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更樂龍蝦富農家!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地租上漲,

肥料上漲,

人工上漲,

而稻價始終徘徊不前……

當種稻難再掙到錢時,轉型升級自然成了當務之急。如何讓傳統水田產出更大效益?平山鎮緊緊依託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稻蝦連作為主攻點,根據生態循環農業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積極構建稻蝦共生互促系統,實現了穩糧、促漁、增效、生態等多點共贏,“稻蝦綜合種養特色小鎮”的品牌效應如今是日益彰顯——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示範帶動,農戶增收喜滋滋

鶯歌燕舞,桃紅柳綠,正是春耕生產的好時節。“90後”種養大戶王六月和丈夫黃其健一起駕著小船,在田間向小龍蝦投食被磨碎的黃豆。“一個多月前,我們就在挖好的田溝裡用石灰消毒了,這段時間天氣晴好,投放下去的龍蝦幼苗基本能夠適應生長,它們喜歡食用這種磨碎的黃豆,希望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說起已經做了7年的“綠色農業夢”,王六月的眼神裡閃爍著光芒。

王六月是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豐收組村民,對土地素來的眷戀激發了王六月對綠色農業的興趣。2013年,她和丈夫黃其健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承包了家門口勝天圩裡的1000多畝高標農田種植綠色稻米,還在家庭農場裡建了幾座大棚種植蔬菜,現在又鼓搗起了“稻蝦共生”,每年的毛收入接近100萬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一畝水面大概要投放30斤蝦苗,產量一般在每畝300斤左右。一邊種植傳統水稻,一邊養殖很受市場歡迎的龍蝦,一田兩用,效益也不止翻倍,再累也開心。”王六月一邊勞作一邊高興地說,“今年,我們自己發展‘稻蝦共生’面積達1873畝,並與合肥一位養殖大戶進行合作,總面積超過了3000畝,相信今年會有一個好收成。”

與王六月夫婦經營的家庭農場有所不同,平山鎮大窪社區司山組村民程國才等人則依託註冊成立的七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採取“農技推廣+合作社+農戶”的生產模式,大力推廣稻蝦共生綜合種養,利用其具有“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立體優勢和生態優勢,有效促進了糧食生產,全面提升了稻田產出,很好實現了農民增收。

“我們的七彩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1年3月22日,通過土地流轉方式經營土地面積5500畝,主要從事水稻、油菜、小麥、瓜蔞種植,其中稻蝦連作基地達2000餘畝。目前,我們的合作社是安慶市唯一一家省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2018年經省農委公示,合作社還被推薦為國家級稻魚綜合種養示範區創建單位呢!”說起“稻蝦連作”,程國才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據瞭解,像王六月夫婦和程國才這樣的“稻蝦連作”大戶,在平山鎮已有15戶,種養總面積達1.5萬畝,僅僅是龍蝦養殖這一塊的總產值就有7500萬元。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創新思維,稻蝦連作樂悠悠

要想“稻蝦連作”取得良好效益,必須要適度規模經營。早些年,平山鎮嚴格按照二輪承包政策,將所有耕地按照人口發包給各家各戶,現在為了發展龍蝦養殖又要將土地集並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面對這一棘手的難題,平山鎮黨委、政府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通過經濟槓桿來平衡土地流轉雙方利益,引導群眾自覺自願流轉土地。“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創新思維,敢闖敢試,探索出了五種不同的土地流轉模式。”該鎮分管農業的人大副主席張雷生說起“稻蝦連作”的土地流轉模式,可以說頭頭是道。

