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141:因材施教很重要

《論語》141:因材施教很重要

【原文】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譯文】

孔子說:“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給他講授高深的學問,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給他講高深的學問。”

【思索】

客觀地講,人的智力確實是有差別的。當然,智力特別好的人是很少的,並且智力好也並不代表一定成功,成功還需要意志力、刻苦勤奮等多方面的因素。另外,大家會發現一個很矛盾的現象:所謂智商高的人往往不夠努力,而埋頭苦幹的的人看起來不夠聰明。這應該是因為,有些智商高的人,學習或者做事的時候,開頭就很輕鬆,所以也就養成了不紮實、不投入的壞習慣。其中有的人,無論幹什麼都不想下功夫,只喜歡耍弄一點小聰明。而有些人,不依仗著自己的智力學習做事,也不去炫耀什麼,更不會投機取巧,而是靠著踏踏實實來取得成績,甚至是憑著一股子“傻勁兒”進步。我們看這樣的人,可能覺得他們不夠聰明,只是傻幹。我們可能只看到了表面現象,實質不是這樣的。再說,心無旁騖、埋頭苦幹正是成功者的大智慧。

孔老夫子大致給人的智力分了三個層次,高等才智,中等才智,中等以下才智。他這樣說,是不是瞧不起智商不高的人?不是的。比如說,顏回看起來也不是很聰明,甚至很笨拙,對老師提問的反應也很慢。但孔老夫子非常讚賞他,更特別讚揚他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精神。另外,孔老夫子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的時候,總是反覆說自己智力平常,強調勤奮努力是最重要的。他說這句話,實際是建議大家,談話也好,教學也罷,一定要看對象,根據對象的智力水平來調整教學內容。也就是說,他是在強調要“因才施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