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理解“人生不僅有今日的苟且,還有明天的苟且”?

不聯繫的筆友



姚華興


  個人理解,之所以說每天必許苟且,不如說是人生活在社會里必須服從某些為人處世的規則,也許這種規則是違心的。

  現實中的職場、商場,只要是人生存的地方,都有一些因為利益組成的小團體,你如果不服從一定的規則就會受到排擠,就會出局。

  所以為了養家餬口,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接受這些規則。

  我理解的苟且還有一種意思就是得過且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頹廢人生觀。

  百度貼吧有個流浪吧,裡面大多數都是這種消極人士,有真正的流浪漢、也有找不到穩定的工作而到處漂泊的人。

  我去年在三亞接觸過一個這樣的群體,我為體驗生活去的,和他們處長了就瞭解了他們的生活,他們一年只做兩個月的零工,其餘十個月吃老本。有一部分流浪漢靠撿廢品賣錢度日,有一部分因為身體有病不能工作,靠吃大排檔的剩飯菜度日,就住在橋洞和拆遷房的危樓裡。

  他們的日子稱得上是真正的苟且。造成他們這樣窮困潦倒的原因,有社會的因素,也有他們自身的原因,對於生活,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沒有絲毫鬥志的。

  我們正常人,當然不會這麼消極頹廢。

  不過一味的以為追逐金錢物質就是生活的全部,也是錯誤的。

  金錢往往是不能給人帶來全部的幸福感的。

  人還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生活不僅有眼前的苟且,還有生活在別處的詩意。


託尼賈282


態度決定一切!不苟且於今日,才會有明日的詩和遠方!

個人覺得理解這個問題,要先弄清苟且是什麼?苟且是隻顧眼前,得過且過,敷衍了事,是馬虎,還有就是不正當的關係等等。除去最後的一點,我想說,前面幾點都是講一個人做事的態度和完成任務的標準和高度。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格局。



苟且不苟且皆在於人對事的態度和高度。如果做事目光短淺,只顧眼前,蠅營狗苟,得過且過,凡事敷衍了事,馬馬虎虎,那就會如題所說“有今日的苟且,必有明日的苟且”,明日復明日,苟且了過一生。


人活一世,還是要活出精彩,要有遠大的目標和抱負,要有大格局,要不斷拓寬自己的視野,要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凡做事皆能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踏實認真,盡己如能,竭力完成並做好,絕不苟且了事,樂觀,達觀待人待事,才會有真正的“詩和遠方”。

態度決定一切!不苟且於今日,才會有明日的詩和遠方!

圖/網選,鳴謝!


語絲卿


我們說“人生不僅有今天的苟且,還有明天的”是種反雞湯,在這之前的雞湯是“還有明天的詩和遠方”,這句反雞湯可以理解為是種調侃,一種自嘲和幽默。

一方面,這句反雞湯點透了生活殘酷的真相。

畢竟你我芸芸眾生,哪有那麼多的詩和遠方,可不都為了七鬥米折腰,為了柴米油鹽而勞碌,有了一地的六便士誰還記得看月亮呢?



另一方面,享受改變的過程。活狀態具有連續性,這也是真相。從來沒有誰的生活,今天是營營苟苟,明天立刻變得詩和遠方,如果有也是裝的。今天忙碌、苟且而平庸,明天大概率不還是麼?生活的改變,從來都是種漸變過程,需要我們為之努力、為之奮鬥。這句話,點明瞭一種狀態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努力,不是一天、兩天,也許是一兩年,甚至是大半輩子。而這過程即使“苟且”,依然精彩。

此外,生活的真諦是什麼?生活的真諦難道不是看穿了生活的殘酷,我們依然熱愛它麼!今天苟且,明天依然苟且,聽著很喪、很無奈,可是這不就是生活麼?我們不到最後一刻,怎能又怎會向生活認輸。

最後,讓我們享受生活,哪怕看穿了生活的殘酷和不易,依然熱愛它,並且享受這個過程,也許這就是生活的真諦吧。祝大家2019都不要那麼喪,都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享受這種變化的漸變過程。


