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一定要“凶”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本文以舞蹈教師為例,其他科目的教師亦可作為參考。

“誰還在講話!”

“再玩墊子給我站旁邊去!”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又到了教新動作的時候,總有那麼幾個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低頭不是摳墊子就是玩自己的鞋帶,要麼就是跟旁邊的小夥伴嘻嘻哈哈,不亦樂乎。

原本淑女的老師已經練就了一身“河東獅吼”,剛帶班的時候,溫柔的她也會輕聲細語地讓孩子們“安靜”、“看老師這裡”,後來發現既耗時又不奏效,無奈中還是接受了前輩傳下來的最簡單的經驗。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相信很多老師都有上課發火的經歷,孩子們嘰嘰喳喳,各玩各的,溫聲細語無濟於事,吼一嗓子,小不點兒立馬乖了。可是過一會兒又亂了怎麼辦,再來一嗓子。這種情況尤其發生在孩子排隊做技巧的時候或是集體教授的時候,其實幼兒階段的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任何時候都是有可能走神的。

孩子們一個個那麼可愛,哪有老師忍心去兇她們呢,可是如果縱容小朋友們自由玩耍,不去聽講,一節課什麼也學不到,老師也問心有愧呀!經常看到上完一整天少兒課的老師嗓子都啞了,因為他們除了維持紀律,還要講解動作,還要數拍子,用自己飽滿的激情去帶動整個課堂。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既不受小朋友歡迎,又傷害老師的身體,有沒有其他更可行的辦法呢?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設計遊戲吸引孩子

有一位老師上課從來不發脾氣,她在教孩子們方位時這樣做:她先告訴孩子們前四個方位,然後抽一個方位問,“×點在哪裡呀?”孩子們轉向那個方位,指著那個方向說,“×點在這裡!”教完後四個方位之後繼續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們鞏固記憶。整個過程中,孩子們注意力高度集中,沒有一個孩子走神,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這個遊戲。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設計一些簡單的遊戲,尤其是用一些朗朗上口的句子,來激發孩子的興趣,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還可以事先跟孩子們約定好,當孩子們亂作一團的時候,老師說,“小嘴巴”,孩子們說,“不講話”,這時就可以進行下一項教學內容了。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提升教師人格魅力

女老師往往都有著良好的氣質,溫柔可親;男老師一般比較帥氣,陽光開朗。這些都是舞者獨特的魅力,但是除此之外,對於教學來說,教師應當努力打造自己的魅力。

一個好的課堂,應當是節奏緊湊、充滿激情的,尤其是少兒課堂,緩慢的節奏容易讓孩子們打瞌睡,提不起精神。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把控課堂的能力,安排好時間,掌握好節奏,用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們的熱情。

其次,適度的威嚴也是有必要的,教師應當課下關愛學生,課上嚴格要求,該嚴厲的時候語氣要堅決。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己的氣場,讓學生對教師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上課認真學習。但教師在課下應當平易近人,與學生打成一片。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嚴格控制班級容量

紀律問題往往是大班教學帶來的,孩子的位置與老師越遠,思緒就越容易脫離課堂。如果孩子的位置不僅遠離老師,而且靠近門外的家長,小朋友總想扭頭看看一旁的媽媽,注意力更是難以集中。

如果能夠嚴格控制班級容量,孩子就不容易產生課堂與我無關的感覺,老師教起來也會更輕鬆、更有針對性,教學效率、質量也都會提高。

一個班到底控制在多少人合適呢?小編覺得如果是四五歲的小朋友,15人左右最為合適,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具體還要根據培訓機構各方面情況來確定。

老師,你一定要“兇”才能管理好課堂嗎?

說了這麼多,我們回到一個最根本的問題上來:為什麼一定要使課堂井然有序?是為了教師教學輕鬆?No!我們的目的是讓孩子逐漸形成一種紀律意識,讓孩子在課堂上學有所獲,一切為了孩子!

我們一定要始終牢記教學使命,多花些心思研究孩子的心理,採取相應的措施助其成長,用愛心澆灌稚嫩的幼苗。當你懷有一顆愛心去對待那些個性迥異的孩子,便不再會心生厭惡,點點滴滴都會成為最美麗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