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被欺負了怎麼辦?

媽寶經兒


有孩子媽媽問:我的孩子今年三年級,在學校經常被人欺負,我也到學校去找班主任幾次都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我該怎麼辦?我很心疼我的孩子。

首先,問清楚孩子受欺負的原因,如果是遭學渣、學霸欺負或者校外的小混混們欺負,那問題就很嚴重,必須家長出面,找學校徹底解決問題。如果僅僅是你的孩子,在班裡面受到一些同學的欺負,那就必須找找自己孩子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大多都是你的孩子在於人際交往方面出現了問題。

應該是以下幾點出的問題:

1、孩子的性格怪異,不合群,言語中很容易傷害到人,通俗講就是尖酸刻薄。

2、孩子性格懦弱,膽小怕事,遇到事情只知道躲讓,一點不敢逞強。

3、遇事沒有主見,一點點小事,就跑到家長和老師那裡告狀,這種人最容易遭到班裡幾乎所有人的反感。

4、為人很拽,但又沒有霸氣,身邊又沒有籠絡幾個難兄難弟,孤單勢薄。錢財吝嗇得很,幾乎沒有人願意和這樣的人做朋友。

以上幾點,孩子媽媽應該注意,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屬於上列情況之一。


如果屬於第一類:

就要調整孩子自以為是、自我為中心的心態。太自私的人,是不願意為他人付出,去幫助其它人,把周圍人看的都比較壞,比較陰暗,其結果是自己的內心也同樣的晦暗。

第二類情況:

直接讓孩子報考跆拳道班,學點武術之類的,增強體能,渾身才能有能量爆發出來,心理上就沒有那麼怯懦了。只要有了底氣,腰桿子自然就硬了,說話底氣也足,也就沒有那麼怕事了。

第三類情況:

從小就是父母幫著做主,缺少主決策能力。做事優柔寡斷,循規蹈矩,從今以後要告訴孩子:在學校遇到事情,自己去解決,別動不動就跑回家裡面找家長或者老師,逼迫孩子遇事儘量自己解決問題。

第四種情況:

給孩子一些零花錢,讓孩子在班裡面拉攏幾個同學,成為孩子的鐵桿朋友。男孩子要培養他的霸氣,一味的學習,連自己的生存都保護不了,這樣的孩子培養出來有何用?

總之,男孩子一定要有陽剛的能量場,並不需要你一定很能打,但你目光透出的威嚴,可以震懾住其他人。父母要給與孩子鼓勵和信心,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打回去。千萬父母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罵孩子懦弱膽小,老實吧唧的,活該受人欺負。家長要給孩子不怕事的信心,不惹事,但出了事也千萬不要怕事,自己的事情自己搞定。


曾哥趣談孩子教育


大學時親眼見過校圍牆外,一群女孩圍著一個女孩叫囂,扇巴掌扯頭髮罰跪……自從當了媽,想都不敢想。女兒從小就乖,不會罵人打架,剛上小學就見識過,自己被踩了新鞋,有同學被截著要錢,有同學被堵著不讓上廁所……還好她都跟媽媽聊,要不都想象不到。果斷報了跆拳道班,不主動但可以還手,養的高高壯壯的,三年級一男孩找麻煩,抬手一攔他要換的牙掉了流血了……父母多和孩子談心溝通,鼓勵孩子敢於自強反抗,咱們不欺負別人但也不能被別人欺負!


暖暖9527


當孩子受到欺負的時候,一般會跟家長說,但是家長給的反應,普遍是以下兩種:

第一種:教孩子忍氣吞聲

很多家長都教育自己的孩子,不準打架,這沒錯,現實生活中,打架什麼的,基本上對於問題的解決沒有任何幫助,更多的時候,只會加重問題的嚴重性和複雜性,但是若是要求孩子處處溫良恭儉讓,這就是不合理的,有的甚至拿出打左臉遞右臉的思維,更加不合理,這樣去教育孩子,這樣看起來好象不錯,但是卻會嚴重抑制孩子的天性,而且這個持續到後來,孩子會性格懦弱,甚至發展成為“受虐狂”。

第二種:教其以牙還牙

有的家長主張孩子應該勇於鬥爭,什麼事情都要先下手為強,反正先弄出個自己的威望來再說,這樣就不會有人敢欺負自己了,這看起來似乎也沒有錯,但是這種方式首先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孩子對比於同齡的孩子來說要發育比較快,否則你打人,肯定會遇到別人打你的情況,除非你的身體條件好到爆,而且時間長了,早晚會吃虧,而且如果採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育,會讓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習慣性的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且孩子整天稱王稱霸,很容易沒有朋友,自己會變的更加孤獨。


面對孩子被欺負,應該怎麼教孩子反擊

那麼在面對這些情況的時候,究竟應該怎樣教孩子才是正確的呢?這裡總結了幾種情況:

