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春天出發,向著夢想努力奔跑

春和景明,萬物生長,明媚的陽光傾灑而下,照在身上,也照在每個人的心裡。暖意來自初春的生機,也來自剛結束的全國兩會帶來的滿滿獲得感。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六下團組,談到生態文明建設、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創造、國防和軍隊建設、文化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等問題時,金句頻頻卻又樸實真摯,擘畫了清晰的藍圖。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後,在渝全國人大代表和住渝全國政協委員回到重慶,立即投入到本職工作中,他們帶著總書記的囑託,開啟了新一程的追夢之旅。

“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文藝界、社科界聯組會上說

荷蘭當地時間2月1日晚,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川劇院院長沈鐵梅在第48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頒獎晚會上表演了原汁原味的川劇《鳳儀亭》,短短20分鐘,收穫9次雷鳴般的掌聲。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心中國文化走出去。”沈鐵梅說,在去年全國兩會上,總書記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曾提到很喜歡川劇的唱腔,並對川劇《江姐》給予充分肯定,這讓她非常感動。總書記的囑託,沈鐵梅牢記在心,也一直在踐行。

今年是沈鐵梅第七次參加全國兩會,她再度從總書記的講話中獲得了鼓舞,同時也找準了方向。她認為,總書記的講話是為文藝工作者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的進軍號角。

在這號角的激勵下,沈鐵梅有了一個川劇扶貧的想法——將川劇送到鄉下,進行文化扶貧,同時去發現更多的川劇人才。

“今年新版川劇《江姐》的演出將覆蓋重慶所有區縣,而且還要全國巡演。”沈鐵梅說,演出的同時,也在不斷對《江姐》進行打磨,“要通過這一劇目讓紅巖精神繼續散發光彩”。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組會議上提出的“四個堅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讓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別必亮深有感觸。如何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別必亮說,出版也要與時代同步伐,出版人要把好圖書的政治關、質量關,主動策劃一批優秀作品,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

“要創作新時代的精品佳作,首先要清楚新時代需要什麼,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審美情趣是什麼,融入時代、融入生活,烙下時代的印記。”別必亮說。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

位於南岸區的廣陽島是長江上游第一大島,坐落於明月山、銅鑼山之間,山環水繞,江峽相擁。2月28日,市委書記陳敏爾在調研廣陽島保護及規劃情況時強調,要精心打造長江風景眼、重慶生態島,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談及廣陽島的開發,全國人大代表、南岸區委書記鄭向東用一句“寧願不開發、也不亂開發,寧願晚開發、也不急開發”回應了記者的關注:“未來的廣陽島,將是一幅現實版的‘富春山居圖’,也將讓更多人感受到重慶這個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人文魅力。”

對於總書記一再強調的“戰略定力”,鄭向東認為,南岸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來自知、行、效的有機統一。用尊重自然的態度,踐行生態優先;用系統治理的思維,守護“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的理念,創造“金山銀山”;用群眾認同的辦法,建設共同家園。如今,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畫卷正在南岸徐徐鋪展,生活成為風景,風景成為生活。

與之相類的,還有重慶巫山。“一江碧水是庫區流淌的血液,兩岸青山是三峽健美的體格。”全國人大代表、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巫山因江而生、因江而起,也必須因江而美、因江而興。

近年來,巫山大力實施人工造林、經濟林建設、低效林改造、封山育林等國土綠化行動,加強礦山、工程創面修復和地災防治,堅決防止沿江開“天窗”、現“斷帶”。2018年實施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等營造林29.2萬畝,完成石漠化綜合治理56平方公里,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自然保護地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達58%。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我們將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乘勢而上、再接再厲,奮力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努力使巫峽大地‘顏值’更高,‘氣質’更佳!”李春奎說。

“行百里者半九十。實現脫貧攻堅目標,越到關鍵時候越要響鼓重錘。”——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說

去年剛剛摘掉貧困帽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是“中國辣椒之鄉”,有全國辣度香度最好的“石柱紅”,譚建蘭就是從這裡走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也是石柱三紅辣椒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十多年前,譚建蘭帶領當地近200戶農戶成立合作社,帶動鄉親們一起種辣椒增收致富。如今,合作社已建成基地20000畝,帶動了7個鄉鎮24個村6800餘農戶種植辣椒,其中還有800多戶貧困戶。

一路走來,譚建蘭也是石柱脫貧攻堅工作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她說,2017年7月以來,石柱脫貧攻堅開啟了“繡花模式”,扶貧幹部駐紮在村裡,為貧困戶脫貧增收、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改善居住環境等目標苦口婆心做動員,因地制宜、因戶制宜想辦法、訂規劃,當“繡花功夫”與脫貧工作真正聯繫起來的時候,她看懂了“扶真貧,真扶貧”的內涵。

“雖然近幾年石柱各方面都有了新的明顯變化,不少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動性也在增強,但仍有部分群眾還未脫貧。”譚建蘭說,剩下的貧困戶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不僅是短期的支持,還得有長期的舉措。正因如此,總書記參加甘肅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讓她深受鼓舞。

