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鎮江的博大精深

足夠你花一生的心血來探個究竟

顯赫的歷史且不說

關於鎮江地名+吃食的正確讀法

你可能就讀不上來

鎮江這些一讀就錯的地名+吃食

不信你來讀讀看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01圌(chuí)山

圌山,傳說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東巡途經此地,見瑞氣升騰有帝王氣,傳旨將瑞字左邊的“王”去掉,用“囗”將餘下的“耑”框起來,壓住王氣,以免危及萬年江山。於是這座山便叫做“圌山”。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圌山壑深谷幽,怪石嶙峋,古木參天,竹林搖曳。山上36處懸崖,72道險坡,一步一景,素為佛家修行的絕佳去處。現有西林寺、東霞寺、紹隆寺、楞儼禪寺,長年香客信眾絡繹不絕。

清明後一天就是黃明節,又稱“圌山黃明節”,每年,圌山周邊鄉鎮甚至周邊城市的遊客,都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圌山,登山踏青,祈福平安,只見那十萬登山遊客,沿著山路,連綿不斷,蜿蜒曲折,直達山頂,蔚為壯觀。

02米芾(fú)書法公園

中國米芾書法公園位於丹徒新城以西十里長山,佔地面積10.5平方公里,是我國唯一以書法家名字命名的文化主題公園。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我國宋代著名書畫家米芾自徙居、定居直至卜老辭世歸葬丹徒,在這片流光溢彩的土地上生活達40年之久,成就了俊邁瀟灑的書法,並開創了獨樹一幟的“米氏雲山”畫法。米芾書法公園為紀念這位書畫大家而建。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米帖林是公園核心景區——瑞墨軒法帖石刻廊及其附設的九所堂館的總稱,這裡陳列有重刻之宋拓米帖184件,新刻丹徒米帖64件,並展示有歷代書家題贊米芾法帖跋文及米芾有關詩文書論語。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03黃墟(xū)

在襟山帶水,江山如畫的歷史文化名城鎮江東南25公里處,有一座江南古鎮,名曰黃墟。黃墟隸屬丹徒,與丹陽交界,總面積4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萬人。境內山清水秀,兼丘陵特色、水鄉風光於一體。這裡人傑地靈,是著名愛國人士冷遹先生的故里,黃墟鎮上有冷遹紀念館、冷遹中學。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殷氏六房、殷氏宗祠是黃墟鎮保存較為完好的清中早期建築群(市級文保單位),即古鎮老街。它承載著黃墟的歷史與文化。老街歷經了歲月的風雨打磨,已是滿目滄桑,但行走在老街上,依稀能見它昔日的輝煌與風采。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04餚(xiáo)肉

餚肉是一個特別容易唸錯的菜名,也是最富鎮江標誌性美食“鎮江三怪”之第二怪。這個“餚”字,普通話念“yáo”,而鎮江人卻喜歡念成“xiáo”。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餚肉最早起源於鎮江,傳說古時鎮江酒海街酒店的小二,誤把硝當鹽醃豬蹄膀,燒煮後,肉紅皮白,光滑晶瑩,滷凍透明,猶如水晶,香味濃郁,食味醇厚。後來,人們嫌“硝肉”一名不雅,改為“餚肉”,流傳至今。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05饊(sǎn)子

饊子是鎮江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食品,因老人們喜愛邊吃饊子邊飲茶,所以也叫“茶饊”。

舊時,鎮江有清明吃饊子的食俗。由於清明節禁火寒食,麻油饊子系可事前制就的食物,既便於攜帶,又可隨時食用,所以將其列為寒食節必用的食品之一。於是,鎮江民間便流傳開了“清明不吃飠齊子饊子,死後閻王老爺要打板子” 的俗語。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鎮江的饊子用料考究,選用上等白麵做原料,炸制饊子的油是特產小磨麻油,所以又脆又香,越嚼越香。鎮江人食用饊子有三種吃法:一種是幹嚼,另一種是水煮,還有一種是入菜。

06京江(gāng)飠齊(qí)

京江飠齊,是鎮江最有名的傳統茶食點心。鎮江地域方言裡,“江”要念成“剛”,“臍”通

“飠齊”字。京江飠齊有六個角,蠟黃色。新出爐的京江飠齊芳香四溢,吃到嘴裡皮脆肉粘,滿口生津;冷京江飠齊要慢嚼細嚥,才有滋有味。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京江飠齊馳名的訣竅全在手藝和火工上,發麵、揉麵、放鹼、抹油拉角、貼爐烘烤……起爐後還得抹一次油,各道工序均不能馬虎。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而它的最大特點是鹼性,對胃酸過高的人有調理養胃的作用。其次是碳爐烘烤而成,保存時間比一般食品長些。


圌山、米芾、餚肉……正宗鎮江人也不一定全讀對


你讀對了幾個

快去考考你的朋友

看TA能答對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