吵架的應對方式

小孩子吵架,通常都是靠氣勢的,畢竟詞彙上面,小孩子並不是很豐富,而且在罵人的經驗方面,也是非常不足的,所以在說不過別人的時候,就會覺得非常鬱悶不開心,無可厚非,長期保持著一個非常不開心的心情,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好的,對於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採取這樣一個方式,那就是教孩子一個標準的吵架句式,在一定準備的時候,孩子在面對吵架的時候才能更加有底氣,更加自信,因為這樣的一個方法,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面對吵架困境的方法,怎麼著底氣也更足一下。在這裡我們舉個例子,我們可以教孩子在吵架的時候,如果有人罵你,用原封不動的句式在罵回去,就比如人家罵你說:“你是大壞蛋”,你就懟回去說:“你才是大壞蛋、你就是大壞蛋、你長的就是一個大壞蛋”

打架的應對方式

孩子之間動手打架的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常見的情況,只是處理起來會比吵架的情況要複雜一些,孩子在面對打架這種情況怎麼辦,以下這些處理方式,可以參考以下,這裡先簡單的概述一下:第一步,把他說懵;第二步,告訴老師;第三步,請朋友支援;最後一步,殺手鐧家長出馬。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第一步,把他說懵:把對方說懵的方法我們可以這樣,即不斷的充滿自己的想對方提問,這樣說可能比較抽象,在這裡舉個例子說明,連環問如下:“你憑什麼欺負人?!你除了打架還會做什麼?!你以為你最厲害嗎?!”等等,因為在你提問題的時候,對方哪怕只想要回答你問題中的一個,都會激活對方的理性思維,對於現下要做的事情就會有所遲疑,而當有很多問題對方想回答卻又回答不上來的時候,就會“懵”。

第二步,告老師:如果遇到一個膀大腰圓、智力簡單的,腦袋一死機肯定拳頭還過來了。所以“說懵”適合兩者體力相當,或者對方稍弱一點的,先虛張聲勢一把,遇到比孩子強太多的,趕緊第二招:走為上,趕緊跑,告老師,讓老師來解決問題。

第三步,請求朋友幫忙:在求救老師的過程中,要是“胖虎”一下子火冒三丈上來胖揍一頓,“大熊”肯定要捱揍。這時候,如果有兩三個好朋友支援一下就有大勝機會了。想要這樣的幫助,孩子平時要多教朋友,家長也可以多幫助孩子教些益友,比如請孩子到家裡做客,或者用糖果等小手段賄賂,這樣也是方法之一哦。

第四步,家長出馬:給孩子撐下腰,讓孩子知道,不論何時,父母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孩子之間的打打鬧鬧也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不是過於激烈,大人可以忽略,這是孩子之間的人際交往,是一個必經之路。

但是要是孩子經常被打罵,而且影響了孩子的身心發育,這樣就要引起重視了,要教孩子如何,面對同齡人的欺凌,做個勇敢的,沒人敢欺負的男子漢


張健家庭教育


前不久有位教授的言論火了,她鼓勵自己的外孫女面對小朋友的欺負,要揪對方的頭髮,抓對方的耳朵,使勁兒踩對方的腳。

這位犯罪心理學教授說的話,我很認同,推薦可以借用一下。

我想延伸一下教授的言論,把她想說沒有說完的話,說完整。

一個人,尤其是孩子,面對有人對你施暴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知道怎麼保護自己,防範對自己傷害的加重。

揪頭髮、揪耳朵、踩腳,立刻就會讓對方體會到疼痛感,但又不會出現過重的傷害後果。無疑,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保護自己的行為。

如果只知道用以暴制暴的手段行嗎?肯定是不行的!這不用怎麼想就能明白,比如欺負你的孩子比你大時,比如有幾個孩子一起欺負你時,只用打回來的辦法肯定不行。打輕了,只會遭到更加嚴重的還擊;打重了,你自己出現麻煩。所以,要學會看清形式,及時逃跑。

跑不了怎麼辦?已經被包圍了,已經被堵在角落裡了,這時要想到求助別人,告老師、叫周圍大人,大喊救命之類的,引起周圍人地關注,只要有人圍觀,施暴行為往往難以成行。

沒有人的地方怎麼辦?這是最差的情況了,既打不了,又跑不了,還沒有人能幫助你,這時只有你自己冷靜面對了。警告對方施暴後果嚴重,有可能是他們無法承擔的責任。恐嚇對方一般是效果最不好的,但在孩子身上也許會有點效果。孩子與少年一般有從眾心理,如果一味忍讓,反而會起到暗示對方施暴沒有問題的效果,所以施暴可能會加重!提醒對方,施暴是有嚴重後果的,可能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承受的,起碼可以使對方冷靜一些,只要有一兩個人想到後果,不願意更加嚴重的向你施暴,你就有機會脫身了。