蠻人金語


因為改變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不管是改變自己還是改變他人。

大多數人之所以感到“苟且”,是由於他們既不滿足於目前的生活狀態,又不願意下定決心去改變自己,開始新的生活。引起不滿的原因則是多種多樣:比如明明下定決心減肥,卻經不起麻辣燙燒烤的誘惑,體重不降反升;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卻又沒有足夠的資本去一家更好的企業,天天在公司裡糾結抑鬱;看到某某同學又在朋友圈曬新車,自己還天天坐公交上下班……。

他們著急,他們難受,但是他們從不改變。

為什麼改變一個人會如此的困難,根本的原因在於不夠自律。

我想每個人在新年伊始,都會興致勃勃的列上一大堆計劃:去某個地方來次一個人的旅遊;學習某個與工作相關的軟件;練出馬甲線等等。在制定規劃的時候,我們豪氣萬丈,鬥志高昂,彷彿新的一年就會引來嶄新的自己。但是每到年末,就是打臉的時候:軟件的教程一點沒看;健身房除了年初打過幾次卡,就再也沒去過。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數不勝數。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不會有人時時刻刻的去提醒你,你每天的空閒時間其實都是自己安排的,你可以選擇在家裡躺屍,也可以選擇去健身房裡流汗。在家裡很舒服,在健身房裡很累,你當然選擇呆在家裡,反正不去又沒有人會去指責你,也無需承擔任何責任。人性都是懶惰的,能舒服就絕對不折騰。你自己要放縱你自己,又沒人去督促你,自然還是“苟且”會讓自己更自在。

現在的互聯網如此發達,各種遊戲各種資訊鋪天蓋地。吃雞,抖音等消耗時間的遊戲,APP實在太多,拿抖音舉例,雖然每個視頻都只有幾十秒,但是往往一打開抖音,沒有半個小時根本就停不下來。這種能夠迅速獲得“快感”的方式只會讓人忽略時間的流失。本來下完班想好好看本書,寫點讀書筆記,想著先刷會抖音放鬆一下,結果一抬頭,已經十點多了。那就乾脆多刷一會,直接洗洗睡了。然後每天都是這種惡性循環。生活中的誘惑本來就有很多,你堅守不了,那就只有被它吞噬。

那麼如何能讓自己更加自律呢?最主要的是下定決心,你心裡要深刻的意識到,你自己不做出努力,就什麼也改變不了。而任何讓你改變的過程,都不會是舒服的。你再羨慕別人,都是沒用的,明年的今天,你也只不過是年齡長了一歲而已。不流汗不痛苦,你就不會有任何收穫。你需要為此做好充分的心裡準備。詳細的方法網上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同樣是在“苟且”的人,希望我們都能越來越好,與君共勉。


啤酒肚粉碎機


說得很對,大概是反雞湯吧,不過也很有道理。

之前大家都在說,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可是,如果有去遠方的條件,大家也不必苟且了,正是因為條件不夠,所以才必須苟且。

如果你今天不管不顧地去遠方了,那明天后天怎麼辦,還不是一樣要苟且,或許還會活得更累,為你今天的任性買單。

這句話,就是讓我們看清現實,如果你有能力去遠方更好,如果暫時沒有能力的話,當下能安安穩穩地苟且也是一種幸福。





梧桐御風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富人,有很多成功人士,他們出現在電視、報刊、雜誌裡。然而,要知道的是,他們只是芸芸眾生裡的小小一部分,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還是我們這些普通人。

那麼,作為普普通通勞苦大眾的一員,作為一個打工族。領導不開心了罵幾句,拼死加班幹活還被說是效率低,看上一件漂亮衣服卻望著標價嘆息,這些都是很常見的事。我們在卑躬屈膝中生活,我們覺得自己也挺努力,我們會偶爾抱怨命運的不公正,這,就是所謂的苟且吧。

然而,生活還要繼續,即使再想把你的上司打一頓,見面時還是要笑著臉。再想大方一回,買點高級貨,還是默默的打開了淘寶,這,就是生活,無法逃避也不能逃避,你,只能選擇繼續。

屌絲就不能逆襲麼?這是很有可能的,馬雲、馬化騰、王健林也不是生來就有錢,有一個橋樑橫架在成功和平庸之間,那就是奮鬥。

因此,即使人生不止有今天的苟且,還有明天的,但是,我也要奮鬥!



