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被機器取代,也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當蒸汽機轟隆隆地運轉起來,第一次工業革命到來了,人們驚歎於機器的力量如此強大,在一片追捧聲中,有個聲音卻在說:人啊,小心成為機器的機器。

最終被機器取代,也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這聲音很快就被淹沒在機器的轟鳴聲中,歷史的車輪一旦開始轉動,就很難停下來,所有人都唯恐落後,扒上時代的列車,一路不回頭。

最終被機器取代,也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而很快,就有人想起了那個微弱的聲音。人得到了很多,物質世界繁榮的速度加快了,卻常常悵然若失。在機器面前,人顯得多麼渺小,用盡了力氣,卻難以追上機器的步伐,而機器彷彿有了生命,在利用人補全自己的功能,壯大機器家族。

最終被機器取代,也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為代表的機器開始大規模誕生,力大無窮的機器顯得高大威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為機器注入了巨大的能量,配套機電一體化的控制系統增強了機器的靈活性,使得機器不僅力量更大,速度更快,還能更加精巧,機器家族變得更加豐富,覆蓋的行業更多,充滿了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第三次信息革命,即將到來的物聯網實現萬物互聯,將為機器家族形成社會化打下基礎,人工智能的出現,預示著機器將出現思維。

最終被機器取代,也許就是人類的宿命

人類使用工具,使得人類脫離了動物,而這個工具在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後,變得越來越龐大和複雜,如果說在使用工具發明機器的早期,人類還能控制機器群體,而遠期來看,遲早有一天,機器群體通過物聯網完全可以形成一個獨立於人類之外的新物種,它們具備完整的生存所需要的功能和思維。

這並非天方夜譚,機器有可能是幾百年後人類需要面臨的新物種。而這種新物種的誕生、發展和完善,可以說來自於人類本身在能源稀缺時代,小部分所謂的精英階層,利用機器奴役大部分人的社會模式。可悲的是,利用機器的人是少數,多數人成為機器的機器。

一開始,人類創造了機器,單個機器在某一方面超越單個人,這時候無論從整體還是局部,人類完全可以控制機器。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機器的功能越來越多,結構越來越複雜,機器群體在更大的領域超越並代替了人類,這時候,人就成了機器的一部分,很多人成為以機器為主體的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當我們第一次說“人在為機器服務”的時候,標誌著人類已經開始成為機器的機器。

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機器的機器,而自己並沒有察覺。

到了信息時代,那些由信息化平臺構成的虛擬機器,一方面改變了人的行為模式,大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製造了更多的忙碌,這種忙碌來自於這些機器產生的無效信息轟炸。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發展,已經讓我們看到了機器思維的跡象,人類在智力上開始成為機器的機器。那些圍繞著虛擬機器平臺日夜工作的程序員,他們工作的目的就是為機器賦予智能。

從機器誕生到發展,再到賦予機器智能,將機器聯網實現機器的社會化,最終形成一個可以獨立於人類之外的一個新的物種,似乎有一個看不見的力量在操控著這一切。

一方面機器代表了人類的集體意志,人類需要機器服務人類,增強人類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反客為主的事情常常發生,人和機器的關係,從來就這麼進行著主客的變換。

人類從來就是這樣,犧牲一部分,推動另一部分脫穎而出,而機器就充當了這個手段。但是那些利用機器的所謂精英階層,是否會在人工智能時代感到力不從心,是個嚴肅的問題。那些站立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群,以之前的經驗,利用機器實現他們的意志,而到了人工智能時代,是不是存在更大的風險。

人類終將毀滅在無休止的慾望裡,親手用自己的智商支撐起一個智力體力遠遠超越人類的生命體,也許這就是地球生物發展的必然。一個新的物種建立在對前一物種的毀滅之上。

機器在成型,進化,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在操控著,這手來自於人類的集體無意識。集體無意識沒有善惡,沒有是否有利於人類的判斷標準,有的只是前進,不停地前進,不知道危險,知道了也停不下來,這可能就是人類的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