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 四川高校、地方政府做了這些事!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1日訊(記者 陳淋)4月11日,2019年全省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宜賓召開。會議總結我省教育扶貧工作,安排部署2019年教育脫貧攻堅工作。

2019年我省共有31個計劃摘帽縣,是歷年來計劃摘帽數量最多的一年,且主要集中在深度貧困地區。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我省高校以及地方政府做了哪些事,今年還將繼續落實哪些舉措?

成都醫學院: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成都醫學院定點幫扶甘孜州甘孜縣和樂山市金口河區2個深度貧困縣及7個貧困村。成都醫學院黨委書記餘小平介紹,學校高標準構建醫教人才培養模式,用人才振興服務鄉村振興。目前,成都醫學院已資助12名貧困學子免費就讀護理中專;在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招收定向培養臨床醫學專業本、專科學生150餘人,其中為幫扶地定向培養臨床醫學專科生2名。並承擔全省88個貧困縣定向醫學專科生引進崗前培訓項目。餘小平表示,通過綜合人才培育,學校有針對性地解決定點幫扶地醫療衛生人才短缺和技術相對落後等問題,逐步形成了從護工到研究生培養培訓全覆蓋的醫教人才培育幫扶模式,著力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戰鬥、帶不走的本土人才隊伍。

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依託交通行業,服務地方建設

2015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根據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統一安排,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承擔了甘孜州白玉縣、巴中市通江縣、樂山市金口河區、沐川縣4個區縣的定點扶貧任務;白玉縣作英村、通江縣石院子村、金口河區新村村、沐川縣張村村4個村48戶貧困戶的對口幫扶聯繫任務;越西縣、雷波縣、蒼溪縣、峨邊縣、旺蒼縣教育幫扶和技術幫扶任務。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蔣永林介紹,結合貧困地區面臨的實際技術難題,學院先後組建7個專業團隊,為白玉縣、通江縣、雷波縣編制機械化養護中心規劃設計、交通規劃設計、建築規劃設計等4個規劃設計。同時,學院兩個資產公司通過校企合作方式,為沐川縣勘測 148條 264 公里農村公路,為金口河區勘測設計鄉、村道路322公里,共節約建設資金360餘萬元。承擔了白玉縣、通江縣19個公路建設項目的監理任務,涉及總投資6億元。另外,針對對口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學院利用專項扶貧資金進行專項援助,幾年來累計投入資金69.9萬元,援助4個對口貧困村11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廣元市:

依託信息技術手段構建“盆周山區”廣元模式

廣元市地處四川北部山區,農村學校佔全市學校總數的86.8%,有百人左右的農村小規模學校295所。為夯實農村教育根基,廣元市變挑戰為機遇,突顯“資源共享”。廣元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廷全介紹,破解“鄉村弱”難題,廣元市將規模相近、地域相鄰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組建橫向同類聯盟,輻射帶動甘肅、青海、貴州等9省市256所學校,同時建成聯盟網絡互動直播課堂120組,組織名師講解示範,師生同堂共聽共學。破解“一體化”難題。廣元市將縣域內城鎮優質學校同3—5所小規模學校組成異質縱向聯盟16個。破解“資源少”難題。廣元市實現城鄉學校“一張網”。建成“市—縣—校”貫通的教育城域網,廣元市95%的農村學校實現“校校通”,除劍閣縣外,6個貧困縣區“班班通”配備率達100%,依託信息技術手段破解小規模學校資源匱乏困境,構建“盆周山區”廣元模式。結對學校“一堂課”。11所學校引入外地市名校“直播課堂”,已開課760餘節,省外超過3000名學生參與同步課堂。通過師生應用“一空間”,廣元市90%的中小學教師、70%以上的學生註冊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建成“智慧課堂”試點班130個,偏遠山區的孩子也能使用電子書包上課。

高縣:

