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自貿區如果確定,能不能帶動蘇州實力提升、樓股雙牛?

愛住家看樓日記


在樓市的小陽春裡,大家歡樂地交流

如果觀察朋友圈,會發現大家都在提蘇州、無錫、珠海這種高亮詞彙。

跟其他城市的“回暖”、“搶人”、“拍地”、“取消限價”這種與的“漲價”還差最後一公里地關鍵詞比,蘇州、珠海都在提“樓市緊俏”、“重大政策利好”、“市場很好”這種離“房價”更近的詞。

讓讓聞到一股,樓市爆發的前兆


2019年這一輪樓市,槍可能是跑到蘇州去打的哦:

其他城市,體現的是”交易量“上的復甦。

但蘇州體現的,可能是”價格“的春天。

其實,這個現象很正常。四海之大,節奏不一,大家不可能一起漲的。投資上,就表現為”板塊輪動“。有國家級的輪動,有城市級的輪動,有板塊級的輪動,有樓盤級的輪動。

市場,總有放第一聲搶的。

比如,2015年,前海引爆了深圳。

2017年,北京速凍了樓市。

漲和跌,都有一個帶頭兒的。

2018-2019,長三角城市房價分佈


這個頭兒的出現,有時候也是充滿促發邏輯的。

比如,2016年10月份以前,蘇州簡直是一個被樓市遺忘的世外仙姝。周邊上海漲完南京漲,南京漲完合肥漲,合肥漲完杭州漲。連杭州周邊小城市,都漲成2線城市房價了。蘇州卻還在波瀾不驚的聽曲兒、吃點心。

一點兒都不擔心,手頭那點錢,很快會被速漲的房價,衝稀了。

2015-2017的行情,蘇州、無錫、常州漲得比別人慢。等到市場慢慢漲的時候,迎來全國一盤棋的調控,蘇錫常的房價就給硬扣下去了。

但是,這股硬憋下的勁,在春天解禁時,就可能反彈。

何況,加上什麼《自貿區》、《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國高端製造業》等政策趨勢,市場能找到足夠來勁的理由和概念推動房價。

2008-2019,蘇州房價走勢圖


所以,短線,芳姐認為,蘇錫常,尤其是蘇州,可能來波小爆發;點燃2019這輪樓市小陽春哦!理由,甚至可以簡化到——前面沒爽(漲)夠,後面接著爽(漲)。

2019年4月10號,蘇州自貿區傳聞引動股市上漲


這個道理,比較容易理解。但是,後面確實還有更深、更本質的因素:

一、2015年以來的樓市暴漲,等於是一次貨幣貶值。

物價,遲早要提升的。各城市房價,都要按“最新的貨幣換算率”,重新估價。如果大城市平均漲幅80%,那麼還沒來得及漲夠的,經濟實力有不錯的城市,他們的房價自然都要補漲。

留著現金,才讓人睡不著。

二、貨幣化棚改,是長三角及很多地方樓市火熱的推力。

貨幣化棚改,就是給定向人群發錢;同時,註銷他們的房子。有錢、無房,自然就是剛需,要去買房。

這不像珠三角,拆遷都是就地回遷,大家手上沒拿到現金、未來還有一套房,拆遷並不是珠三角樓市上漲的推力。

三、長三角、珠三角實力角力,長三角並不比珠三角差多少。

長三角,富裕了千年,一直是中國的錢倉、糧倉,產業中心、狀元基地。千年來,波動周折,總有些年份特別好,有些年份相對疲弱,但改不了長三角是中國錢倉的本位。珠三角後起之秀,天時地利人和,自當崛起。但珠三角經濟要素堆積在珠江沿岸幾個城市,對廣東省其他區域帶動弱。說明,珠三角實力還沒夯實。

但是,2008年後,珠三角率先走出經濟危機,經濟發展速度超過長三角;經濟帶動地產,珠三角房地產在2012年以後,表現比長三角好,漲得更多。可是,只要長三角產業不真落後,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差距還是會縮小的。

四、繼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以後,長三角的城市群規劃和建設必將按同樣高度推出。

固然,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目前最具實力,去叫板世界第一大灣區紐約的城市群。但是,珠三角有的政策,長三角始終是要有的;中國城市化發展的策略,必然是會從珠三角、長三角,走向全國主要城市帶的。

自貿區政策,會從長三角、普及到全國;大灣區城市群政策,自然也會從珠三角、普及到長三角、長江中游、京津塘。

五、在長三角的城市分工裡,蘇州有望引入自貿區,成為上海的親弟。

上海和杭州,是暗自角力的,就像深圳和廣州的關係。貌合神離,但又不得不合。彼此在港口、灣區、產業上,是各自虎視眈眈、寸土難讓。

上海和南京,離得有點距離。上海是海洋城市,南京不是。南京對上海來說,不是競爭對手,彼此疏淡地攜手,讓長三角有足夠實力對抗粵港澳。

上海和蘇州,就像一家人。分出去各過各的日子也行,拿回來作為一家人也行——有時候,蘇州就是上海的一個區。上海要徹底拋下杭州,就必需扶起蘇州。蘇州就是上海的南沙,蘇州讓上海在入海港口、長江港口上版圖更大。

