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这几天正在看赵荣琛先生的回忆录《粉末生涯六十年》。作为张火丁的师父,赵先生和火丁的性格反差很大,赵有“儒伶”之称,会演,会说,会写,性格比较儒雅,但有豪爽的一面,会说会写的人教书育人比较合适。相对赵先生,张火丁的性格就比较内向了,有很多喜欢她的人称之为“文静”,称这是古典美充实了程派的表演艺术,呵呵,喜欢一个人当然对她的称誉都是溢美之词也不奇怪,中国人几千年不都这样吗?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张火丁在教授学生上课

我有一个朋友就和我说起过,他在北京上学时的一件事。当时学校毕业要考一些戏曲知识,说还占不少学分,于是学校请来京剧名家李玉芙、朱宝光、张火丁等,来给学生上课辅导,李朱那边热闹非常,张灯这边冷冷清清,一堂课的时间咱火丁在台上坐了半堂课,后来跟着的老师憋不住了,说让张老师唱一段吧,朋友说一堂课到最后张也没说几句话,光看别人热闹了。我有个朋友也说过,他们在长安演出,别人进来玩笑打闹,张火丁和别人不一样,往往多是不苟言笑的在坐在那里,好象话少是她的一个特点。不爱说话,我想这点她做老师首先就是一个障碍吧。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张火丁演《锁麟囊》

另外一点,过去做老师要有一定的艺术和玩意儿的积累,给人一杯自己得有一桶才行,现在的艺人,当然,我不是说火丁,基本在戏校学几出戏就能毕业,那么就是如今的一些名角儿,会几十出也都比较罕见,那天看一个小视频,梅大奶奶福芝芳,一边抽烟,一边用调侃的语调说:“大爷(指梅兰芳)过去会三百多出戏,现在成了梅八出,我儿子(指梅葆玖),梅两出”,虽然大奶奶是调侃,话里含有深意,但是如今的艺人,戏越继承越少也是铁一样的事实。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张火丁演《锁麟囊》,《白蛇传》

我们回头再说火丁。火丁会几出戏?往多了说,也就几十出吧,这里还包括了,只听说过她从没有演过的,因为她常演《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有不喜欢她的人就给她起来一个绰号:“张三出”,事实是这三出戏她也确实常演,后来她新排的什么《江姐》、《白蛇传》、《梁祝》都没有这三出戏演的出色和频率高,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刨去一些她从没有露演的戏,就目前的这些,她如果去了戏校,教什么呢?除了能教“锁、荒、春”,教她本门的《江姐》?火丁风格的《白蛇传》?也不合适吧。

当然她肯定不只会这三出戏,那是一些不喜欢她的人的调侃,但教什么呢?也只能教她自己的东西了,这其中也包括她几十年舞台上演绎和理解的程派唱法和身段,但是,她的程派和老程的在许多地方区别是非常大的,有的根本就不是一样的东西,这里包括唱、念、做、表。据说,赵先生只教了她一出《荒山泪》就去世了,《春闺梦》是她看着赵先生的录像学会的,还有很多的东西是她自己琢磨出来的,但即使她形成了自己的特点,离立派传道受业还很远,还是有不少距离吧。

我对张火丁去当老师的看法

张火丁演《锁麟囊》

也许她有她的苦衷,一个艺人,在她最辉煌的舞台生命时期,却不知道为什么远离舞台,去当了老师,她不受欢迎吗?显然不是,放着她的艺术不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艺术圈光会演戏可不成,人际关系不弄个明明白白,那显然不好混,坊间的一些传言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去探究,反正中国现在就这样,京剧今天成了这个样子,人为糟蹋也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所以,比起有些人,张火丁算好的了,实际她是想把戏演好,但因为学的戏有限,所以,她真的也教不出什么东西来,她做演员是个体,但老师不同于演员,她会影响一大批人,会变成她的翻版。她的“转行”对她也许是好事情,但对京剧来说,是不是好事,那就真的太难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