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华山路在信号山的南面,起于信号山路,止于龙江路,百米左右的路段,不足20个门牌号,是一条很短的小路。和它周围齐东路等街道相比,华山路并不怎么显眼。这条路上的房子谈不上精美,却很别致,那些小楼静静地竖立在街道的两旁,好多小楼的院内植被茂密,再应上北面的信号山,形成了现代生活难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静景。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街道两侧的老楼,房子虽已老旧却很别致,依然静守岁月,远离都市喧嚣,等待未知命运。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华山路4号 这栋楼是小街比较大气的独栋,3层的小楼,凸形的楼体的设计,红瓦屋顶,灰色的墙壁。楼体凸起的部分,石条的装饰显得整栋小楼简洁大方。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华山路13号这栋老楼建于1940年 ,这里是青岛著名女画家赵仲玉曾经的住宅。赵仲玉是抗日时期青岛一名“高官”的二女儿,其父赵琪民国时任青岛市市长。她自幼喜美术,受教于在青的俄国油画家,毕业于北京京华美术学院。1945年,赵仲玉到青岛文德女子中学(现在的第8中学)任美术教师,直至退休。赵仲玉以其出色的油画和中国画艺术蜚声画坛,为社会各界所瞩目。

在青岛被日寇占领,沦入日寇铁蹄下的岁月,美丽的海滨城市成了一片死寂的文化沙漠。1938年11月,赵仲玉和吕品先生发起成立了“琴岛画会”,开办了美术班,招收学员,举办画展。在那日寇横行,民不聊生的岁月里,青岛奇迹般地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美术热潮。琴岛画会及其画家们的艺术活动,何以竟能如此受到国人重视和爱戴,除了琴岛画会这一艺术家群体始终坚持高品味的艺术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民族危亡的时刻,群众被压抑着的爱国精神,通过对民族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找到了一个充分表现和释放的途径,因而汇成了一股“美术繁荣”的浪潮,使国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那强大而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除了画艺,赵仲玉的一生是激情睿智的。她凭借父亲赵琪的关系,在当时的上流社会做着革命工作。李莎在《岛城杰出女画家赵仲玉》中讲了这样一件事:1948年秋天,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共产党地下组织决定让赵仲玉和郭美珍做青岛中纺公司经理范澄川的工作:争取让他留下组织反南迁和护厂工作,保护好厂房设备、资产免遭破坏和损失。中纺公司在当时的青岛是举足轻重的大企业。当时赵仲玉住在华山路13号,范澄川住楼下。赵仲玉和郭美珍白天上课,晚上在家刻蜡板印刷宣传材料,凡是印的宣传品都送给范澄川一份,由赵仲玉投放在大门上的信箱里。在初步了解了范澄川的政治思想倾向后,赵仲玉和郭美珍便对他展开工作,动员他留下来继续为新中国服务,他一听非常高兴,并果断表示愿意合作。最终,她们和范澄川一家一同走过黎明前的那段黑暗,迎接到胜利的曙光。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华山路14号 是一栋很精致的小楼,欧式风格,高高的建在山坡上,站在路面上仰起头,便可以越过高高的花岗岩围墙,看到小楼。红砖的屋顶,浓绿色的檐边,黄色的墙面,在小楼的中间,还有一条砖红色的“带子”,红黄绿三色和谐地融合在这个小楼上。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华山路6号 是栋欧式的小楼,虽然已经改建,但依然看出当年的风采。透过围墙可以看到,多面的尖顶,红瓦,红色的檐边,黄色的墙面,二楼有个不小的露台。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一个U型转弯,华山路与信号山路在此连接。

精彩青岛  华山路上的那些别致小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