19個城市群編制在路上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出,故事已經落地,概念已被市場價格消化。

長三角大灣區的規劃,正在來的路上。新的故事、新的概念,帶動新行情。這個長三角大灣區的規劃,即不能輕慢上海、杭州;也不能放下蘇錫常、南京以、合肥。

新的故事,新的行情。2019年開春以後,祖國大地樓市逐漸飄紅。在飄紅的大趨勢裡,新概念點到哪裡,熱點就點到那裡。這個熱點,正在往長三角跑。

天時地利人和,樓市政策定向寬鬆、本地房價滯後補漲、長三角大灣區規劃呼之欲出、蘇州自貿區傳聞不斷...諸多利好的要素疊加,蘇州當立

蘇州要小小的火一把,順理成章。

但是,蘇州也是有天花板的

因為,蘇州實在是,還不夠1.5線城市的格。蘇州歷史上曾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是近幾十年來的蘇州卻是一個製造業城。即沒金融,又沒電商,也沒原創科技品牌。OEM經濟拖累了蘇州的高度,CBD中心的缺失讓蘇州缺乏城市制高點——起碼得有10幾個以上300米-700米高的摩天大樓,才能畫出一條漂亮的世界級城市的天際線。

蘇州的競爭對手,是杭州,是武漢,是重慶,是成都,是鄭州。

爭議就是熱點,蘇州正在焦點


繼北上廣深之後,誰是中國的下一城?誰就是中國若干年內,房價回報的至高點。

在珠三角內部,城市的排行榜是廣州、深圳、香港的霸屏。惠州、東莞、珠海、佛山、番禺都是負責做小弟的,幫幾個大哥做落地。惠莞珠佛番這幾個城市,很難冒得出全國級的明星城市,不會成為全國樓市的焦點。粵港澳,玩的是雞犬升天、房價一起飛的遊戲。

但是,長三角地帶,必然會冒出上海之下的一兩個國家級明星城市。杭州已經佔了一個坑,下一個坑是誰?

2017年,大陸城市GDP排名變化


產業新秀角度,

武漢、成都、重慶、鄭州,都是可圈可點。各自都在高科技產業上發力,你追我趕地引入富士康啊、芯片產業啊、IT大廠啊。又因著二線省會城市的定位,其城市產業結構絕不單一,一般都有區域級金融中心、商業中心、產學研體系,也有當地冒出來的大品牌企業。

而且,這些城市都有極強的人口優勢:都是人口大省,省內交通縱橫,對省內人口虹吸強勁。人口多,工資低廉,消費市場大,購房需求多...這些內生因素,都比蘇州強。

蘇州要跑贏武漢、成都、重慶、鄭州,就必須成為長三角的王者。長三角的第一,是上海的;長三角的第二,杭州有望坐穩。長三角可能還能孵化出一個第三城。這個第三城的位置,目前被南京嚴防死守著,蘇州想要踏進去,不容易。

在高端產業這個單一因素上,蘇州要跑贏南京不難。但是,蘇州要在城市的綜合性產業結構上,在商業與消費上,在金融中心上,去補足實力、超越南京,那個道路還比較漫長。如果蘇州跑不贏南京,蘇州就只能成為長三角的東莞、長三角的佛山。蘇州就不會有自己的獨立樓市k線圖,蘇州就只會是上海、杭州樓市k線圖的影子。

作為影子,當然就有天花板。

2018-2019,各大城市人口變化數據


蘇州是一個,短線正在樓市火山口上的城市。

2019的小陽春,對蘇州來說不是復甦,而是慣性補漲。

但是,蘇州更是一個有天花板的城市。蘇州的弱勢,在蘇州並不是區域性的中心級城市。蘇州沒有CBD、沒有金融中心、沒有能在長三角秀出頭的標杆商業中心。

這些區域級中心城市的要素,在南京。


與蘇州爭奪全國城市排行榜的武漢、成都、重慶、鄭州,在產業引入積極性方面不亞於蘇州;而在區域中心城市,城市CBD等方面,人口增量和虹吸力,比蘇州優勢要足。

蘇州想在短線行情之後,樓市還有長足的後勁,需要非常雄偉的城市霸圖和執行力。或許,傳聞中的蘇州自貿區會是一個促力!

城市的競爭,就是這麼白熱化!

蘇州,加油!


愛住家看樓日記


蘇州自貿區對江蘇省的地位是重大利好,希望江蘇省看清大局,發展蘇州,支持蘇州機場,對標廣東少了蘇州不行!


Jorson142381145


別老生常談了,也就中介產房客在那裡謠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