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历史久远的佛图关,历来有许多石刻、佛像及各时期碑文。其实在清代时期,佛图关城墙西门外还修建有一座牌坊。

1894年,澳大利亚人莫里循,路过佛图关时就曾经拍摄过这座牌坊的照片。牌坊在佛图关西门出城的下坡路上,三间四柱,和背后的西门城楼和谐共生。

「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这座牌坊是佛图关西门外第一座,城门西出的道路一路顺着阶梯下行,牌坊就在下坡的路上。牌坊西面明间额书有“崇德报功”四个大字,牌坊下额有“锡大人”三个字。与《巴县志》中锡珊“安民则惠坊”和“德政坊”正好对应,据考证牌坊是清代为歌颂官吏而修建。


「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牌坊恰好和城楼一起形成一幅大气又有中国特色的画面,以至于莫里循到了这里不忘将其拍下。这座牌坊是重庆众多已消失的牌坊里最风光的一个,不仅被外国人的照相机镜头记录下来,在中国人抗日的过程中。它更是一度成为鼓舞士气的标志性建筑。

「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在抗战中,蒋介石在佛图关设立中央训练团,为国民政府培训抗战干部。又以争取民族复兴之寓意。把佛图关更名为“复兴关”。由于复兴关被赋予的含义,加上广泛宣传,在当时的知名度很高。

这座牌坊作为复兴关的形象代表,更是一度成为中华民国钞票图案,为广大国民所识。如中央银行1941年10元钞票正面的图案就是这座牌坊和佛图关城门。另外,国民政府发行的印花税票上也采用了钞票上的这幅图案。


「文化母城」——民国纸币上的佛图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