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紅薯前應該怎麼整地,才能達到優質高產的目標?

今生只為你3817


紅薯是一種營養豐富,用途廣泛,高產穩產的作物,種植管理步驟包括選種,育苗,整地,施肥,扦插,澆水,控旺,防治,收穫等,其中整地是紅薯管理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整地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紅薯的產量和品質!



根據我們當地農村栽培紅薯的經驗來看,種紅薯不整地直接栽培,紅薯苗期長勢差,生長期發育慢,莖葉互相交錯,影響光合作用,土壤板結結薯少而小,不利於薯塊膨大,容易形成畸形薯,澇期排水不方便,積水過多影響紅薯品質,導致紅薯產量低,品質差,不耐儲存,經濟效益低下。

紅薯耐旱怕澇,雖然耐乾旱貧瘠,但是要想種出優質高產的紅薯,要求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鬆透氣,有機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澆灌方便的田地,所以種植紅薯的時候,必須要進行整地,整地的步驟包括深耕和起壟。


深耕能增加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孔隙度,相應的增加土壤的透氣性,調節土壤中空氣和水分的矛盾,深耕能使土壤中緊實板結的大塊變為疏鬆的小塊,小顆粒。深耕結合使用有機肥,可以加強土壤中微生物活動,改善土壤肥力,加深土壤疏鬆層,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深翻土壤打破土壤犁底層,有利於作物根系下扎,改善了土壤通氣和透水性能,防止土壤表面水份流失,減少速效性肥料的損耗。深耕能使紅薯根系發育塊,吸收水肥能力提高,積累養分能力強,減少莖葉旺長,在膨大過程中減少阻力,生產出來的紅薯表皮光滑,大薯多,薯型整齊,產量高。


種植春地紅薯的土地,在深冬季節把土壤深翻一遍,使土壤有較長時間的風化過程,有利於養分的釋放,抗旱保墒,土壤經過嚴寒霜雪的凍伐,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減少來年病蟲害的發生。春天種植紅薯前,3、4月初在肥沃高產的土壤每畝地施3000-4000公斤的腐熟有機肥,撒施均勻,然後用機械深翻土壤25-30釐米,深翻的時候要寧幹勿溼,這樣不僅節省力氣,而且土壤比較鬆散,不起坷垃。深翻一遍以後,用長耙把田地來回的耙幾遍,使土壤變成顆粒狀,有利於根系發育。


深耕以後,等到栽種紅薯前一個星期,進行起壟,壟作的好處是改變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土壤疏鬆透氣性能,加厚土壤疏鬆層,方便澆灌排水,提高地溫,增加晝夜溫差,起壟比平地產量提高10%-20%左右,並且薯型好,品質優,口感好。 做壟的時候要求壟直,壟距均勻,壟面平,壟內無硬核,起壟的時候應根據土質,地勢,氣候等而定,起壟的時候以南北方向最好,這樣薯藤接受陽光照射時間均勻,東西向的壟面,北面背陰,受光少,不利於紅薯生長,山坡地起壟的時候壟向要與山坡斜度呈直角,預防水土流失。在肥沃的土壤中,起高壟,壟高25-30釐米,壟寬60釐米,壟距80釐米,增產效果高。旱地,山坡地,沙地,起低壟,壟高20釐米,壟寬60-80釐米,利於抗旱保溼。窪地,易積水的田地,要起高壟深溝,壟高33釐米,壟距1米,溝深澇期利於排水。起壟的時候,土壤寧可幹一點也不要太溼,要不然易產生坷垃,透風跑墒,不利於紅薯生長膨大。

起壟的時候,高產地塊每畝地用尿素15-20公斤,過磷酸鈣30-40公斤,硫酸鉀20-30公斤,起壟的時候施到壟底,這樣避免養分分散,減少養分消耗,有利於紅薯根系吸收,提高產量。


