非常龐大的,而在那個時候的香港黑社會中,總共有三股黑社會的勢力最為強盛。

它們分別就是當時香港黑社會中的14k、新義安、和勝和三大團體,它們就是當時香港黑社會的三大金剛,隻手支撐住了香港黑暗世界的大半邊天。

香港的這三股大勢力中,有兩股大勢力的來歷非常異乎尋常,他們除了表面上戴著的黑暗面具之外,實際上內裡隱藏的卻是有著政治、軍事支撐的背景。


我們上面所說到的這兩股勢力就是這三大金剛中的14k和新義安,14k和新義安的創始人都是從內地過去的,而且他們都擁有著一個相同的身份,那就是保密局的重要骨幹。

保密局的前身是蔣介石手下的鷹犬部門軍統,在軍統的創始人戴老闆飛機出事丟掉了性命後,毛人鳳通過各種波折接管了這個部門的大權。

然後因為軍統的權力實在太過於龐大的原因,所以這個部門被蔣介石改組成了保密局,權力受到了蔣介石的剝削。


14k的創始人很不一般,它的創始人是保密局的中將級骨幹葛肇煌。

在1949年的時候,因為蔣介石的兵敗逃亡,葛肇煌帶著毛人鳳的命令來到了香港,然後在香港創建了14K社團。

最終在臺灣保密局的各種支持下,這個社團後來在香港的黑暗世界中發展出了非常強大的力量。

而新義安的創始人也是如此,新義安的創始人是保密局的少將級骨幹向前,他比葛肇煌來香港要早兩年,他是在1947年的時候來到香港創辦新義安並最終在保密局的支持下發展成長起來的。

向前的兒子就是現如今香港娛樂界的大佬向華強,此人在賭神裡演過龍五。

香港上世紀對黑幫勢力掃蕩的斬草不除根

最開始時的香港黑幫就是由這樣複雜的勢力發展過來的,早期的他們勢力猖狂到了極點,連香港的殖民地政府也不放在眼裡。

面對這樣的黑幫香港方面也並不是完全置之不理的,在1953年的時候,他們察覺到了新義安向前的特殊背景,所以專門把他給遣送去了臺灣,後來也展開過各種針對黑幫們的打擊活動。



不過因為這些黑幫的勢力在香港各方面實在太盤根錯節的原因,所以他們的各種打擊活動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的。

就如同除草只除表面上的草葉不除草根一樣,因為沒有對根源動手,所以這些黑幫仍然猖獗在香港的各行各業中。

黑幫歷史中對香港娛樂產業的滲透

在發展到了最後面的時候,這些黑幫除了參與各種傳統的黑色產業之外,他們還開始進軍了當時香港繁榮的娛樂圈。

在上個世紀的香港娛樂圈中,這些黑幫的勢力是非常龐大的,那個時候很多當紅的明星實際上都是要看他們的臉色行事的。

他們拍戲肯定是會給明星們錢的,不過如果他們想讓明星出演他們所拍的戲,而明星又因為不喜歡這部戲拒絕的話,那他們很可能就會動用各種綁架或者其他的手段威脅這些明星們。

以脅迫他們出演自己所拍的戲,在必要的時候,甚至會以這些明星的性命相逼。

其他的各種細節我們就不一一描述了,我們只要知道香港當時處處盤繞著黑暗之花的事實,就可以深切瞭解到那個時候的嚴重時局了。

香港黑幫退到幕後的原因

而至於香港黑幫為什麼在後來紛紛變得溫順起來或者直接就隱藏到了幕後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首先我們要注意一個時間,那就是97年香港迴歸擁抱後的時間,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這些黑幫才慢慢隱退起來的。

雖然很多普通人在談到各種黑社會的時候,都會紛紛產生出一種來源於骨子裡的驚惶感,但是這也僅僅是對普通人來說的,在絕對強大的公器面前,黑社會表現在普通人面前的強大實際上是非常不值一提的。

連國軍這樣戰鬥力強悍的軍隊在我們浩蕩的實力下都只能逃到臺灣龜縮起來,而在臺灣保密局扶植下就能輕易稱霸香港黑暗世界的黑幫,在我們的大軍面前,其實如同螳臂擋車一般微不足道。


這個時候他們如果不乖乖退避到幕後的話,那就會必然被狠狠地碾壓在歷史的車輪下,成為一片飛灰。

所以說這就是香港黑幫之所以衰弱起的原因,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在絕對的公器面前沒有絲毫的反抗之力,因此才在看清實事後主動隱藏到了幕後。


孤客生


香港黑幫類型片,我想應該是大陸無數少年少女童年的記憶。什麼三合會啦,14k黨啦,在歷史上實際上真實存在。關於三合會,歷來有很多說法。小編曾經和香港的一位靈通人士交流過,他講的和同行的說法不一樣。

所謂三合會,實際上有三套班子,最上面的組織是洪門,最下層的是青紅幫,中間的白道即所謂的TMH,所以建國之後,洪門的頭子能夠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而青幫的頭子只能再上海掃大街。當然,這僅僅是一種說法。

香港黑幫的出現跟上海黑幫、西西里黑手黨、紐約黑手黨、俄羅斯光頭黨一樣,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後,香港作為內地和世界溝通的窗口,龍色混雜,五方雜處,國民黨、共產黨等各種勢力在這裡建立組織或者各種貿易公司,三合會可能也有這樣的背景。因此香港政府對其基本不聞不問,後來隨著香港經濟在戰後的崛起,需要黑幫來維持地下秩序並充當潤滑劑,所以香港黑幫也進入全盛時期。

等香港達到一定的繁榮程度之後,港英政府不失時機的成立反貪局,而且香港也復歸在即,香港黑幫受到政府打擊,開始銷聲匿跡。


青年史學家


任何黑幫都是遊走在法律邊緣的鬼魅,人們常說的廟堂與江湖,其實是有嚴格的界限的,廟堂不允許自己之外的江湖存在,而江湖從來都是一個歷史事實。(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直言不諱的說,黑幫的存在是由於政治的無能,黑幫是穿插於政治觸角之外的、不受控制的第三方勢力,這就比較可怕了,如果說社會上有一種勢力,遊離於政府之外,履行稅收、保護的職責。

那是不是說誰稍微有點勢力,強權霸道一些,誰就可以自稱體系,自成一幫一派統治自己的一個小圈子,那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因此,凡是有作為的政府或者強權力機關,都不會任由自身統治以外的其他勢力存在。

想存在想生存也可以,事先報備,大家商量,接受監管,成與不成德強政府說了算,這其實是一種“妥協”的結果,或者說讓其存在更有利於自身的統治或者協調。


但這是正常情況下,就如香港的黑幫,顯然是不正常的情況,他們的存在依靠的是強暴力,依靠的是製造的社會資源部公平分配,他們是社會的蛀蟲同時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對於香港的黑幫來說,用一句時髦的流行語來說:“沒有杜月笙的命,反而得了杜月笙的病”,怎麼理解呢?杜月笙生活的民國亂世,軍閥林立,給了杜月笙一類的黑幫勢力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但是後來的香港黑幫,其實並沒有這種生存空間,不管《古惑仔》演的紅星、東星多牛逼,只要港府一認真,這些黑幫勢力根本不是個,因為治世裡面往往意味著強政府的存在,他們能擔負起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而不是把這種責任推向社會,推向如杜月笙一般的個人!

香港黑幫的衰落不在於內,在它本身來說,無論如何不會自動消失,而在外,在於政府對他的接受能力,取締是隨時可為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