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故宮&老字號的金字招牌都是口口相傳出來的


4月8日,執掌故宮博物院7年的“網紅”院長單霽翔正式退休。中央候補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接任的消息一經發布——

他是誰?

為什麼會是他?

故宮還能持續走紅嗎?

各種議論在各大媒體霸屏。

故宮7年越來越紅

這七年故宮的變化,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從高高在上的文化地標到了人盡皆知的中國式審美典範,引領了中國式的文藝復興。

故宮文創產品圍繞故宮IP打造《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等節目則讓普羅大眾通過鏡頭走進故宮。故宮口紅、故宮睡衣等文創產品以及角樓咖啡、故宮火鍋等更是搶佔了無數大眾的心智。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故宮“紅”是全方位在升級)


故宮還七年推出了9個APP,如《每日故宮》、《故宮展覽》,《故宮社區》、《韓熙載夜宴圖》等,讓無數用戶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獨有的魅力。

為了宣傳故宮,單霽翔也沒少上節目,《魯豫有約》《朗讀者》《楊瀾訪談錄》《國家寶藏》能上的都上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論壇不計其數,單霽翔曾透露,他在故宮前6年進行了近2000場講解,加起來超過2000個小時。

據統計,上任後,他進行過1100多次多媒體宣講,50多次外國元首參觀,單院長都陪同在側。

敦煌7年文藝式復興

而遠在敦煌的王旭東院長在這七年裡做了些什麼?

無它,保護、傳播敦煌文物所承載的文化。

王旭東曾說,保護是在和時間“賽跑”,希望最大限度地延緩文物的“衰變”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中央候補委員、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



關於保護:在王旭東任院長期間,“數字敦煌”逐漸成為現實。

據瞭解,敦煌研究院目前完成了150個洞窟的數字化信息採集,已有30個洞窟能在“數字敦煌”網站上免費三維立體呈現。據說,其中的高清圖像比到洞窟現場,藉著手電筒光看得還要真切。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關於傳播:敦煌研究院與微軟、騰訊、小米、亞馬遜、華為等公司開啟了不同程度的合作,目的只有一個,把敦煌文化推介和傳播出去。

2018年6月,敦煌研究院發起“數字供養人”公益項目。號召大眾參與到敦煌壁畫的數字化保護當中來。

在他看來,要讓文物“活”起來,保護是基礎、研究是核心、傳承弘揚是目的。



“通過保護,最終要將文化遺產賦存的豐富而又多元的價值呈現給公眾,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從中汲取營養。這就是我們保護、研究、弘揚要平衡發展的基本思考。”

——王旭東


中華老字號與故宮、敦煌背後共同的肌理

2017年有記者問在敦煌研究院院長任上的王旭東,故宮等博物館的文化創意非常火爆,敦煌在這方面有什麼想法?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敦煌文創DIY絲巾實物示意



王旭東的回答是,“莫高窟的價值和故宮的價值不一樣,我們一定要做基於莫高窟文化價值的文化創意,故宮的成功不能複製到敦煌來,但他們的經驗可以借鑑,莫高窟背後更多是佛教文化,是不同文明交融薈萃的多元文化,需要不一樣的創意,需要跟社會設計機構和品牌聯合,但是聯合也是有難度的,不是一件簡單的合作。就是要品牌設計師真正地瞭解敦煌,充分並且深入地理解敦煌文化藝術,這需要時間、耐心和文化積澱,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太急躁。敦煌文化持續了一千年,一旦太急、做偏了,那就完了,要挽回是很難的。”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王院長一席話,圈粉無數:文化本身就是急不來的

這和我們當下的老字號何其相似——

“中華老字號”歷史悠久、世代傳承、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深受人們信賴的中國品牌力量。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至少有16000家老字號,但目前,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僅剩1128家,且大部分經營欠佳,像狗不理、西安飯莊、廣州酒家等等,有的走不出本地,有的連連虧損。大多數已經是空有品牌,已無產品上市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老字號的拼音重新解構與組合



有著國宴水準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全聚德,也被接連爆出利潤下滑。

我們為什麼不再購買傳承百年,經歷過時間驗證過的“老字號”了?

這背後的原因其實就在王院長一席話中。


我們從認知品牌到購買產品這個鏈條中,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是產品信息不足?是產品不好?是廣告不夠刷屏?是創意不夠新潮?

都不是,而是在整個鏈條過程高度的不確定性。這才是根本難題。

而品牌背後的文化不是別的,就是一個約定。

因為有了這個約定,消費者就可以信任產品,關注產品,購買產品,討論傳播產品,這就是品牌文化的價值。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故宮拼音的重新解構與組合



這話聽著費解,我們拿王院長守護的敦煌莫高窟舉個例子。

天上是不是真有神靈,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沒有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佛教讓我們大家都相信離頭三尺有神靈,死後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

我們有了這樣的基礎共識,相信且尊重這樣的共識,在古代我們就可以組成有效合作的社會。這是佛教文化背後的價值。

中華老字號品牌文化的意義

文化,它不是一個個體現象,而是一個群體現象。

它是人和人之間的主觀約定,信了,你就參與到這個網絡的社會合作裡來,不信,你不是更接近真理,而是你是主動把自己從社會群體裡開除了。

品牌文化同樣如此,需要土壤,需要空氣、陽光、雨露和營養,才能茁壯成長。

故宮、敦煌的成功,為老字號轉型成功做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故宮與老字號的再組合



中華老字號就像一顆種子,你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影子:有恪守古訓,從善如流的中茶、有走親民路線的北京稻香村、有靠內容營銷返老返童的百雀羚,有擁抱電商的張小泉,也有時尚轉型的內聯升......

中華老字號它不是某一種國民性的結果,也不是某一種文化所決定的。它是一顆種子,自帶信息,然後選擇吸收陽光雨露,開花,等待結果。

企業是否長青,來自於消費者的喜好,而喜好相當程度來自於是否具備文化的生命力與長久不衰的創造力。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故宮纂體


2019年1月份,故宮聯合老字號舉辦了“中華老字號故宮過大年展”,來自10個省(市),以及5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共計150家單位參加此次活動。

土壤已經具備,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獲得空氣、陽光、雨露和營養,我想才是中華老字號需要思考的問題。

誠如王旭東院長所說“敦煌文化持續了一千年,一旦太急、做偏了,那就完了,要挽回是很難的。

結 語

從敦煌到故宮,或許一場中國品牌文藝式復興才剛剛拉開序幕。

故宮、敦煌、中華老字號,中國品牌的文藝式復興

創意:老字號的“號”與敦煌飛天線條的重新結合



好在舞臺已經搭好,中國品牌日系列活動暨510晚會即將拉開序幕,眾多老字號品牌得以再次重聚。

品牌文化從來不像書中那樣“我看晚霞的時候不做任何事..."那樣得來不費功夫,而是需要不斷挖掘,持續傳播和堅守、共勉。


視覺:齊文星

主編:謝筱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