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58:啟發教學很重要

《論語》158:啟發教學很重要

【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卻不能做到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出來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教給他一個方面的東西,他卻不能從這裡推知其他三個方面的東西,那就不再反覆啟發他了。”

【思索】

孔老夫子說的這段話,應該比較符合現在啟發式教學的基本道理。

他教育學生,首先是要求學生積極行動起來,主動認真地去學習思考。然後,他就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點撥啟發,學生很快就會豁然開朗,一下子明白過來,思想認識就上了一個臺階。

如果一個學生聽了孔老夫子的點撥,沒有什麼反應,或者不能舉一反三地理解相似的問題,孔老夫子就暫時不去點撥啟發他了。很多人覺得孔老夫子這種做法是瞧不起學生,是對理解遲緩的學生的一種歧視。其實,孔老夫子應該不會對有這種想法。他的意思是暫時不再反覆點撥啟發他了,先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索,會找合適的時機再去點撥,並不是說不再教育這個學生了。

要想搞好學習,首先是立下志向,勤奮努力;其次,就是要抓好自學,深入思考;再次,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如果一個學生聽了老師的點撥後無動於衷,那就表明這三條做得不好。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師再怎麼啟發,也沒有多好的效果。

科學知識也好,為人處世的道理也罷,正確的道理到處都能看到、聽到,家長和老師更是反覆唸叨。那麼,為什麼很多人總是一成不變,有的人卻會在一夜之間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呢?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那些突然轉變、提高的人,在轉變之前已經開始注意相關問題,並且反覆思考琢磨,離著頓悟就差一張窗戶紙了,遇到了老師的點撥,一下就全通了。而那些不轉變、不提高的人呢?他們不想學習,也沒有好好學習,沒有深入思考,更沒有認真地聆聽老師的話,老師的點撥當然不會起什麼作用了。

所以說,做老師的要明白啟發教育的重要性,學生也要清楚老師起的主要是點撥引導作用,不能老等著老師包辦所有學習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