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戶口,假如上海工作交了社保,能享受上海的養老金待遇嗎?

很多朋友為了謀求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通常都會前往大城市或者一線城市來工作,這樣不僅擁有更高的工資,同時也能夠擁有更好的前景。然而,出門在外有一份保障又顯得那麼重要。基本上現在很多企業都會給員工繳納社保,那麼等到我們到達退休年齡時,就可以辦理退休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外地戶口,假如上海工作交了社保,能享受上海的養老金待遇嗎?

近日有網友遇到這樣的問題:已經到退休年齡了,為什麼在辦理退休時,戶籍地不接受社保異地轉移,這是什麼原因?

其實對於我們多個地區參加社保的朋友來說,在辦理退休的時候,如果是多個地區繳納社保,那麼退休之前辦理社保轉移手續,這樣我們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就可以累計計算。具體在哪個地區辦理退休,主要和我們在哪個地區繳納養老保險繳納年限有關。一般是以我們最後一次滿10年繳費年限的參保地作為養老保險關係歸集地,如果最後一個參保地社保未繳納滿10年以上,將會轉到上一個參保地辦理退休手續。當然了,如果每個地區社保繳納都不滿15年,只能是回戶籍所在地辦理退休手續了。不過有一點,如果我們之前工作所在地說有社保加起來都未滿15年,則不能辦理退休領取養老金。

那麼,外地戶口在工作的城市交了社保,養老金是在工作城市領還是回老家領?

根據《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暫行辦法》:第六條 跨省流動就業的參保人員達到待遇領取條件時,按下列規定確定其待遇領取地:

(一)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在戶籍所在地的,由戶籍所在地負責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二)基本養老保險關係不在戶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滿10年的,在該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當地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三)基本養老保險關係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所在地累計繳費年限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轉回上一個繳費年限滿10年的原參保地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四)基本養老保險關係不在戶籍所在地,且在每個參保地的累計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將其基本養老保險關係及相應資金歸集到戶籍所在地,由戶籍所在地按規定辦理待遇領取手續,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外地戶口,假如上海工作交了社保,能享受上海的養老金待遇嗎?

看了上面的《辦法》,是不是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楚,下面我們就舉例來說明:

假如小王,戶口所在地是煙臺,一直在北京繳納社會保險滿足最低年限15年且直至退休的,退休後可以按照北京的標準領取養老金。

假如小王,戶口所在地是煙臺,在北京繳納社保不滿10年,在濟南繳滿10年的社保,退休時需要把北京的養老保險關係轉到濟南,享受參保滿10年的濟南的養老保險待遇。

假如小王,戶口所在地是煙臺,在北京繳納社保滿10年,在經濟相對落後的聊城也繳滿10年且最後在聊城達到了退休年齡,退休後是按照聊城市的待遇來領取養老金的。

假如小王,戶口所在地是煙臺,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濟南、聊城都有參保記錄,所有參保繳費年限均不滿10年的,在達到退休年齡後,本人需將基本養老保險轉移到戶籍所在地煙臺,享受戶籍所在地的養老保險待遇。

同理,戶口在農村的,在城市繳納社保的,只需將上面四種情況裡的戶口所在地換成農村即可進行歸納出自己養老金領取地,最終養老金領取地的確定還是按照個人在各個參保地的繳費年限。

友情提醒:當有兩個以上退休待遇領取地可以選擇時,怎樣辦?建議遵守“三從”原則,即從後、從長、從高進行選擇。就是看異地和戶籍地哪個地區是自己最後繳費的地區,看哪個地區繳費時間長,最最主要的是看哪個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高,哪兒的社會平均工資高,就選哪裡,這樣退休後的養老金相對最高,可以使你的退休待遇利益最大化。

外地戶口,假如上海工作交了社保,能享受上海的養老金待遇嗎?

通常異地參保還會涉及到一個概念:臨時繳費賬戶!

臨時繳費賬戶是距離法定退休年齡10年以內的(男性滿50週歲和女性滿40週歲),在新參保地參保時建立的臨時賬戶,用來記錄單位和個人的全部繳費情況。在參保人員達到養老待遇領取條件時,臨時賬戶裡的繳費信息將被轉移到參保人的戶籍所在地或者參保時間超10年的待遇領取地。

跨地區交社保的人領取養老金還是有一定差異的。通常來說,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養老待遇要比落後的城市高,城市比農村高。如果在經濟條件好的城市繳納社保,退休後有可能享受的卻是小城市或者農村的養老待遇,這就得不償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