鄉間一抹陽光


紅薯我們家鄉都叫“地瓜”,是每家每戶每年都種植的農作物,記得小時時候,家境比較清貧,每天吃的就是地瓜,地瓜煎餅,地瓜粥,偶爾奶奶會用地瓜面包一次五花肉豆芽大包給我們解饞,可以說,那時候的我們就是吃地瓜長大的。

雖然,轉眼已有三十多年過去了,農村人的生活也提高了,但家家裡依然每年都會種植2-3畝的地瓜,父親也成了附近種地能手,去年還被附近的農場聘去專門負責種植地瓜。今天,就同大家聊聊地瓜種植以前如何整地,提高地瓜的產量。

(1)種植地塊深耕的方法

種植地瓜的地塊,最好是在深冬的時候翻耕,為什麼要深耕呢?因為土地多年種植農作物,吸收水分和肥料的能力變差,有些地塊還出現板塊,死苗,爛根,爛果等現象對後期種植產量有很大影響。

而冬季深耕土地後,深藏在土中的的病菌或者蟲卵,會被翻出土外低溫下難以存活,更能很好的對土質的改善。深耕後的土地土壤的活性會增加,土中的有機物質得到有效分解,改善土壤深層滲水,儲水,保水提高肥料的利用能力,以及改善土壤的通透性,讓土壤變得疏鬆而氧氣充足,有利於紅薯的根系生長和養分的吸收。個人建議土地最好是三年深耕一次。

(2)整地起壟

對於起壟,我們這邊一般都是在開春3月份開始,起壟的時候要求壟直,壟距均勻,壟面平整,壟土實落,壟內無硬心。

對於起壟的距離還有高度,可能每個地區或平原和山區都是有所差距,我只講下我們膠東老家這邊的規格。壟距:一般在80釐米至1米,普遍的在80左右的比較多。壟高一般都在30左右。因為我們這邊是丘陵地段,這樣的距離更有利於紅薯葉片均勻的吸收光照,泥土保溫效果更好。


如種植土地為沙質泥土的話就更有利於增加晝夜溫差,溫差加大更有利紅薯糖分的積累,生長出來的紅薯口感上會更好。

起壟種植的好處。

起壟種植能夠更好的減少,紅薯田間出現的澇災現象的發生,土壤更加的疏鬆,能夠讓紅薯更好的生長,不會出現長出來紅薯出現開裂,粗糙等現象。

總的來講,紅薯種植前一般分三部分:翻耕,整地,起壟,這也是紅薯種植前的準備工作,也是決定紅薯是否能夠有個好的收成的關鍵。


新農村二代


紅薯是我國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農業作物,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所種植。過去我們這裡種植紅薯,一方面是人吃,在收穫紅薯的時候家家戶戶糊上一鍋,男女老少圍著桌子吃的不亦樂乎;另一方面是餵豬,是給豬作為主要上膘口糧的。這兩年隨著紅薯品類的增多,特別是蜜薯的出現,導致紅薯價格上翻,很多人都抱怨吃不起了。

麻煩您在閱讀前點擊右上角紅色字體“關注”,海棠每天為您提供最實用的三農知識,讓我們一起討論三農問題,助力三農發展。

紅薯想要高產,對土壤有要求。種植紅薯的土壤儘量選擇偏沙性土壤,鬆軟的土壤結構有利於紅薯塊莖膨脹。但是偏沙性的土壤也有弊端,特別容易造成水肥的流失。前年有個外地朋友讓我幫他在我們本地承包幾百畝地種植紅薯,我說我們這裡是膠泥地,種植效果不好,他說你找什麼地我找什麼秧子。紅薯對土地要求不算太高,但偏沙性更好。

過去我們這裡種植紅薯,都是用鐵鍁翻土成壟,在起壟之前先把土壤平整疏鬆,特別是土坷垃大小要控制好。現在朋友種植紅薯,把拖拉機開進地裡溜達兩圈,土地基本平整鬆散,施好底肥之後用起壟機在地裡溜達兩圈,種植紅薯的溝壟就開好起好。紅薯開溝起壟儘量把土打鬆散,溝壟間距80-90公分,更重要是土壤儘量深翻。

