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Turbine博士一邊為光量子偽科技辯護,一邊拉黑質疑者,怎麼看?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我對這位先生不瞭解,但我覺得悟空回答應該改革一下提問的方式。

有一次我收到一個問題,說是曲昭偉先生經常拉黑別人,問我怎麼看待這個行為?另外一次我收到一個悟空回答,內容是,如何看待潘建偉先生怎麼怎麼樣的提問(這些內容在頭條上都可以看到),我認為這些提問都帶有主觀臆測性,既然是提問,就不能有誘導性和偏向性。

我覺得在悟空回答上,對這類問題應該少一點。這是嚴重的對人不對事,一個人拉黑另外一個人不需要理由,這是一個網絡,喜歡的就留下,不喜歡就拉黑,這沒有什麼關係啊!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一個人他把他留這做朋友,那個叫陰險!不管是誰,在法律的框架下討論問題,是唯一的真理!每個人有權拉黑別人,每個人也有權利,加別人為好友,只要不危害國家的安全,我覺得這些事情都無可厚非。

實際上我認為科學辯論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是一種越辯越明的辯論,因為學歷知識的不同,在辯論中會出現互不相讓的過程,只要把這些理由說出來,擺在檯面上,聽眾和觀眾自然有辨別的能力,不需要把這些事情搞得這麼激烈。

擱置科學的爭議,是現代科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實際上,雖然筆者並不是物理學畢業的人物,但是我卻深深的感覺到了,在理論物理方面,的的確確需要擱置爭議。讓實驗物理,緊隨理論物理的步伐,對這些爭議的科學進行大量的驗證,並且接受其他專業人士,特別是應用人士的監管,這是唯一的策略。

一句話,科學不需要一言堂,科學需要的是百家爭鳴!在我們這個國家裡,相信每個科學人物都是認認真真的愛著中國的,只要科學人物們,為中華之振興獻計獻策,我覺得都是好的現象。

科技日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對我國科學技術的辯論質疑,進行了有力的支持。

筆者主張的很簡單,對事不人是辯論的唯一法則,尊重你的科學對手,才能體現科學工作者的最基本素養,不要以為電視上經常罵一些國罵就值得你學習,那不值得學習!


聽晨A


實話實說:我沒看到過此人的文章不好評價,但對於某些科學技術的實用性應用還必須等待合適的時機,當初貝爾實驗室和杜邦公司的保險箱裡有著大量過期和沒過期的專利、以及申請過和沒申請過的新技術,其中許多專利技術就這樣白白的爛掉了,因為找不到應有前景或者開發應用的基礎技術條件不成熟。就像現在的量子通信只傳密鑰但傳不了密文就是一個唬人的擺設而已,懂一點保密通信的人都會一笑了之。按現有的技術不知何時才能搞出能傳密文的量子通信,很可能是以10年為單位計時!因為這取決於新材料何時聞世,但又這不在潘院士的能力範圍之內。


yihainan_new


不管偽不偽,只要對人類科技有進步的,無知的領域都必須去研究,不去研究你就不會有發明,有創造,更不會造福人類。現在科技大爆發,己分支幾萬個領域,一個人的大腦己不可能裝進所以領域,只能在一兩個領域研究或互通。有些文科領域的人員大談理科的不是,跨行業的指責,就好比方舟子我就不信他每個領域多慬,因為人的腦容量是有限的。對與錯,偽不偽要用時間來證明,科學家是人不是神,是人都會犯錯,你不犯錯你就不可能成功。對科學家這類人我們要有更大的包容心態來看待,因為他們都是在未知領域探險的英雄,智者。


大師兄43792300


兩種拉黑情況:

1.被拉黑者,從不正面回答拉黑者提出的問題(哪怕是簡單的問題),而是一味攻擊拉黑者。

2.被拉黑者,提出的問題總是擊中拉黑者的要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