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就認為“知識是唯一可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建國後,以色列的800多萬人口中走出了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這和他們對教育的重視以及特殊的教育理念是分不開的。

關於創新思維、奮鬥精神、教師培養……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夏伊·皮隆的這段訪談可能會為您的思考打開新的窗口。


自1948年宣佈建國後,以色列在短短几十年時間裡成功地從一個資源匱乏的小國一躍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科技強國之一。以色列僅有800多萬人口,但產生了十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130多位猶太人獲得諾貝爾獎,猶太民族以不到世界0.2%的人口,獲得了全世界約24%的諾獎,且涵蓋各個學科領域。

猶太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認為“知識是奪不走的財富”,是“唯一可隨身攜帶,終身享用不盡的資產”。以色列開國總理古裡安說:“猶太曆史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有教育就沒有未來”。前總理梅厄夫人說:“教育投資是卓有遠見的投資。”長期以來, “知識即財富”這種觀念已深入每一個以色列人的腦海中。

夏伊·皮隆於2013年3月任以色列教育部部長,“為以色列而教”項目發起人。2014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接受了時任《世界教育信息》雜誌記者潘雅的專訪。夏伊·皮隆於2015年6月卸任以色列教育部部長。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01

在以色列,每天不提出新問題的人沒有資格睡覺

記者:以色列建國後短短几十年間就躍升至科技強國,很多國家都想探究其崛起背後蘊藏著的秘密,想知道為什麼以色列有這麼多創新成果, 有這麼多諾獎得主。在您看來,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

夏伊·皮隆:我認為創新不是一門課程,也不是一種在學校裡就能習得的本領,而是一種文化。我們在談到民族的創新性時,必須考慮整個國家,而不僅僅是教育體系。創新教育在幼兒園、中小學、大學都有所體現,可以說在國家和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包含著創新。

在以色列,我們總是教導孩子們要“跳出思維定式”(think out of the box) 。當學會了跳出思維定式,你就會一直向前看,開始學會思考科學技術的新步伐,開始看到世界未來發展的趨勢,尋找開拓新時代的路徑。因此,創新是屬於個人的,同時也是屬於社會群體的。在以色列,創新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精神。我認為,以色列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不同之處,就是這種創新文化。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在以色列,人們不喜歡沉默,喜歡問問題,喜歡對話和爭辯。每天不提出新問題的人是沒有資格睡覺的。鼓勵學生踴躍提問,這是教育至關重要的一點。我們不會規定標準答案,問題的答案往往不止一個,有的甚至無解。猶太兒童在13歲時要舉行成年禮,那時我們會問他們:“你有什麼問題?給我們一個好問題, 好嗎?”

當然,這種創新文化可能也是把雙刃劍,有時會給我們製造許多小麻煩。比如,你要是當老師的話,還沒講兩句話,學生們就會爭先恐後地說“我有一個問題”“我也有一個問題”“我還有一個問題”——不像中國的孩子。我參觀了北京的一所小學,看到學生們在教室裡整整齊齊地坐著,老師走進來時學生們會恭恭敬敬地站起來行禮。中國的孩子很聽老師和家長的話,對長輩很敬重。

02

教育孩子時要多問why和how,這才是創新思維和學習的關鍵

記者:如何引導學生去提問題?

夏伊·皮隆: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就學著去問7個W問題,誰 (who) 、什麼地方 (where) 、什麼時候 (when) 、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為什麼 (why) 、哪個 (which) 。我想問你,在這7個W問題中,哪兩個是最重要的?

在大部分的教育系統中,大部分的考試和測驗中,常常問的兩個問題是what和when,而我們教育孩子時要多問why和how,這才是創新思維的關鍵、改變思維方式和學習方式的關鍵。在很多教育系統中,孩子們光會“學習”, 在以色列,我們強調“學會學習” (to learn how to learn) ,要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記者:如何“學會學習”, 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夏伊·皮隆: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宏觀又非常重要的問題。你需要知道如何讓一隻眼睛看到過去,讓另一隻眼睛看到未來。一些人把兩隻眼睛都盯在現在, 而另一些人則把兩隻眼睛都盯在過去。我們需要學會如何一邊回顧過去,一邊規劃未來,同時著眼於當下。