當然有經驗的老農種植紅薯,會在紅薯溝壟上下足功夫,例如紅薯壟的高度、寬度都有要求,紅薯壟高點兒寬點兒有利於紅薯後期的塊莖膨脹獲取更多的空間,地面越鬆散越有利於紅薯塊莖膨脹;紅薯溝主要用來排水或者灌溉,所以會把紅薯溝修的窄而深,這樣既有利於紅薯灌溉補充水肥,也最大限度的種植紅薯,提高產量。

<strong>當然紅薯種植對土壤的溼潤度也有要求,如果是極為乾旱的土地,要提前十來天進行澆地灌溉,等到土壤達到成團不散要散的時候在進行深耕和起壟處理;紅薯是塊莖類作物所以對鉀肥的需求量很大,要注意及時補充鉀肥;同時在紅薯塊莖膨脹期間要及時噴施紅薯膨大素等促使紅薯塊莖膨脹的藥物,達到高產目的。


海棠小醉


紅署,是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的農作物之一。紅署在那個年代的農村曾經被用做度過“青黃不接”時的主糧。我吃過的有,紅署蒸,煮的,哂幹後的紅署片,用紅署片磨面做的紅署活絡面,紅署炸的丸子,每年冬天自家做的紅署粉條,紅署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要想種好紅暑其實不難。紅署,最好是選擇沙壤土栽培,因為沙壤土,滲透力強,不易積水栽培的紅署色澤好,含澱粉高,適口性更強。下面說說如何栽培能使紅署優質高產。深耕耙平後整地,在地塊按地塊的長短走向,挖南北,或東西的30釐米寬,40釐米深的長條狀坑。(長短據需要而定)。挖出的土置於溝邊。在挖好的條形溝內施入腐熟的農家肥,然後填土(把挖坑時的地表土先入再填下面的土)。這樣形成一個長形地隴,然後把紅署苗按株距挖窩,澆水,填土,壓實。完成整個操作過程。接下來的管理,紅署秧長到二尺長時要手拿木棒及時翻藤,避免署藤相互纏繞消耗營分,促進根系快速繁育膨大。在整個生長期需要翻藤兩次。正常年景,這樣培育的紅署要比平地移栽的紅署產量提高一倍以上。





今世有緣960




整地是種植作物中較為重要一步工作,地整得好不好跟作物的收成是成正比的。只有把地整好咯,後續管理中才好弄,不然一切都是竹籃打水。

而且整地對於作物增產是有明顯效果,在山丘旱薄地想要作物高產離開開整地。把那些流水、流土、流肥地通過整地改變為“保水、保土、保肥”高產地。

整地需要主要事項

1、不亂土層,要保證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亂土層。

2、耕深一致,要確保耕翻深度為一致,誤差不能超過正負2釐米。這個主要是減少水土流失,還有就是能給作物同樣的生長環境起到增產效果。

3、不重耕、漏耕,要保證每塊土壤都耕翻到位,並且結合翻耙一起,不能有明顯直徑在5釐米以上的土塊。

4、配合肥水,在整地同時要配合農家肥澆灌一起進行,這樣有利於生土熟化提高土壤肥力,達到增產目的。

5、溝壟配套,整地起壟是為了能排能灌,雨季能排水,乾旱有存水。


紅薯整地同樣適應於以上幾點,只是根據紅薯生長習性進行一些具體操作。

1、耕層深度。紅薯根系發達生長能力強,一般紅薯耕翻深度在40釐米左右即可。

2、施肥特性。紅薯喜鉀,在整地施肥時要多注意鉀肥的施放。

3、壟寬行距。紅薯莖葉生長茂盛,壟寬需在40釐米到45釐米之間。

整地主要是保水、保土、保肥,有了這三點作物才會高產穩產,只要做好這三點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