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額事業編能否變成全額事業編?

泡泡2180724


差額事業編是不可能變為全額事業編的,這屬於逆向流動,現在是嚴格禁止的。

事業單位按撥款性質分類,分為全額撥款單位,差額撥款單位,自收自支撥款單位。全額撥款單位人員工資待遇全部由各級財政負擔,比如,縣裡的全額事業單位人員工資全部由縣財政負擔,工資每個月會由財政局國庫賬戶打到個人工資卡上。差額撥款單位人員工資部分由縣財政負擔,部分由單位負擔,縣財政局每個月只會給單位打部分款項,剩下的由單位自行補齊。自收自支單位人員工資全部由單位負擔,單位有錢就能發了工資,如果單位沒錢,工資也就沒著落了。

現在差額事業和自收自支事業編是轉不成全額事業編制的。想要轉入,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考錄,但是很多人因為年齡而不符合事業單位考錄條件。另一種是機構改革,機構改革的時候有些單位人員會被劃轉到一些全額撥款單位,但也只是一小部分單位有機會劃轉,大部分人員經費形式還是保持不變。

總之,差額事業或自收自支事業是很難轉成全額的。


中省直遴選


能,隨著政府收費職能的取消,許多差額變成了全額;隨著公益保障事業的發展,一部分差額也變成了全額。

1、收費職能取消。在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許多政府事業性收費職能全取消,比如強制檢測檢驗類,評估評審類,防治防疫類,檢查登記類,工商登記證照類,個體經營類等等。基本上除了一些必要的費用,所有涉企、涉事類,與群眾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的行業,這幾年基本上都取消了相應的收費職能。國家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就是基本一項最基本、最重要的改革舉措。降低准入門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也是政府改革的方向之一。寬進嚴管,扶持微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拓寬地方財稅收入來源,以稅代費,規範政府非稅收入管理,政府在發展環境方面下了苦功,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隨著收費職能的取消,這些原來有收費職能的事業單位,由原來的自收自支類、差額供給類事業單位,變成了全額供給的事業單位。

2、公益保障類。鄉鎮衛生院原來是差額事業單位,因為國家對基層衛生醫療事業的支持力度加大,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過程中,國家將縣級以上公立醫院劃分為公益二業事業單位,將鄉鎮衛生院劃分為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部為全額供給。鄉鎮衛生院,如果收入情況良好,依然為差額供給,對一些收益情況一般,多數承擔基層醫療保障職能的衛生院,則基本上全額供給。本地12個鄉鎮衛生院,除過兩個中心衛生院是差額供給,但差額比例僅為5%,即地方財政95%供給,這個全額也沒有什麼區別,其它10所鄉鎮衛生院也是差額,但財政100%供給,只是性質為差額,如果以後收益情況良好,根據實際收益制定差額比例。此類公益事業單位,重點在保障。

3、部分自收自支類事業單位,也根據具體經營情況,由政府兜底保障。一些原來是收費,屬於自收自支類的事業單位,後來改為免費服務,這部分事業單位在今後改革過程中,也改為全額供給。其單位根據性質,改企或者改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像政府招待所之類改企,培訓服務中心中的正式職工改為事業單位職工。


真寧腔調


【1】定編基本情況

一家事業單位在成立之初,相關的管理部門,會根據事業單位的職責任務明確性質。以前主要是明確為全額撥款、差額撥款或者自收自支。今後主要明確為公益一類或者公益二類。事業單位性質確定之後,配備相應的事業編制。比如,差額撥款事業單位,配備的就是差額撥款事業編制。一個事業單位性質確定之後,一段時期之內不會進行大的調整,但是不代表永遠不會調整。而在這個調整過程中,事業單位以及編制的性質有可能發生變化。

【2】可能性之一:完全承擔公益職能

前面已經說了,事業單位定性主要看承擔什麼樣的職能職責。例如,某公園管理中心,是一家事業單位,以前既承擔部分公益職能,又可以獲得門票收入等,被定性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後面由於實行全部免費開放之後,不再收取門票或者其他收入,完全承擔公益服務職能,這種情況下有可能從差額撥款改為全額撥款。

【3】可能性之二:機構改革的調整

機構改革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理順職能職責,會對部分事業單位進行調整,有撤銷、合併、轉企等不同方式。對於原來在差額事業單位中承擔公益任務的人員,有可能根據職責的調整,劃轉至其他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這時候編制可能相應變成全額撥款事業編制。


憑欄思君VIP


不可能吧,全額編制國家規定原則上是隻減不增,要是能轉的話那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