一方面,歷史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身份認同,需要規則、傳統,需要了解本民族、本國家的歷史。就像酒一樣,愈是陳年,酒愈好,歷史亦如此。土地上的樹,其根都很粗壯。當你的“根”很深時就會說:“我在這裡, 這是我的家。”特別是在中東這片比較複雜的地區,我們更需要在孩子們的心中紮下深厚的民族歷史根基,讓他們感覺到歷史。當你學歷史時,不僅要了解相關內容,也要有問題意識,瞭解它對你的生命,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另一方面,對未來的見解、暢想非常重要。我們需要去了解整個世界,瞭解其他的國家和民族,瞭解什麼是人類所需要的東西。我們反覆向學生們強調,我們的使命是改變世界,我們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教育。我們要讓他們知道接受教育不僅是為了個人發展,更是為了推動整個世界不斷向前。學生們要從椅子上站起來,參與社會運動,用行動改變世界。

03

精英不侷限於大腦,也在於“雙手”和“心靈”

記者:您認為什麼樣的人能被稱為人才?創新人才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夏伊·皮隆:我認為每個人都是人才,每個人身上都能有創新的閃光點。創新人才不是說你是不是運動健將、是不是音樂家、是不是畫家。創新是社會的模式,也是教育系統的模式。在我眼裡,人人都具有天賦,包括那些殘障兒童。在很多國家,當人們談論殘障兒童時,總會稱他們是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對我來說, 所有學生都有特殊需求。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都是特殊的。

在一些文化中,人們一談到“精英”“人才”,就會首先想到科學、數學方面的傑出人士。我認為,我們必須考慮到各種各樣的“精英”。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所謂的“精英”。比如,有些人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有些人善於語言,會說好幾門外語,在不同的思維軌道上來去自如;有些人擅長數學、科學;有些人善於畫畫;有些人善於講故事。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現在大家都在談論“精英”,都在談論創新。而在以色列,我們認識到“精英”不僅僅侷限於“大腦”(head) ,比如科學、數學;“精英”也在於“雙手” (hand) ,比如有些人會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有些人善於操作機器、器械;還有一些“精英”在於心靈(heart) ,比如有些人善於交談和傾聽,知道如何給予他人溫暖。在以色列,我們視每個人為傑出人才。從幼兒園、小學開始,我們就把這一觀點灌輸給每一位學生。人才是不拘一格的,我們要做的是發現和放大孩子們的天賦。

記者:上世紀70年代,以色列實施了“天才培養計劃”。這項計劃的目的、理念是什麼?“天才學生”又是如何選拔出來的?

夏伊·皮隆:人人都是天才,只不過我們缺乏挖掘和引導。學校根據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制訂了幾套不同的教育方案。有正常班、傑出班和缺陷班。關於“天才培養計劃”,我們從小學就開始瞭解兒童的不同特質,並將其劃分到不同的班級,一小部分的孩子在特殊班級學習,大部分的孩子還是在普通的教育系統內學習。需要強調的是,“天才培養計劃”項目培養的不僅僅是科學、數學方面的人才,還設置了很多種類的課程,為具有不同天賦的孩子創造學習條件。

以色列教育專家認為,“天才兒童”有兩大類, 一類是精神和品質上的天才, 另一類是各類項目上的天才。教師需要幫助每一個孩子朝他適合的方向發展。以色列專家通過研究論證後認為,“天才兒童”大約佔到3%的比例。

學校要經過考核來判斷孩子是否是“天才兒童”。這種考核主要以考試的形式進行,在地區性的考試中確定孩子的智商和潛力。“天才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學習精神要高於普通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通過層層的考試選拔出來的——按照15%的比例進行地區性選拔,然後再按5%進行選拔,最後一批“天才兒童”按3%進行選拔。所有兒童都可以接受考試。

此外,我們還通過其他很多方式,比如工作坊等,來了解孩子們的特長,瞭解他們是善於科學,還是善於畫畫。以色列的每個地區都設有一個精英中心,精英中心的教師們會到各個學校尋找和發現一些有特殊天賦的兒童,也許這些兒童中能誕生下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記者:什麼樣的教師能夠教授這些“天才兒童”?

