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迪西:科創板受理的首家CRO企業 對標藥明康德

在科創板受理企業中,生物醫藥板塊是一支重要的生力軍,而美迪西是其中首家藥物研發外包服務公司(CRO)。對標藥明康德(港股02359),客戶包括恆瑞醫藥等,美迪西稱,隨著國內對創新藥研發的需求加速釋放,CRO將迎來持續增長的行業發展黃金機遇。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日前實地探訪美迪西瞭解到,在科創板蹄疾而步穩的受理節奏下,該公司證券部門正忙著提前準備反饋資料。同時,美迪西還在招兵買馬,為擴充研發實力做準備。

大舉招聘補充實力

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科技園,眾多醫藥企業盤踞於此,美迪西是其中一家。記者走進園區一幢四層的辦公樓,門口“上海美迪西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標誌清晰可見。一位美迪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是公司的分部,“只有一個做實驗的部門在這裡”。

記者來到二樓辦公區,一些員工正在電腦前辦公。一旁的實驗區有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員進出。當記者詢問公司近況時,有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最近在招聘,可以去位於川沙的人事部門瞭解。

隨後,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來到上海川沙經濟園區,美迪西大樓還張貼著公司“15週年慶”的標語。美迪西員工向記者介紹,目前公司擁有約30000平方米的研發實驗室,總部一共有四棟大樓,主要用於研發和做實驗等。記者看到,靠近大門的一幢行政樓牆壁上貼滿了美迪西獲得的榮譽認證。

根據美迪西招股書,公司臨床前研究服務沉澱多年技術研發及項目合作經驗,目前擁有約300種藥效模型的成熟建模技術。2015年以來,公司參與完成的新藥及仿製藥項目已有超過50個通過NMPA批准進入 I 期臨床試驗。

“我們最近都在忙著整理材料,提前準備一些反饋資料。”美迪西一位證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科創板快節奏的受理進度讓他們頗感振奮,“現在受理和問詢都很快,我們也要迎頭趕上啊。”

談到公司所處的CRO行業,該工作人員表示,“CRO行業競爭非常激烈,整體呈現多、小、散的格局,還有很多小的企業也在一起競爭。”他認為,不同的客戶可以選擇不同的CRO品牌,行業的景氣度還是比較高的。

記者注意到,美迪西的辦公樓電梯外貼著招聘海報,鼓勵公司員工舉薦人才。被推薦員工通過試用考核合格後,還將發放“伯樂”獎金。

事實上,由於醫藥研發服務所處的是知識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企業,美迪西的人力方面成本也在逐年增加。據介紹,美迪西已擁有大量相關專業背景的CRO專業人才,報告期內公司員工總數已由2016年末的745人增加至2018年末的939人,公司營業成本中人工成本比例分別為46.60%、48.19%和50.63%。

招股書數據顯示,美迪西業務人員均為研發人員,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研發人員760人,佔員工總數的比例為80.94%。

科創板首家CRO企業

美迪西成立於2004年,行業分類為“研究和試驗發展”,主要為全球的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符合國內及國際申報標準的一站式新藥研發服務。美迪西目前有三種服務模式:產品定製模式、設計研發模式以及聯合攻關模式。

CRO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行業?近年來全球醫藥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帶動研發支出穩步提升。伴隨著新藥研發成本快速提升,企業更加傾向於與CRO公司合作進行新藥研發,以分散研發風險,降低研發成本。

美迪西在招股書中也披露,受益於我國醫藥行業的高速發展,我國CRO行業的市場規模亦逐年擴大。 據統計,2007年我國CRO 市場規模只有48億元,2015年達到379億元左右,複合增長率為29.5%。其中,臨床前CRO市場從 2007年的21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 16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29.3%。

目前,國外CRO行業已經逐步成熟,湧現了昆泰(IQVIA)、科文斯(Covance)等大型CRO公司,佔據了國際CRO行業大部分的市場份額。雖然中國 CRO 行業興起較晚,但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在政策與資本推動下,近兩年藥明康德、康龍化成、華威醫藥等企業扎堆上市。

在行業的迅速發展下,美迪西的業績也迎來增長。2016年-2018年,美迪西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32億元、2.47億元、3.23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4291.73萬元、4017.68萬元、5897.51萬元。

此次IPO計劃中,美迪西擬發行不超過1500萬股,募集資金後用於“藥物發現和藥學研究及申報平臺”及“臨床前研 究及申報平臺”新建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等。

對標藥明康德

在招股書裡,美迪西多次提及藥明康德、康龍化成等同行業A股公司。

美迪西選擇科創板上市規則中第一項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

對此,美迪西表示,是基於業績情況,並結合報告期內的外部股權融資情況、可比A股上市公司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昭衍新藥二級市場估值情況作出的選擇。

對比藥明康德等上市公司,美迪西當前體量較小、毛利率較低。藥明康德2018年實現收入96.14億元;康龍化成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2.94 億元;昭衍新藥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09 億元。毛利率方面,美迪西2017年綜合毛利率33.79%,藥明康德的41.83%,康龍化成32.74%,昭衍新藥56.27%。

在客戶方面,美迪西表示,公司在發展早期與其他國內領先 CRO 企業均以國際客戶為主,海外客戶覆蓋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地區,至今積累了眾多國際知名醫藥企業及科研機構客戶,包括武田製藥(Takeda)、強生製藥(Johnson &;Johnson)、葛蘭素史克(GSK)、羅氏製藥(Roche)、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等。

美迪西的國內客戶則不乏A股藥企。相關客戶包括恆瑞醫藥、揚子江藥業、石藥集團(港股01093)、華海藥業、眾生藥業等大型藥企,以及廣州百奧泰、信達生物、杭州多禧、江蘇太瑞生諾、北京思路迪、蘇州信諾維、亞盛醫藥、海和生物等眾多新興的創新生物醫藥技術企業。

從創業板改道衝刺科創板

實際上,如今衝刺科創板的美迪西,早在2017年就曾有過登陸創業板的計劃。

2017年7月,美迪西在證監會網站披露招股說明書,公司擬在深交所創業板公開發行不超過1550萬股,且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保薦機構為廣發證券(港股01776)。

不過,美迪西擬赴創業板上市的計劃未能成行。2018年3月2日,證監會網站披露,包括美迪西在內的7家企業IPO終止審查。

今年3月26日,上海證監局網站公佈了美迪西的上市輔導工作進展報告。報告顯示,美迪西決定將申報上市的交易所及板塊,由深交所創業板變更為上交所科創板。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