近年來整合8.2億元資金 落實教育脫貧項目投入和兜底政策

位於宜賓市中南部的高縣,是四川省烏蒙山連片特困地區扶貧工作重點縣。高縣縣委書記李康介紹,近五年來,高縣新增教育用地490畝,新(改、擴)建校舍14.8萬平方米、新建運動場館11.5萬平方米,全縣15所鄉鎮中學、19所鄉鎮中心小學校全部達到脫貧標準。同時,高縣近年來整合有關項目資金8.2億元,全面落實教育脫貧項目投入和教育扶貧兜底政策。其中,投入農村學校建設6.2億元,每年教育扶貧兜底政策兌現1050萬元,受益學生7200餘人。加快推進投入3.6億元的高縣職校整體遷建,建成後學位將達7200個。近五年來,高縣先後引進農村教師932人,招聘學校安保人員182人、學校食堂營養餐工作人員416人,縣財政專項落實1900萬元用於購買學校安保服務,每年安排1600餘萬元用於農村教師生活補助和學校食堂營養餐工作人員補助。

營山縣:

53個鄉鎮中心校全面達標,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輟學

營山縣屬省定貧困縣,川陝革命老區縣、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縣,有學校97所、村教學點138個,在校學生10.2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3492名。營山縣委副書記朱勝國介紹,緊緊圍繞“義務教育有保障”主題,營山縣打好“全力控輟保學、改善辦學條件、落實惠民政策、提升教育質量”四大攻堅戰,53個鄉鎮中心校全面達標,無一名學生因貧失學輟學,每一個孩子都享受到了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若爾蓋縣:

雙語教學走在全國五省藏區的前列

若爾蓋縣屬革命老區、民族地區、深度貧困地區,有貧困村4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1738戶8198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1701人。若爾蓋縣教育局長王青娜姆介紹,針對辦學條件薄弱,若爾蓋縣通過大力實施“十年行動計劃”和“農村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建設項目,先後投入3.2億元用於改善辦學用房、儀器設備、活動場所等教育基礎條件。2018年,若爾蓋縣義務教育均衡高標準、高質量通過州、省、國家評估驗收,成為全省義務教育均衡驗收“零問題”縣之一。

為“控輟保學”,若爾蓋縣全面加強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入學動態監控。全縣1701名建檔立卡適齡兒童少年全部在校就讀或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建檔立卡適齡兒童少年無因貧困而未讀和輟學學生,達標率100%。

另外,針對教育質量不高,若爾蓋縣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若爾蓋縣高考本科上線率從五年前的不足20%提升至近三年本科上線率35%左右。一類模式小學畢業班連續13年在全州教學質量調研監測中居第一,初中連續多年中考成績居全州榜首,雙語教學走在了全國五省藏區的前列。

甘孜州:

制定各項舉措 確保教育扶貧100%達標

甘孜州是“三區三州”的主陣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是全省精準脫貧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甘孜州政府副州長程靜表示,我們將把教育扶貧作為“重中之重”,抓住貧中之貧、幫扶難中之難、攻克堅中之堅,明確目標、壓實責任,絕不在全省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大局中掉隊落伍。

具體怎麼做?程靜介紹,2019年,甘孜州將完成12個縣(市)摘帽、251個貧困村退出、7059戶30877人脫貧攻堅任務。我們將緊緊圍繞脫貧目標,制定完成《甘孜州2019年教育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切實抓好教育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確保教育扶貧100%達標。另外,甘孜州將繼續抓好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強化“六長”責任制落實,保證實現“一個都不少”目標。圍繞“義務教育有保障”“鄉鄉有標準中心校”“困難學生全資助”,加快脫貧村幼兒園建設,推進實施“改薄”項目,大力開展對口幫扶、教師培養培訓。全面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及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及時兌現教育扶貧救助基金,確保“沒有一名學生因貧輟學”。

甘洛縣:

加快10所“一鄉一園”建設進度,確保6月竣工、9月投用

甘洛縣政府副縣長許豔表示,今年,甘洛縣將充分利用北京三好公司、綿竹結對共建幫扶“一村一幼”集中培訓良機,繼續加大對全縣688名村幼輔導員的教育培訓,實現幼兒“聽懂、敢說、會說、能交流”目標。以規範幼教點作息時間為抓手,強化幼兒感恩教育、衛生教育和養成教育。同時,高效利用2019年中央支持學前教育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專項資金,配齊配足學前學會普通話設備設施。並按照“安全、質量、廉潔、高效”四位一體原則,加快10所“一鄉一園”建設進度,確保6月竣工、9月投用。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