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小動作”折射大文明 不要讓文明停留在口頭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寧夏銀川市160名環衛工人5天時間內,在轄區大街小巷清理出200斤重約50萬個菸頭。消息一經報道,便引發輿論關注,人們在為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點讚的同時,無不譴責那些隨手丟棄雜物的“野蠻人”。

公共空間環境衛生關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舒適感。猶如一面鏡子,人們在公共空間的行為能反應出其的文明素養。今年,銀川市因測評成績未達到70分,被停止全國文明城市資格一年。在不少市民為失去文明城市資格而感到惋惜的同時,又有多少人能夠反思,自己作為城市一員為“文明城市”做出了多少貢獻?

其實,文明就在不經意間的“小動作”中,而不僅僅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兩個字。禮讓行人、不隨地丟棄垃圾、公交電梯先下後上、“光盤行動”等看似不經意的“小動作”,卻能折射出個人、群體,甚至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在鄰國日本的街頭上,很少能見到垃圾桶,因為人們習慣於帶廢棄物回家分類處理,街道上自然一塵不染,更不會有隨手拋棄的廢棄物。而在銀川市興慶區,幾乎每隔30到50米就設置有一處垃圾桶,即使如此,環衛工人每天從垃圾桶內清理出的菸頭卻寥寥無幾,並不是因為吸菸者少,而是絕大多數菸頭都被丟棄在花池、林帶、路面。“每天至少要彎200次腰去清理,很多時候勸阻他人不要隨意丟棄菸頭,他們不但不聽,還對我發脾氣。”環衛工人的抱怨中,透露出對城市“野蠻人”的無奈。

如今,我國城市化水平日漸提升,然而在一些地方,快速的城市化並未帶來市民文明素養的同步提升,“野蠻人”的時有出現,拉低著城市的文明品味。作為城市的一員,要始終提醒自己:城市文明,需要每一位市民共同維護。缺乏集體意識,不遵守公共秩序,隨地亂扔廢棄物、肆意毀壞公物,不僅會汙染公共場所環境,給他人帶來健康風險,給環衛工人造成額外負擔,還會影響到自己和城市的形象。

如果每個人都多一些文明的“小動作”,向前走一步,將廢棄物扔進垃圾箱;向後退一步,為下車、下電梯的人讓行;原地停三秒,為行人讓行;為城市多做點,積極參與志願活動,為文明城市建設貢獻一份力量……我們的城市、社會就會更文明,環境更美好,生活更舒適。(央廣網評論員徐升 彭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