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電影早早就看過了,只是這篇感受來的有點晚,我堅信每一部影視劇作品都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但是每個觀眾看到的感受也是千萬種。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大部分人看了,感受到自己所感動的那部分,便會在那一刻情緒波動,感觸良多,生活的艱辛,卻慢慢讓看過的人忘記。

時代發展越來越快了,連視頻都是短小精悍。

很多人在那十幾秒的時間裡,去笑,去哭,去感受,碎片式的文化,讓我們越發的急躁。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而人生是慢慢過,時間是一秒秒走動,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經歷什麼,不知道在太陽出來後,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可我們總要為某一樣東西而活著吧?

韓寒的這部電影,想表述的或許是他自己目前人生,所感受到的,想弄明白的事情,他已而立之年,且不再為生計奔波,他現在想要的是未來一個答案,給自己解惑,給而立之年的觀眾們提問。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有人感動於張弛對於夢想的不懈努力,有人捧腹在張弛那場吊銷資格的審判回憶裡,可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的是一場給自己解惑的電影。

不知道這部電影拍攝到上映,有沒有給韓寒解惑,三十多歲的男人,或許大部分都已經成家了,而張弛似乎算有家,也似乎算沒有家,他收養的那個孩子,是家的象徵,男人的責任,而沒有女主人,似乎也不算家。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也可以看到一個問題,現代社會很常見的問題,單親家庭,和到了而立之年的男人,卻一事無成,張弛為了什麼?真的是夢想嗎?

有人說沒有夢想的人和鹹魚沒有區別,但是張弛的夢想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實現了,可是卻被自己做沒了,不甘於現狀,卻也是一種鹹魚翻身的漂亮仗。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喜歡沈騰身上那股欠扁的勁,一看到他主演的電影,自帶喜感,卻喜中帶淚,融入了周星馳一貫電影的特色,小人物的夢想更珍貴。

人在最得意的時候,你會發現周圍全是朋友,連不認識的人,也順著你家做飯的炊煙,拉出一絲親戚關係,那個時候你肆意,灑脫到頭髮絲都漂浮著。

可是,你一旦從高處摔下來,你會發現曾經的關係,都不曾真的融入你的生活,你落魄了,視為瑰寶的東西,都被別人摒棄的如同垃圾.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起起落落的人生,你不能說 不精彩,卻也是渾身帶傷,結痂了,有繭,你也就皮實了,慢慢的你就真的會珍視平淡的生活。

電影結尾很多人說張弛死了,而現實中的巴音布魯克是沒有海的,所以張弛賽車落下的那一刻必死無疑,但是有人覺得張弛活下來了。

因為電影中有海啊,還有孩子張飛呀。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結尾裡,張飛和爸爸一起坐著賽車和飛機比賽,我們知道飛機必贏,而張飛卻認為爸爸是無所不能的大英雄。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爸爸是無敵的,而張弛也在孩子的眼裡,塑造了這樣的一個形象。

看吧!

有夢想的人總會活著一些人的心裡。

《飛馳人生》或許說的不是夢想,可能是問社會,問自己

不管韓寒是想問自己,是否能有張弛這樣,人到中年還不放棄的夢想動力,還是這部電影就是表達某種想法的作品,但毫無疑問這是一部良心製作。

用心去感受,我們會看到生活苟且,夢想激情,責任沉重,對手的幫助,還有金錢兩面三刀,到最後結局是開放式的,但是卻看哭的一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