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期:關於比特幣、區塊鏈和幣乎的一些思考

2019年4月11日,幣民日報第407期。

1、有圈外的朋友問起比特幣和區塊鏈,總說這東西貌似沒什麼用。

我一句話也說不清楚,只能拿馬車和汽車的例子來解釋:汽車剛出來的時候跑不贏馬車。

很明顯,這並不能說服他們。所以他們就算買了比特幣,每天也睡不著,總想著問我:什麼時候拋合適。

2、說不清楚,那就不說理論,只說個例子。2016年的時候,某金融大V寫了本書,花了很多筆墨點評比特幣,結論是:比特幣這東西存在悖論,前途很有限。2017年,他覺得自己錯了。2018年,他高調的在高位接盤了某分叉幣。。。現在他說起投資來依然頭頭是道,不容反駁,但是在我眼裡,看上去總有點尷尬。

人很容易老,思想也很容易落後,我們有限的人生經驗往往無力解釋很多新的事物。

3、比特幣浪費電;比特幣沒有用戶,只有投資者;比特幣是一個虧損的系統,主要靠後來者輸血。這些批評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這些沒有打到關鍵點。如果我持有大量的比特幣,我並不關心比特幣浪不浪費電,也不關心它有沒有用戶,更不關心它是不是虧損的系統。我只關心兩點:我的比特幣安不安全;比特幣漲不漲。

沒有比特幣的人各種質疑,比特幣的持有者只關心2個基本點:安全與上漲。

比特幣的意義在哪裡?我認為核心就在安全的儲值與升值。

假如我有10億人民幣,肯定不會全部以現金的形式存儲。除了傳統的資產(房產、股票、黃金)外,我大概率會配置一定數量的比特幣,用於儲值與升值,用於對沖風險。

假如我只有10萬人民幣,那麼我購買比特幣的目的將更加單純:就是用於暴漲升值。

4、區塊鏈有什麼用?我開始也是不太理解的。以太坊在我眼裡,主要就是用來發行代幣。簡化了大家做幣的流程,這是一個進步。但光是這個,感覺意義不大。直到幣乎的出現,我才看到了區塊鏈落地的曙光。

幣乎不是DAPP,沒那麼去中心化。幣乎只是把自己的代幣KEY上鍊了。

KEY的意義,與我而言,就是能激勵我不停的寫文章。對於幣乎團隊而言,就是能以極低的成本,吸引大量作者來寫文章。

作者感覺自己賺了,而幣乎團隊實際上又沒有花多少錢在作者身上,這就是KEY的意義。延伸開來,這就是區塊鏈的意義之一——打造一個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極大的降低了創業成本。

幣乎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人不理解的地方。

有一個老朋友很奇怪,我為什麼不去其他媒體發文,只在幣乎發文。他認為我要去各種XX財經發文擴大影響力,他覺得幣乎耽誤了我,他認為是幣乎是單靠我一個人來導入流量。而實際上,幣乎經過1年的發展,生態已經慢慢完善,單個的作者對於幣乎已經沒那麼重要。

還有一個做幣圈媒體的創業者說,幣乎的作者收益太高了,這個模式不可持續。實際上,由於寫文章獲得的是代幣而不是現金,很多作者都是持幣黨,甚至花錢從市場上買幣。因為大量持幣鎖倉,點贊才有高收益。作者形成的拋盤是微不足道的。批量機器人羊毛黨才是幣乎要小心的。這個創業者的媒體項目做得不太成功,可能他心底裡並不認為是自己項目有問題,而是怪我沒有幫他。其實不是我不幫,而是實在幫不了,因為他本人對區塊鏈的瞭解太淺,項目本身又沒有多少創意。。。

5、幣乎很好玩,也很適合我。但是比特幣才稱得上偉大。

中本聰就寫了點代碼,然後挖了1年多礦,就消失了。比特幣自己運行,10年時間,比特幣的市值從0到6000億元,還有繼續向前狂奔的勁頭。

中本聰不用維護市值,不用到處傳教,甚至連代碼都不用維護,一切靠市場自己運行,牛逼。

中本聰不用關心你是用顯卡挖礦,還是用礦機挖礦,也不用關心你是偷電挖礦還是用木馬肉雞挖礦。

中本聰也不關心你用比特幣來幹什麼,是販賣軍火還是轉移贓款,是扶助農工還是支援災區。比特幣只是一個工具,不做任何道德判斷。

這是什麼,這就是道啊。

按理說,比特幣很牛逼,比特幣後面的思想更牛逼。但是用比特幣思想武裝起來的區塊鏈,還是沒有誕生能超越比特幣的產品,這是一個遺憾。

我們的的終極目標是,做出超越比特幣的產品。

如果不能超越比特幣,那就持有比特幣。

407期:關於比特幣、區塊鏈和幣乎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