據介紹,這五種模式為:一是季節性租賃養殖,引導有錢無田農戶租賃其他農戶的冬閒田從事龍蝦養殖,龍蝦收穫後再由承包戶繼續種植中稻;二是全租式養殖,養蝦戶從外出打工農戶手裡租田養蝦種稻,每年給付一定的租金;三是聯合養殖,把有錢無田和有田無錢的農戶聯合起來共同養殖,按比例分紅;四是調劑養殖,用高田換低田給大戶開溝養蝦;五是分戶種稻,聯合養蝦,採用此辦法,將農戶的農田連成一片,降低了成本,有利於龍蝦的繁殖和生長。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小龍蝦養殖雖然操作簡便,易懂好學,但規模養殖要想實現最佳效益,仍有較深的學問。對此,平山鎮農業站站長潘尤學深有感悟:“平山是農業大鎮,以前以種植水稻為主,發展稻蝦連作是個新生事物,且勢頭迅猛,這對技術的要求很高,我們開動腦筋,大膽創新,試驗示範推廣生態防控技術,成效立竿見影。”

潘尤學仔細地算了一筆效益賬:一方面,養殖戶在基地內實現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全覆蓋,普及飛防、燈誘和精準施藥技術,示範區水稻用藥量比一般水稻田要減少一次農藥施用,性誘生物防治示範田減少兩次農藥施用,每畝減少農藥施用20克和40克,分別比一般水稻田減少20%和40%;另一方面,全力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技術,所有稻田實行秸稈全量還田利用,每畝減少化肥施用量15%-20%,同時還開展施用生物有機肥、種植油菜綠肥等示範。“成本的減少意味著效益的增加,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種植出來的水稻和養殖出來的龍蝦都生態、環保,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潘尤學說。

創新思維同時還體現在“土專家”的傳幫帶上。平山鎮從抓科技入戶著手,在“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鄉土能人的作用,通過“土專家”面對面地傳授,手把手地指導,讓這些蝦農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一技之長。高澤村的王春林因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而在2104年被評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他看到周邊許多群眾發展“稻蝦連作”受益頗豐,於是在王六月的精準幫扶與悉心指導下,也流轉了30多畝水田進行小龍蝦的養殖。“每年3至5月龍蝦生產的關鍵時期,王六月都及時上門提供全程服務,現在我每年的收入都有4萬多元呢,早就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王春林說起王六月對他的幫助,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轉型升級,循環經濟紅火火

平山鎮是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循環經濟是其產業多年來的發展主攻方向。“農業生產‘種、養、加、飼、肥’五級循環的推廣模式,曾經是我們引以為豪的資本,現在我們必須轉型升級,在擴面、提質、增效、創牌上下功夫,讓更多的稻漁共養戶收益,藉助示範戶引領,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將成為平山鎮今後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該鎮鎮長丁江波介紹說。

為了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平山鎮順應供給側改革,按照“提升內涵、擴張外延、強化產業、完善機制”的工作思路,致力做強“稻蝦連作”產業。一方面,緊扣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斷加大新型經營主體扶持培育力度;另一方面,通過園區獎補資金的“酵母效應”,撬動民營資本大力發展“稻蝦共養”,現已建成高標準“稻蝦共生”產業扶貧基地5000畝,達到了畝均糧食產量千斤、經濟效益增收千元的“雙千”目標。

在發展“稻蝦連作”過程中,平山鎮還結合脫貧攻堅工作需要,探索推行“公司+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和貧困戶入股、企業幫帶、政府獎補的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對接建成4個產業扶貧基地,帶動全鎮14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發展“稻蝦共生”等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我們將根據生態循環農業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積極構建稻蝦共生互促系統,實現穩糧、促漁、增效、生態等多點共贏;同時制定出三年行動方案,開展基地創建,聚焦品牌建設,實現融合發展,在構築綜合種養風險屏障的基礎上,提高稻漁產品附加值,以此帶動精準脫貧,助推鄉村振興。”平山鎮黨委書記汪金生對“稻蝦綜合種養特色小鎮”的打造,可謂躊躇滿志。(錢續坤 程海珠)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往期精彩回顧

郭家滿主持召開縣委常委會會議,研究了這些重大事項!

全縣機構改革幹部調整集體談話會召開

幹部任前公示公告

重磅!2019年度公務員招考公告發布!速看懷寧職位表~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主 辦 / 中共懷寧縣委宣傳部

喜看稻菽千重浪,更乐龙虾富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