少年人之間的欺凌,一般達不到冷靜周密組織和計劃,下手狠辣歹毒的情況更多是被施暴者,面對他人的暴力侵犯沒辦法應對,一味的忍讓和沉默接受,這會大大加強施暴者的強勢心裡,使他們更加狂妄自大,施暴行為只會更加嚴重。

反抗→_→逃跑→_→求助→_→提醒,這四步是被欺負的孩子必須學會的辦法,它可以最大化的保護自己的安全度。

那位教授只說了反抗一個環節,而且說的非常具體,每一個動作都告訴孩子,這是非常對的。看看她說的具體動作,每一個都會讓別的孩子又疼又沒有大的傷害。如果是特別小的孩子,這是有效的,如果孩子大一點,上小學、中學,還是要教育的更加全面一些。


何處是家鄉


孩子在學校裡被打了,家長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困擾的不只是孩子的家長,也不只是教育界的難題,也是全社會面臨的問題。記得看過一期開講了,嘉賓是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她當時就講過如果孩子在學校裡捱了打,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怎麼處理。我很是贊同李玫瑾教授的觀點;捱打了,就打回去。當然不是我們有暴力傾向或者天性殘忍又或者通俗的說成是壞。每個孩子都有每個孩子的性格,一味地縱容或者遷就忍讓並不能很好的塑造孩子,一個不慎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不可擬補的傷害。我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不善於主動表現,課堂上也是老師提問到了才會回答,不會像一些性格活潑的孩子那樣主動爭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也是要熟悉很久才會和人家熱情起來,一旦熟悉了,他就會真真正正的把人家當成朋友。針對他這種性格,我們從小就鼓勵他,很少嚴厲的批評他,做事多鼓勵,就算錯了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我們也都是引導他認錯。孩子現在上小學了,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告訴他,不能主動去打別人,但是如果有人打你,力所能及的範圍裡打回來。幼兒園的時候偶爾會回來說被誰誰誰打了,我們問他怎麼處理的,他說他告訴老師了。我們就算是教他打回來,他也不會。這就是性格的原因吧,比較軟。

我們住的小區裡他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有六七個,一直都玩兒的不錯。直到又一次,一個媽媽給我說我們孩子踢了他們孩子的小腿。我馬上問明白是怎麼回事:原來是他們五六個孩子一起玩滑板,下坡的時候不小心用滑板打到了那個孩子,我孩子馬上道歉了,正好那個孩子的媽媽回來看見,這個孩子剛開始沒什麼,看見他媽媽後開始大哭,我兒子也嚇得不輕,本來就膽小,我知道後馬上給這個媽媽打電話,說去醫院檢查,他媽媽拒絕了,說是先觀察,晚上下班後我打了兩個電話問要不要去醫院檢查,對方都拒絕了,第二天一早打電話再次詢問他孩子的情況,結果沒打通。後來我就下樓去辦事,在樓下碰見了他的孩子在騎自行車玩兒,我問他怎麼樣了,他說不疼了。這是第一件事。還有一件事,還是這個孩子,有一天晚上快11點了,他媽媽給我打電話說我孩子又把他孩子大了,打了他孩子的腳後跟,我馬上問明白了情況,因為當時是我們家奶奶陪著孩子去玩的,奶奶看的很清楚,是幾個孩子在玩抓人的遊戲,當時是誰踢到他的都不知道,而且也沒有人說。最關鍵的是我們孩子才7歲,只有130cm,她的孩子都10歲了,有150的樣子。我實在想不出是怎麼打到他的。人家在電話裡直接說我們孩子壞,打到他家孩子了,對這種家長,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後來和其他家長交流起來,他們也都說不讓自己孩子和那個孩子玩,他媽媽太過分,總是覺得別人的孩子都在欺負他的孩子似的。我也只能告訴孩子在樓下玩兒的時候要儘量避免和那個孩子有近距離接觸,能避免就避免。


育倆娃經驗分享


首先,孩子既然是在學校欺負的,當然要找學校,把事情的經過了解清楚,看看學校對這件事情怎麼處理;如果學校讓欺負你孩子的同學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並保證類似的事情以後不會在發生,家長也就不要在不依不饒的了。

第二如果孩子如果受到了輕微的傷害,那就去個他的父母協商,可有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過於嬌慣,而且還蠻不講理,我有一個朋友就遇到過這樣奇葩的父母,我那個朋友的孩子被被他的同學把鼻子給打流血了,他就去找那個學生的父母理論,可這位同學的父母卻說“他家的孩子喜歡打人玩”,把我的朋友給氣的,直接就說,你家孩子喜歡打人玩,那你讓他在家打夠了再去上學啊!就這樣兩家吵吵起來了,最後我那朋友說,既然你家孩子把我家孩子打了,現在我兒子說他頭暈,那咋們就去醫院檢查吧!就這樣去醫院檢查了一圈,花了幾千塊錢出來了。

