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48:孔子為何見南子

《論語》148:孔子為何見南子

【原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無厭之!天厭之!”

【譯文】

孔子會見了南子,子路不高興。孔子發誓說:“如果我做什麼不正當的事,讓上天譴責我吧!讓上天譴責我吧!”

【思索】

上邊的這個翻譯是最流行的。

《論語》為什麼要記載“子見南子”這件事呢?弟子們記錄下這件事情,是不是為了恥笑自己的老師孔老夫子呢?那絕對是不會的。從《論語》全文看,弟子們記錄下老師的話,應該是為了整理老師的學問傳播下去的啊!記錄“子見南子”的目的也應該是傳道。

那麼,為什麼有人覺得子路是在笑話孔老夫子呢?這主要是理解上的不同,或者說是思考太隨意了。

孔老夫子為什麼去見南子?一是南子召見,不得不去。二是孔子想著通過拜見南子,傳播自己的學問,進而影響國君。

有人說是因為南子長得漂亮,孔老夫子想去好好瞧瞧,甚至去聯絡一下。這都是胡亂地猜想,沒有真正的證據。孔老夫子在這個時候,年齡已經非常大了,不會隨便到這個程度。再說,他的道德修養也到了一定境界,周遊列國是為了傳播自己的政治道德主張,不應該有亂七八糟的想法。

有人還說,南子這個人名聲不好,道德作風本來就有問題。她可能是這樣的,但歷史記載很模糊,沒有特別過關的證據。就算南子作風有問題,孔老夫子去拜見也是正常的。因為南子是衛國衛靈公的夫人,本身就代表最高領導人。她要接見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能不去嗎?再說,南子作風有問題,那只是外界傳說,孔老夫子不好完全當真。孔老夫子為了傳播學問,要接觸各種人,不能為了影響自己的名聲就不敢見人了。

司馬遷寫了孔老夫子會見南子,沒有特別多的描寫,只是寫道:“南子在細葛帷帳之中。孔子進門,面朝北行稽首之禮,夫人從帷帳中行拜禮兩次,身上的佩玉叮鐺作響。”他們是隔著“帷帳”見面的。從這裡看出,孔老夫子很遵守禮節,南子好像也很尊重孔老夫子。這是很正常的一次禮儀性的拜訪,孔老夫子可能沒有機會傳播學問,但也沒有做別的事情啊。

有人把《論語》“子見南子”這段翻譯為:子路因為做人剛直,非常不高興,就質問老師。孔子指天發誓說,“如果我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讓老天懲罰我!”這樣翻譯,我們會覺得子路心直口快,孔老夫子也挺真實的,甚至很可愛。但是,這個翻譯經不起推敲。

第一,子路雖然心直口快,但不會直接臉紅脖子粗地去質問老師的。

第二,孔老夫子可以辯解,但是,沒有必要對著學生賭咒發誓,更沒有必要惱羞成怒的。

第三,弟子們不可能記下自己老師的醜事讓後人笑話。因為,記錄老師的言行,就是整理傳播老師的學問。你記下老師的醜事,這沒什麼積極意義啊。《論語》既不是搞笑的,也不是揭露隱私的。

其實,“子見南子”這段可以這樣解釋:孔子去拜見南子,子路認為會影響老師的的名聲,老師拜見她有些掉價、委屈,所以為老師感到不高興;孔子就直接說:“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樣,如果我不去拜見,不符合禮儀,衛國國君會生氣的。”

“子見南子”這段也可以這樣解釋:孔子去拜見南子,子路認為會影響老師的的名聲,老師拜見她有些掉價、委屈,所以為老師感到不高興,孔子就直接告訴他:“南子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她非常尊重我。如果我真討厭,老天也會懲罰她的。”

不管怎麼思考,我們都不應該翻譯成學生們想看孔子的笑話。

也就是說,《論語》記錄下這段故事仍然是為了傳道,子路沒有惱羞,孔子也沒成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