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過程中,飼料投喂大有學問,你掌握了哪些?

飼料是對蝦生長的主要營養源,也是池塘主要的汙染源。而投料過程則是水體不斷被汙染的過程,因此飼料的質量直接決定對蝦的生長速度,也決定養殖水體被汙染的程度。飼料管理的目的是既要讓對蝦吃得飽、長得快,又要減少浪費,減輕對水體汙染,降低養殖成本。在養殖過程中若投餌不足,則會使蝦生長速度減慢,蛻殼間隔時間延長,對蝦因營養不足體質下降,易感染疾病死亡;或使蝦個體差異加大,大小不均,影響產量。

養蝦過程中,飼料投餵大有學問,你掌握了哪些?

如投餌過量則會使殘餌增加,浪費飼料,增加飼料係數。同時,由於過多的殘餌、糞便進行無氧分解,產生大量有害物質,敗壞水質、底質,加大飼養管理難度。另外,由於環境惡化,利於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結果增加病害防治壓力,且易引發病害,造成偷死。這種現象在養殖後期尤為嚴重。

一、選用優質飼料。

營養全面,搭配合理,能保證對蝦生長的全面營養需 要,增強對蝦自身的抗病能力,消化吸收率高,誘食性 好,可以減少腸炎的發生、可以減少蝦糞便中蛋白質的含 量和殘餌,從而減輕對養殖水體的汙染。

水產動物的腸道保健至關重要,一旦做不好就好滋生有害菌。傳統的辦法在投餵中添加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容易引起耐藥性,同時有殘留,近幾年被國家重點管控。生物預防治療腸道疾病成為主流。最早是採用乳酸菌為主,但是長期投餵不但成本高,而且易引起腸壁變薄。最新的生物技術為抗菌肽。抗菌肽為小分子肽,是生物免疫系統產生的天然抑菌物質,可以抑制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減少腸炎、白便的發生沒有任何副作用,安全放心。

二、確定投餌量。

投餌適宜是對蝦成功養殖的關鍵環節。也是降低養殖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如何確定適宜的投餌量是飼料管理的難點。

外塘對蝦養殖中一般每日投料的次數是放苗後1——7天為2次,以後根據攝食情況逐漸調到3次或4次。為何要這樣來投餵?據有關研究表明:在一天當中投餵次數從3——15次對對蝦生長無明顯差異。同樣在生產實踐中大多數的養殖實例也證明了這點。另外在養殖中後期由於有機物的累積量較大,要消耗掉大量的氧氣,加上在夜間又無光合作用,因此養殖後期水體的溶解氧在夜間一般是不足的或處於亞缺氧狀態,在此條件下飼料的轉化利用率顯著下降,由此我們建議養殖中後期夜間不要投餵,當然如果養殖水質維持較好夜間也可適當投餵。

放苗第一天投餌量為100——200克/10萬尾•次(水體越小首次投餌量就越少,一畝左右的水體首次投餵按1.0——1.2斤/畝.米),2——3次/天,以後每3天增加10——15%,直至15天后開始投放飼料盤來調整每次的投餌量。一般上罾前後的投料量為1.5——2.5斤/10萬尾.次(海水養殖的上繒投餵量一般少於淡水養殖),3次/天。飼料盤的面積一般為0.3平方米,在約定時間內吃不完,下次投料應考慮適當減料或停料。

飼料盤內所放的量跟池塘的大小、水溫、蝦苗的數量等都有關係。以3——5畝的池塘放苗量為4——10萬/畝為例:

在對蝦體長3公分以前,飼料盤內一般放每次投料量的0.5%(查料的頭兩天料臺內為0.1——0.2%),2.5小時查看;

1號飼料,料盤內一般放每次投料量的1%,1.5——2小時查看;

2號飼料,料盤內一般放每次投料量的2%,1.5小時查看;

3號飼料,飼料盤內一般放每次投料量3%,1.0——1.5小時小時查看(查看時間是從開始投料時算起)。

當水溫偏低時,根據天氣、水質情況可作適當的調整。

三、強化飼料營養。

優質的飼料基本可保證對蝦大多營養的供給,滿足對蝦對能量消耗和機體生長代謝的需要。但由於生產工藝的限制(硬顆粒飼料要經過高溫高壓),飼料總會缺失這樣那樣營養,尤其是活菌製劑基本不能添加、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在加工保存過程中容易流失,造成維生素類營養物質、微生物製劑等難以滿足對蝦生長需要,需要我們日常另外添加,當然為了治療疾病也要添加一些防病治病的藥物。

所以在飼料中添加多維、免疫多糖等營養物質,尤其是在高密度養殖當中,以保證對蝦健康生長。飼料常用營養添加劑有:雙價酵母、高穩C、對蝦多維、強效促長劑、促長大泡王等。強化飼料營養,增強對蝦體質,提高飼料消化吸收率,減少對水體的汙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