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如何死亡的?

羅日新


【司馬遷之死:被漢武帝下獄處死,陪葬鉤弋夫人。】

作者:冷清先生,個人史學研究成果,嚴禁抄襲剽竊違著必究。

司馬遷生於公元前145年,卒於公元前88年,也有說公元前90年的,還有說公元前87年的。司馬遷之死是個千古之謎,但也不是千古之謎,對司馬遷之死還是有記載的。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廣利以三萬兵出天山擊匈奴,李陵以5000兵出居延策應李廣利,伏波將軍路博德以一萬兵策應李陵。李陵兵敗投降匈奴,漢軍還者400人。第二年,漢武帝派出兩路漢軍,想從匈奴搶回李陵,公孫敖兵敗後回來說:李陵指揮匈奴狙擊漢軍。漢武帝廷議李陵之罪,滿朝皆曰李陵可殺,惟獨司馬遷為李陵脫罪,漢武帝遂將司馬遷下獄。

漢律,司馬遷之罪可用50萬錢(約合米500石)贖罪,司馬遷年奉600石完全有能力贖罪。可是,司馬遷的兩個兒子跑回陝西韓城,一個在“司”字前面加“一豎”改姓為同(仝),另一個在“馬”字前面加兩點改姓為馮。因為沒有人替司馬遷贖罪,司馬遷受到了腐刑的處罰。司馬遷出獄之後,漢武帝革去司馬遷太史令職務,改命司馬遷為中書令,就是漢武帝的秘書長,行走宮廷為漢武帝起草文件。

司馬遷被宮之後,覺得是受到奇恥大辱,非常痛恨漢武帝。司馬遷為了報復漢武帝,就在後半部《太史公書》中抹黑和漢武帝有關的許多歷史人物,司馬遷刪除“高祖本紀”中劉邦35歲前的經歷,將劉邦抹黑成流氓無賴。司馬遷在《景帝本紀》中抹黑漢景帝,在《今上本紀》中抹黑漢武帝,在《衛將軍驃騎將軍列傳》中抹黑衛青、霍去病,並且將衛青、霍去病放進了《佞臣傳》。同時,司馬遷拔高項羽、韓信、李廣、李陵等歷史人物,把並非帝王的項羽寫進了本紀,造成秦末楚漢戰爭史嚴重失真。

司馬遷自己知道《太史公書》是不能通過漢武帝及朝廷的審核的,他就做了個備份。《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報任安書》:“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司馬遷說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自己家裡。根據冷清先生考證,正本藏在司馬遷的外孫楊惲的老家華山腳下,他希望外孫楊惲傳播《太史公書》。司馬遷之所以這樣做,他很清楚《太史公書》面君之日,就是自己的死期到了。

公元前88年,漢武帝聽說司馬遷寫成《太史公書》,就命令司馬遷把《太史公書》搬進宮來。漢武帝閱讀了《高祖本紀》、《景帝本紀》、《今上本紀》,隨後漢武帝勃然大怒,遂將司馬遷再次下獄。班固的《漢書》記載,漢武帝在甘泉宮休養,陪侍的鉤弋夫人(趙婕妤),因為犯了錯誤受到漢武帝訓斥,後來鉤弋夫人憂鬱地病死在雲陽宮。漢武帝就命人將鉤弋夫人就地下葬了,司馬遷從此也就失去蹤跡,冷清先生推測漢武帝秘密處死司馬遷,並將司馬遷給鉤弋夫人陪葬了,因為後世根本找不到司馬遷的屍骨和墓地,後來陝西韓城做了司馬遷的衣冠冢。

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註解的《西京雜記》,有這樣一段關於司馬遷的記載:“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司馬氏本古周史佚後也。作景帝本紀,極言其短,及武帝之過,帝怒而削去之。後坐舉李陵,陵降匈奴,下遷蠶室。有怨言,下獄死。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事而巳,不復用其子孫。”東漢學者衛宏在《史記•集解》《漢舊儀》注中,也記載了大致相同的內容。