飛飛最帥


第一次看到類似的話,是高曉松微博的分享,這是他對人生的態度。

原句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作者提出的問題是怎麼理解“人生不僅有今日的苟且,還有明天的苟且”?

所以,原文也可以反過來說:“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


看到類似的話,不禁讓人感到感慨!

既然今日有苟且,明天,後天可能還會有。

就像工作,忙完這一陣子,你以為就可以了?

這只是階段性勝利,還有下陣子要忙。

所以,生活從來都是這樣循環往復,

我們改變不了生活,就要改變自己。


我們是不是經常因為內心的疲憊,偶爾想要放棄?

但想想家人,還要繼續努力,因為需要給他們一個更好的生活。

如果我們偶爾憧憬一下詩和遠方,心就不會那麼累。

雖然遠方不是自己旅行的目的,

但這可以成為一種精神寄託,幻想著那裡充滿自由與寧靜。


每天忙碌的我們,已經淡忘了詩意,拒絕了遠方。

我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特別容易滿足。

當空閒下來的時候,靜享人生,

發現我們已經被生活的瑣碎佔據了大把的時間和精力。

小時候以為生活是琴棋書畫詩酒花,

長大了才發現生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雖然知道生活還有詩和遠方,

但每天仍面對的是今天的苟且和明後天的苟且。


雖然嘴上說著有時間一定去遠方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但生活的壓力讓我們心有餘而力不足。

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的身份不允許我們無憂無慮。

小時候,以為一切都依仗父母都萬事大吉,

一年年過去,突然有一天發現,

父母逐漸增加的白髮和皺紋也充滿了歲月的洗禮。


父母難道就沒有詩和遠方嗎?

其實,他們心中最大的遠方就是你,

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努力了呢?

詩和遠方其實說遠也不遠,

只要懂得,知足而長樂,

你去過的地方,你做過的每一件事,

所有的一切都是詩和遠方。

他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心態。

當你放下的時候,

詩就在前行的路上陪著你,

遠方,就在你的腳下。


不要總是抱怨眼前的苟且,而不去奮鬥、努力,

要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成功還得靠自己。


不可更改001188


這讓我想到了荷爾德林的一句話,人應該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高曉松也說過類似的話,人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些話是什麼意思,我想其實很簡單,生活必然是由瑣碎和枯燥地重複組成的,各種各樣的東西和關係在給予我們幫助的同時,又深深的牽絆和影響著我們。

我們在某一種生活的重複裡,卻不能輕易衝出去,我想這就是我們眼前遇見的麻煩,也許我們並沒有沉淪,但是難免在不知不覺間受到影響,產生負面情緒,漸漸變得麻木,然後認同自己的境遇。我們開始自己囚禁自己,囚禁自己的心靈,我想這就是苟且。

但是世界這麼大這麼瑰瑋,人生又如南柯一夢。我們難道不應該試著走出去嗎?難道我們小時候沒有過夢想嗎?又或者說我們一直在被動的接受外在環境給予的一切,無論是好或壞。

我想我們應該充滿勇氣,像一朵寒冬中的花般無畏地盛放,這並不是指要辭掉當前的工作,丟下家人朋友,去尋找一種個體的、毫無羈絆的自由。我想自由不是這樣的,自由應該是心靈的自由,只有內心足夠豐饒才能擺脫外在生活的相似,也只有內心足夠強大,才能明白處處都是詩和遠方。


宋施予


看到這句話,我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是讓人在現實的困境中,要朝前看,除了表現出一種生活的態度,更重要的是賦予了它藝術感。而提問者這句話呢,難道是一種消極的生活態度嗎?顯然不是,假如前者是一位躊躇滿志青年的話,那後者肯定是個經歷豐富的中年人,對於兩種,沒有任何褒貶。前者相對後者樂觀,理想化,後者相對前者規矩,現實。

那我們現在來說說這個問題的核心,何謂還有以後的苟且,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生活是需要物質基礎的,我們需要活下去,我們需要去照顧上一代,下一代,我們只有壓力,壓抑,相對於詩和遠方我們需要面對的是一個又一個的苟且,我們的心在現實的洗禮中也越來越滄桑,越來越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