譚建蘭表示,她願意投入更多的熱情,建立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幫助更多貧困戶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為脫貧攻堅貢獻更多力量:“我們註冊了重慶譚妹子金彰土家香菜加工有限公司,負責辣椒後期的加工和銷售,目前正帶領困難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響鼓重錘”四個字深深地銘刻在李春奎的心坎上。李春奎認為,雖然巫山已經脫貧摘帽,但離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還有一定距離。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今到了關鍵時期,全國都進入了衝刺階段,“響鼓重錘”很有必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貧困縣摘帽後,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繼續完成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問題。對此,李春奎表示,巫山將堅持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幹勁,對已脫貧戶開展“回頭看”,對臨界人員加大幫扶,預防返貧或新增貧困。

在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文旅委主任劉旗看來,文化旅遊助推脫貧攻堅責任重大,要深挖貧困地區文旅特色,把旅遊產業做成當地“吸引力”:“近年來,市文旅委對景區、非遺項目、民族文化等進行挖掘整理,然後因地制宜,通過發展文旅產業,幫助當地群眾不斷增收。下一步將繼續深挖貧困地區的文化旅遊特色,然後根據各自特色和市場需求確定發展方向,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說

提起榮昌,或許不少人都會首先聯想到豬,正如全國人大代表、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曾說過的一句話:“‘榮昌豬’比榮昌人有名。”這句看似俏皮的話並非無厘頭,“榮昌豬”是世界八大豬種、中國三大優良豬種之一;去年,全國首個以農牧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花落榮昌;今年,榮昌又獲批建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

曹清堯認為,習近平總書記對糧食安全提出的要求是全方面的,既包括糧食也包括肉類:“所謂‘豬糧穩天下安’,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飯碗要端牢,肉盤子也要掌握在手裡,有飯吃也要有肉吃。”曹清堯介紹,目前榮昌的國家級高新區內引進了300多家企業,生豬養殖的遺傳工程、飼養技術、飼料、疫病防治、環保等產業已經形成了產業鏈。隨著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還將把技術信息數據整合在一起,從而進一步延長以生豬為龍頭的產業鏈,解決豬肉安全問題。

讓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農產品,也是全國人大代表、涪陵區南沱鎮睦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家奇的努力方向。睦和村是個地處長江南岸、距涪陵城區28公里的小村莊,十多年前,劉家奇帶領大家種起了果樹,有枇杷、荔枝、龍眼、臍橙,如今睦和村已經是一個水果村。

3月16日,剛一回到村裡,劉家奇就被村“兩委”工作人員圍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向他打聽去北京開會的見聞,問得最多的,其實還是鄉村今後如何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劉家奇說,去年啟動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今年要繼續做下去,同時要進一步提升全村果農的果技管理水平,在水果特色產業方面上檔升級,走農業品牌化的道路,打造涪陵精品水果基地,讓老百姓進一步增收致富。

“我們要把土裡栽樹子、四季賣果子、家裡開館子、就地進廠子、外出掙票子、青山變金子的‘六子致富經’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打造賞花品果和休閒觀光特色產業,爭當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劉家奇笑著說,言語間滿是堅定。

“做企業、做事業不是僅僅賺幾個錢的問題。實實在在、心無旁騖做實業,這是本分。”——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說

從5張桌子白手起家,如今已發展到年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這是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副主席嚴琦和陶然居的故事。今年已是嚴琦第12次參加全國兩會。

在嚴琦看來,陶然居正是因為不為流言所動,堅定信心心無旁騖謀發展,始終不改初心和決心,才有了今天的規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表明中央重視實體經濟的信號非常強烈,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實體經濟為重點。”

對嚴琦而言,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也讓她更加有信心、有決心發展實體經濟。她表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關鍵是把講話精神落實到行動中去。“中央如此重視和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把自身企業發展和國家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嚴琦說。

嚴琦表示,陶然居的主業始終會圍繞實體經濟來做,通過餐飲業上游原料的產銷對接,全面打通農產品種植、養殖和深加工的上下游產業鏈,以此助農增收,同時也將以產業帶動助推鄉村振興。

嚴琦透露,陶然居目前正在籌備打造中國泡菜小鎮,這將是一個集餐飲、少數民族風情文化體驗和親子採摘等於一體的幸福美麗鄉村示範基地,按照計劃今年項目就會正式落地,除了主城的示範基地外,區縣還將同步建產業基地,項目建成後,直接解決就業將超過1000人,產業鏈帶動就業18000人。

和嚴琦一樣充滿信心和決心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彥?,她所在的派森百公司已在忠縣深耕了20餘年。

“柑橘產業從育苗、建基地、栽果樹,到掛果、豐收、加工,是一個漫長的週期,要近十年才能看到成效。這些年來公司做精主業、創新發展,通過柑橘加工的產業模式解決庫區產業空心化等難題,為農民帶來了顯著增收。”吳彥?表示,如今民營企業有了更好的營商環境,派森百公司將抓住機遇,腳踏實地做實業,心無旁騖地深耕柑橘產業,持續帶領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到重慶代表團參加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聚焦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對領導幹部如何講法治、立政德提出明確要求。一年多時間來,重慶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思想武裝,把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作為行動指南,把總書記關於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做到“四個紮實”的重要指示要求作為具體落腳點,全市政治生態持續向好,幹部群眾精神狀態積極向上,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穩步向前。

今年全國兩會,總書記六下組團,頻現的金句如和煦春風,既打氣提勁,又溫暖人心。

有指南、有目標、有措施、有行動、有幹勁,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全國兩會精神開花結果,隨之而來的,必將是節節攀升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人彷彿可以聽到夢想在升騰、希望在拔節的聲音。

讓我們從春天出發,向著夢想努力奔跑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