《西京雜記》中的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司馬遷寫《太史公書》類似春秋筆法,司馬遷蒐集了周史散失的部分。司馬遷寫的《景帝本紀》,言語極其簡單;在《今上本紀》中只講漢武帝的過失,漢武帝大怒而將司馬遷下獄處死。先前,李陵投降匈奴,司馬遷為李陵脫罪,漢武帝將司馬遷下獄並閹割(蠶室)。司馬遷為此非常痛恨漢武帝,因此抹黑漢高祖、漢景帝、漢武帝,被漢武帝下獄處死。漢宣帝吸取司馬遷的教訓,太史令、中書令只是行使文書的職責,再也不任用司馬遷的後人子孫。”

漢宣帝的時候,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朝為官,楊惲的性格很像司馬遷,得罪了朝廷中的很多大臣。楊惲繼承了其父和後母的幾百萬家產,日子過得不錯,就私自傳播《太史公書》。太僕戴長樂舉報楊惲“以主上為戲(拿皇帝開玩笑),語近悖逆”,漢宣帝就將楊惲下獄,後來又釋放了免為庶人。孫會宗寫信勸說楊惲,楊惲仿照《報任安書》寫作《報孫會宗書》,怨恨漢宣帝、譏笑孫會宗、咒罵大臣,後來被人告發,漢宣帝就將楊惲“腰斬”了。

恆寬在《鹽鐵論—周秦第五十七》中,不點名的嘲諷司馬遷是沒有品行之人,見利忘義苟且偷生,身被宮刑,卻圍繞在皇帝身邊,出入宮廷高官厚祿。混跡於卿相之列,身受刀鋸之刑,卻不思哀傷、悔改,連個老百姓都不如,真是無恥到了極點。原文:“今無行之人,貪利以陷其身,蒙戮辱而捐禮義,恆於苟生。何者?一日下蠶室,創未瘳,宿衛人主,出入宮殿,由得受奉祿,食大官享賜,身以尊榮,妻子獲其饒。故或載卿相之列,就刀鋸而不見閔,況眾庶乎?夫何恥之有!”

班固因為同情司馬遷,有“兔死狐悲”之感,因此在《漢書》中沒有記載司馬遷怎麼死的。後世有人認為司馬遷死於 “巫蠱之禍,流及士大夫”,因此推測司馬遷死於公元前90年,但是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西漢學者褚少孫曾說過“太史公記事,盡於孝武之事。”有人據此推測,司馬遷死於漢武帝之後,這些人沒有明白褚少孫的原話的意思。褚少孫的話是說:“司馬遷記載歷史事件,結束於《今上本紀》。”但是,《今上本紀》等十篇,後來在傳播過程中散失了,今天看到的《景帝本紀》、《武帝本紀》是褚少孫後來補寫的。

褚少孫和班固一樣,都非常同情司馬遷,故此褚少孫在補寫《史記》時,還是不忘順便抹黑一下漢武帝。褚少孫記載的鉤弋夫人之死,和《漢書》的記載完全不一樣,褚少孫說:漢武帝把鉤弋夫人的兒子劉弗陵任命為太子,為了防備鉤弋夫人學習呂后,就賜死了鉤弋夫人。有人問漢武帝:“立其子、殺其母,何也?”漢武帝說:“子幼母壯,恐成呂后之禍。”褚少孫的這個記載是孤證,從邏輯上似乎講的通,但是從情理上卻講不通,是不是真實的很不好說,有抹黑漢武帝的嫌疑。








冷清先生


1.公元108年,司馬遷做了太中令,公元前104年,他與天文學家唐都訂"太初曆",開始編《史記》。

2.公元前99手,李陵兵敗匈奴,漢武帝大怒,司馬遷為其辯解,得罪漢武帝,被捕獲罪,被判宮刑,

3,公元前96年,司馬遷獲釋出獄,做了中書令,他努力著書,寫作《史記》,完成了全書的撰寫和修改工作。

4.公元前90年前後去世,因司馬遷寫給好友任安一封信,任安因"戾太孑事件"被斬,漢武帝見了司馬遷寫給任安的信後大怒,加上一夥寵臣讒言,司馬遷遭迫害,不久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