第三就是從自己孩子的教育入手,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勇敢和堅強,還有就是當別的同學欺負他時,要懂得去還擊,還有就是要讓他懂得朋友的重要性,人多力量大。

總之作為家長的我們當孩子遇到欺負時,處理問題要有理有據,最好通過學校和第三方家長協商把問題處理好,免得孩子以後還會受到欺負。


順林海


一些比較內向、膽小的小朋友,他們受欺負往往不敢告訴老師和家長。而瞭解到自己家的小孩子遭受這種欺負,一般家長會責備自己小孩沒用,繼而要求道"怎麼不打回去";"怎麼不告訴爸爸媽媽",等等;有些家長則會到學校找對方理論,甚至作出一些出格的事。

在筆者看來,這些處理方式的形成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都或多或少地會在孩子心中完成陰影,大多也是解決不了問題。較為妥當的處理方式則是:

1、鼓勵孩子傾訴,他的困惑、委屈、傷心、害怕、痛楚等等,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平復心情更有利於增強家長與孩子的感情。

2、幫助孩子找出矛盾的由來,並鼓勵孩子自己找出解決矛盾的辦法。這時,我們家長不要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他們對事情也有自己的看法,很有可能事情的原因就出在爭一個座位的問題上,而我們家長或者老師都沒有發覺。

3、訓練孩子的膽量,告訴孩子不要怕,告訴孩子:父母支持你,老師支持你,你在聲勢上不能輸於對方;如果遇到有人欺負可以嘗試大聲阻止:"你為什麼打人?","你快點走開!",並且維護好自己的安全區域。大多數愛欺負人的孩子會覺得自討沒趣而走開。

最後筆者願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友好相處、共同成長。




衡陽有點意思


我在國外教學的過程中,對所有孩子的教育是:

1. 當有人欺負你的時候,你要嚴肅地對他說: “住手! 我不喜歡!”

2.如果對方依然不停手,可以報告老師,請求老師給予幫助。

3.如果繼續發生被人欺負,要及時告訴家裡人發生什麼事情,讓家長出面解決。

作為家長這一方面,聽到孩子報告自己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說清楚發生的具體情況,再下結論。同時告訴孩子,不要害怕,會幫助孩子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家長到學校去向老師瞭解情況,瞭解欺負孩子的情況,有必要的話,可以和這個孩子的家長溝通。

同時,還要及時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好。因為有的孩子會害怕被打擊報復,不敢告訴老師或是家長髮生的情況。家長要認真對待,細緻做工作,不要讓孩子擔心和不安。

另外,提醒注意的是,家長去和對方家長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用詞,不要輕易對欺負人扣上負面的說辭,畢竟是孩子,以說服和教育為主。

甚至可以和那個孩子好好交流,問問他為啥要欺負你的孩子。道理說通了,一般來說,那個孩子今後就不會再欺負你的孩子了。

同時,與老師商量,在課堂上可以做一些正面的教育。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霏霏桃子姐


1. 與孩子談談發生了什麼。冷靜傾聽孩子的完整敘述,不打斷。告訴孩子,受到欺負之後感到沮喪、委屈很正常,但是決不能這麼不了了之,並詢問孩子希望看到一個怎樣的結果。 2. 不要幻想讓孩子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3. 耐心處理與欺凌相關的每一件事情,不要忽視、輕視它們。 4. 記錄下欺凌事件的細節:欺凌發生在什麼地方;都有誰參與了欺凌;欺凌發生的頻率;是否有人目擊等。不要試圖自己一個人去對付他們或者他們的家庭。 5. 與學校聯繫。瞭解學校是否有反校園欺凌的政策,是否對此次欺凌事件知情,以及是否採取了干預措施。找機會與學校相關的管理人員見面商談。 6. 如果孩子要求待在家裡、不去上學,父母要向孩子解釋這樣逃避問題是沒有用的,還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7. 在家長會上與其他家長討論欺凌事件。


俊廷教育


1、還原事件過程,瞭解你的孩子在事件中佔了幾分對,錯了幾分。

2、觀察孩子表情,家長在孩子講述的時候,一定要學會觀察看孩子的表情。

3、平緩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能夠真實地還原當時的過程,讓孩子客觀地講述出來,不要帶著情緒。

4、分析事情的過程。

5、家長情緒的控制,能和平解決的,最好是和平解決。

6、儘量勸解讓孩子自己解決,如果是要參與,最好當著兩個有矛盾的孩子進行一些思想上的教育,讓他們彼此認識到錯誤。

7、第三方參與。其實家長都會有心維護自己的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讓第三方來進行,或者是老師,讓他們來調節,要比家長在那裡對罵對打來得更好,這樣的傷害,對孩子的傷害也會更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