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寡頭壟斷的差別

兩種寡頭壟斷的差別

行業寡頭壟斷,意思是在某個行業只有少數企業經營,由於企業數量比較少,企業之間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不具有完全競爭性。寡頭壟斷競爭與完全市場競爭的區別是;寡頭企業之間存在適當合作壟斷的可能性,而完全競爭市場由於企業數量龐大,企業之間不存在合作壟斷的可能性。因此,寡頭壟斷企業可以相對完全競爭市場企業獲得一定數額的壟斷收益。這些寡頭壟斷資本,除了可以獲得正常利潤外,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壟斷利潤。而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獲得不了壟斷利潤,只獲得資本正常利潤。

寡頭壟斷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這是最常見的一類。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廣泛存在於私有制國家。微軟公司就屬於典型的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企業,美國的石油行業、汽車行業、世界的飛機行業都屬於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行業。

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企業沒有國家政策的特別保護,這些寡頭壟斷企業通過自己企業已經存在的龐大規模產生的規模效益,而擠壓那些新加入的企業。通過價格競爭,讓那些新加入的企業無利可圖。這些龐大的寡頭企業,常常讓那些準備加入自己行業的企業望而卻步,是通過寡頭企業的規模效益讓那些準備加入自己行業的企業望而卻步的,不是通過政府政策。這樣的寡頭壟斷行業,雖然這些企業可以獲得一個寡頭壟斷利潤,但是這些寡頭壟斷企業提供的商品價格並不貴,人們是可以接受的。

政府為了減弱寡頭壟斷的程度,往往對新加入的企業提供適當幫助,並且限制寡頭壟斷企業對新加入企業可能的歧視行為。政府也會制定一些行業自由競爭規則,使寡頭壟斷行業存在自由競爭的可能性。

二是政策型寡頭壟斷,只出現在少數國家。我國有很多政策型寡頭壟斷行業,自然也有很多政策型寡頭壟斷企業,比如我國的石油行業、電信行業都屬於政策型寡頭壟斷行業。在某些發展中國家,可能存在政策型私有寡頭壟斷行業與企業。

政策型寡頭壟斷與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的重要區別是;形成的原因與方式不同。政策型寡頭壟斷屬於政策的產物,與自由市場格格不入,是政府的政策不允許其它企業進入這些行業,導致這些行業的企業數量很少,形成政策型寡頭壟斷局面。如果政策放開,允許其它企業進入這些行業,將會有許多企業進入這些行業,這些行業將重新洗牌,也許會消除寡頭壟斷,也許會繼續保持寡頭壟斷。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屬於自由市場發展進化的結果。

政策型寡頭壟斷相對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更具有壟斷性,即政策型寡頭壟斷行業內部競爭程度比較弱。政策型寡頭壟斷企業可以獲得較大的壟斷利潤,對社會的危害比較大。

政策型寡頭壟斷的合理性比較弱,由於是靠政策來實現的,而不是通過自由競爭實現的,因此,有些寡頭壟斷內容完全可以不需要寡頭壟斷模式,行業可以完全自由競爭,這樣的政策性寡頭壟斷危害就比較大。

政策型寡頭壟斷行業,由於其它企業沒有自由加入的可能,導致行業內部競爭程度比較弱,政策型寡頭壟斷行業競爭程度比較接近完全壟斷行業。

我國的政策型寡頭壟斷企業幾乎全部屬於國有企業。國有企業運行效率低下,導致行業運行成本比較高,行業內部寡頭企業的規模效益難以充分體現出來。或者說,行業內部寡頭企業的規模效益幾乎全部被國有企業固有的低效益所抵消。國有企業模式的政策型寡頭壟斷企業是一種最惡劣的寡頭壟斷企業,要比私有模式的政策型寡頭壟斷企業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從對社會的貢獻或危害上看,自由市場型寡頭壟斷是最好的一種寡頭壟斷模式,政策型寡頭壟斷是比較差勁的。在政策型寡頭壟斷中,政策型私有寡頭壟斷模式要好於政策型國有寡頭壟斷模式。

兩種寡頭壟斷的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