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其實不是“洞”,它也不黑,除了黑洞還有白洞的存在。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密度極大體積極小的天體。黑洞是由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黑洞的引力很大,連光都無法逃脫。

黑洞其實不是“洞”,它也不黑,除了黑洞還有白洞的存在。

昨日公佈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

大多數人根據黑洞的字面意思會認為黑洞是黑色的,並且黑洞可能是一個深不見底的存在,其實不然,黑洞並不"黑",它也不是一個洞,黑洞是一個天體,簡單來說它是恆星在快崩潰時,核心由內收縮併產生爆炸,核心變成中子後,成為一個壓縮緊實的星體,併產生能夠吸引光的強大引力。黑洞它本身是無法看到和直接觀測的昨日公佈的圖像,其實是因為黑洞在「吃掉」身邊恆星時,氣體撕扯會產生旋轉的吸積盤,加上部分吸積氣體也會沿轉動方向被拋出去形成噴流,這些氣體摩擦都產生了明亮的光線,再加上其他頻段的輻射,因此射電望遠鏡才能捕捉到這些黑洞的發光現象。圖像的產生並不是像我們生活中拍照那樣,鏡頭照到就直接能呈現的。這張圖片的產生是科學家經過大量的數據的合成才能夠展示給我們。簡單介紹完黑洞我們來說一下白洞。

黑洞其實不是“洞”,它也不黑,除了黑洞還有白洞的存在。

白洞想象圖

白洞是一種和黑洞對立的形體,簡單來說就是黑洞吸東西,白洞往外部噴射東西,白洞目前還僅是一種理論模型,但尚未被觀測所證實。按照白洞理論,白洞和黑洞相似,也有一個封閉的邊界。聚集在白洞內的物質,只可以經邊界向外運動,而不能反向運動。因此這種天體外面的物質不能進入。

黑洞其實不是“洞”,它也不黑,除了黑洞還有白洞的存在。

蟲洞想像圖

說完了黑洞和白洞,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蟲洞了。蟲洞又稱-羅森橋,也譯作蛀孔。是宇宙中可能存在的連接兩個不同的狹窄隧道。蟲洞是1916年由奧地利物理學家·弗萊姆首次提出的概念,1930年由及在研究時假設的,認為透過蟲洞可以做的或者做。這也是很多科幻片中穿越的理論基礎。有人認為蟲洞連接這黑洞和白洞。但蟲洞和白洞都沒有被證實是否真的存在。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