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在江蘇鎮江與南京的交界處,有一座完全仿古復建的村落,村裡沒有原住民,但有著明清建築風格的街坊,街上布匹坊、糧油鋪、錢莊、酒肆、戲臺、博彩坊、雜耍區、鏢局等店鋪應有盡有。傳說濟公和尚的原型曾在此傳經,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曾六次到過這裡。它的名字叫“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千華古村坐落於鎮江句容市的寶華山下,寶華山,是蘇南寧鎮山脈中的第二高峰,山上有一座千年隆昌寺,它是佛教律宗的祖庭,因此寶華山也就有了“律宗第一名山”之稱。而隆昌寺的也叫“千華寺”,因從前山下有一座古村叫“千華村”,寺隨村名,周邊的百姓也都這麼稱呼。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寶華山原名叫“花山”,因春季時黃花漫山遍野而得名,後因南北朝時梁代高僧寶誌來此結庵講經,遂易名叫寶華山。高僧寶誌,便是傳說中的濟公和尚。現今,去到新建的千華古村,還能見到濟公和尚的雕像在。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千華古村,原本一直是個江南清秀之地。因緊緊依靠著江南的名剎,村子裡一直是個人來人往的地方。人們遠道而來燒香拜佛,往往下榻的地方,就是這個隆昌寺下的古村。直到有一天來了一位皇帝,“千華”這一名字卻從此不再提起了。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相傳,清朝的“大旅行家”乾隆皇帝第一次到隆昌寺,也下榻於千華古村。一天清晨,乾隆陪皇太后在古村散步,太后是北方人,第一次見到山清水秀的古村落,禁不住大聲讚歎。乾隆也來了興致,手指著村裡一處小湖泊問手下陪同的官僚:此處叫何名?官僚回答說:皇上,因為這湖邊有蝴蝶飛舞,所以我們叫它為“蝶泉”。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乾隆聽了隨即皺下眉頭,心想,這“蝶”字跟“跌”同音,不吉利吧。於是乾隆手一揮,說:我看這古村到處楊柳依依,就叫它“楊柳泉”吧。皇帝的話,就是金口啊。於是“蝶泉”立馬改成“楊柳泉”,千華村,從此也更名為“楊柳泉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據說乾隆皇帝先後六次下江南,六次都到達了隆昌寺,還每次都是下榻於“楊柳泉村”。皇帝詩興大發時,還為寶華山留下了這樣的詩作:“水流石不動,山靜雲自飛” 。寶華山的意境是有了,只是民間再也聽不到寶華山下那個叫“千華村”地方了。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千華古村的重修,也是近幾年的事。這座佔地達四萬平方米的新建古村,清一色的明清建築,它依託寶華山的山水風景,以及隆昌寺的禪文化,展示了中國清朝時期的民俗文化和古代市井生活。可以說就是昔日“楊柳泉村”的翻版。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雖說是個彷建的古村,但古村的街坊倒是修得有模有樣。店鋪沿街一字排開,門頭都是古體字撰寫的匾額,錦旗製作成的店招牌隨風舞動,當然還有房前屋後掛滿的紅燈籠,以及悠長的青石板路面,這也跟國內的其它古鎮大體相同。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只是在千華古村,走進任何一家店鋪,都會看到一張醒目的告示:我們只收銅板。原來,這裡的買賣都是用古錢幣進行結算的。古村裡有錢莊,可以用人民幣兌換古錢,然後遊客憑古錢在村裡消費結算,真的讓遊客誤以為一腳穿越到過去了。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千華古村的範圍很大。古色古香的小街小巷相互交錯,稍不留神,便會迷路。好在每一條小巷的口頭上,都樹有指路牌,只要記住小巷的名稱,也就不會多走冤枉路。古村裡除了明清建築之外,村裡還有一條河流,據說是南京秦淮河的發源地之一,遊客可以乘坐小船遊覽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古村裡還聚集了傳統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在千華古村民俗表演廣場,遊客可以領略中國古代民俗技藝的魅力,可以觀看江湖絕活、中幡、變臉、噴火、爬刀山、街頭馴猴、馴老鼠、木偶戲、古彩戲法等傳統的民俗節目。古村街頭那些活靈活現的雕像,也是遊客喜歡留影的地方。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新建一座古村也許不難,但古村的人文、古村的傳統卻是要有傳承的,否則遊客也就只能看一些仿古建築而已。去千華古村,除了讓你沉浸在昔日的市井生活之中,還能讓人重溫一段歷史。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每日一村|一座仿古又不失傳統的古村——千華古村

六小農

美村 · 土貨

喜歡的評論+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