夏伊·皮隆:通過教師職業培訓,我們從教育系統中選拔出優秀的教師,教授他們如何尋找和測試這些天才學生。這些被選拔出來的優秀教師在大學學習師範專業時除了要學會如何去做教師、如何教授普通課程之外,還要學習特殊課程, 知道如何教授那些“天才兒童”。我們在每所學校都配備了懂得如何教授有特殊天賦兒童的教師。

學生每週都會有幾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我們通過“天才培養計劃”項目為他們提供特殊的課程,比如科學、藝術等。有些學生一週中要花一整天來學習這類課程。從小學至大學,學生都能見到大學教授,並有機會去實驗室、高校學習和實踐,因此他們的能力能夠不斷得到提高。

04

成為教師, 你將描繪世界

記者:良好的師資是教育質量的保障,以色列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培訓。請問,以色列是如何培養優秀教師的?

夏伊·皮隆:在過去5年裡,我們將教師培訓的地位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因為我們認為現在是時候解決教師質量不高這一問題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國家所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們啟動了很多特殊項目。例如,通過“青年活動”項目,我們挖掘了很多天賦秉異的有志於成為教師的青年;另一個項目是“為全體而教” (Teach For All) ,這是我們的精英教師培訓項目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全球性的項目。該項目從美國開始,現在已經擴大到40多個國家,以色列是其中一員。

此外,以色列還成立了“青年團體”,把青年人培養成為合格的教師。雖然這個項目剛剛啟動,但是它有非常迅速的、令人吃驚的發展。今年,在以色列55個地區,每個地區都有約2500名青年加入教師隊伍。當然,和中國比起來,這個數字不算大,但對於以色列來說是驚人的,居然有這麼多青年人願意當教師而非從事醫生、律師等高薪職業。

目前,以色列教師的薪水和待遇並不高,這也影響了年輕人選擇教師職業的積極性。為改變這一狀況,一方面,我們給予教師更高的薪水;另一方面,我們教導年輕人成為教師的意義:如果你是畫家,你是在畫布上作畫,而如果你是教師,你則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記者

:優秀教師需要具備什麼素質?

夏伊·皮隆:我本人也當過教師,我認為優秀教師首先要愛學生,會傾聽他們的感受,給每個學生話語權,讓他們可以開誠佈公地發表看法。

其次,好的教師要堅信每個人都是天才,想方設法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加以提升。如果教師眼裡看不到天才,只能說明他能力不足。

再次,優秀教師的本領之一是會講故事, 能把枯燥的學科內容表述得生動有趣。

最後,優秀教師是一個導體,能引導學生連接歷史、現在與未來,激發他們的思想。

以色列是一個尊重知識、注重教育的民族,早在遠古時代,猶太人就把教育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了全民學習的傳統,可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重要性。請問,在以色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各扮演什麼角色?

夏伊·皮隆:這三種教育各司其職。猶太民族有2000多年大流散的歷史背景,家庭是我們身份的象徵,是所有事物的根本。因此,家庭教育在以色列的教育體系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就像手機需要充電一樣,家庭就是學生的充電器, 父母為我們注入活力、希望和夢想,這是教育的起源。

社會教授的是責任感,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一個人,必須學會考慮鄰居、朋友等其他社會成員的感受。教導學生擔起責任,融入社會是以色列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工具, 幫助學生把頭腦中的想法實現, 是讓夢想照進現實的場所。

05

鼓勵青年人去流浪,去探索世界

記者: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變革需求,您認為當今教育應該如何適應這日新月異的世界,未來的年輕一代又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夏伊·皮隆:在21世紀,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教育制度。從知識到提問,從記憶到了解,從教材到對話,從老師到社群。學校不一樣了,學習不一樣了,學的東西也不一樣了。新時期,學校需要新目標、新願景,學生需要不同的夢想。所以,以色列教育需要改變,要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以色列前教育部部長:如果你是教師,你就是在描繪整個世界

我們很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從高中起,每年必須參加60小時的志願者活動,平均每週70分鐘。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的評語與“高考”直接掛鉤。沒完成社會活動的學生沒資格上大學,表現不好的很難得到好大學的錄取。

我們現在推行一項新的制度,高中畢業後,學生先到社區服務一年,為社會做些事,同時去壯遊、去流浪,用自己的力量,思考生命和世界,尋找自己的靈魂、人生的願景。這就是有關意義和願景的教育。以色列國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當他們到社區服務一年後去當兵時,已成為一個不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