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學高級教師竟然不認識繁體字,是教育的弱化還是其自身學術不足?

駁今


一箇中學高級教師,竟然不認識繁體字,是教育的弱化還是其自身學術不足?題主不要大驚小怪,中學高級不是萬能的,如果這位老師認證的是中學英語高級,很可能連簡化字都不認識,這或許可以稱"術業有專攻"吧。



衡量一個老師的學術水平,可以從教師職稱來評價,判斷一個老師的能力,教師職稱只能作參考,且這種參考的價值意義不大,至於為什麼?全世界人民都懂的。

這又讓我想起了陳果老師,她的認證應遠遠高於中學高級,且作為國內一流大學的教授,把"耄耋"讀成"毛至",很多網友都吐槽陳果老師,一個教授,連小學生都認識的字,居然都讀錯,是不是屬於翟天臨一樣的人物呢?很多網友懷疑陳果教授學術造假。


我認為,中學高級也好,教授也罷,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追求的是專業人才,而不是全才。姚明的籃球打得一級棒,如果現在讓姚明來證明幾道幾何題,我想他早就應該還給老師了。對姚明而言,即使能夠做對幾道幾何題,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由於領域不同,不要對別人提出苛刻要求,更不要嘲笑和諷刺別人,不然你到籃球場上去試試,不把別人眼淚笑出來才怪。

中國的教育正在蓬勃向前發展,關於繁體字,那是以前的事,現在有幾個老師認識繁體字,況且認識這些繁體字,又能說明什麼問題呢?國家現在都不提倡使用繁體字,還是把它忘了吧。


Lance課堂


中學老師不會繁體字很正常,既不是教育的弱化,也不是自身的不足。我七十三歲經歷了漢字簡化和推行漢語拼的全過程,入小學時教繁體字和注音符號,大約四五年級時,推廣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轉換的過程感覺有些艱難,感覺最艱難的是大我幾歲上初中的孩子們,基本完成認字組詞造句,把作文當重點的學生們。看課文好像看天書,不過還好可以想象猜度,寫作文就慘了,規定寫繁體字算錯別字,多少次地問老師這個字有簡化字嗎,有的字把老師也問倒,要查一下再回答。最優秀的學生也會因為錯別字扣分,不過好在年輕頭腦靈活,大多學生一學期後就熟練應用無障礙了,到如今繁體字我都認識,但寫繁體字肯定會錯一半,遺忘了。現在的老師不會繁體字不是他的錯,教育大綱沒有學繁體字這課,與其說他不足不如說我們瞎要求。


藍夏23


現在對於繁體字的教育是一個缺失狀態,不知也不為過因為這是一個浮躁混沌急功近利的時代----教育亦然!

上週末是農曆三月三,按我們這邊的慣例要去給祖師爺張三丰上香!我帶兒子去本地的廟裡轉轉,轉到《二十四孝經》那個浮雕牆那塊兒一時興起給兒子上了一課!手指著牆上刻的文字給兒子讀,完了給他解釋這個繁體字怎麼讀那個繁體字是現在的什麼字另個繁體字是什麼意思……我兒子聽的一臉懵逼,被我揪住又不好跑開一副生無可戀的表情!

間或有幾個遊人從我們身邊經過,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很詫異的表情---我相信他們一定不是佩服我的學識,而是覺著我這個絮絮叨叨的夥計就是個傻逼!哈哈。

對於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繁體字確實是有難度,但我覺得這不應該是不給他們灌輸傳統文化的藉口!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已經看過好多遍西遊記了(四大名著看完的也只有西遊記)一手新華字典一手西遊記這樣磕磕絆絆看下來的。

掐指算來能記住看完過的古文書,聊齋買過三本,菜根譚兩本,儒林外史那種買過一套(清楚的記得是新華書店打折買了一套十大古文小說)。至於唐詩宋詞元曲鑑賞這種應該也是小學時候買的,買回來就在家吃灰。

不識繁體字不懂古文,不過是這個時代的通病!一如這段時間火爆的沈先生講學為什麼引起這麼大的轟動,不過就是因為更多的人從來就沒有接觸過或者說委婉點是沒有重視過傳統!我也不會刻意去要求去培養我兒子這塊兒的東西,順其自然吧!畢竟時代是向前發展的,也許被摒棄的就是不符合這個時代的!至於功過是非,我等草民也沒有資格評說


劉小拉高端仕掛定製


我見到過很多這樣的人,哪怕他們自身愚昧無知、道德敗壞,卻對教師充滿了偏見與傲慢。

比如:教師還抽菸呢?!教師還說髒話呢?教師還不懂瓦工?教師還抓錯牌?!教師還說錯話?!教師還跟人爭搶...就像那種說“解放軍還坐座位呢?”

當然,我所遇到的大多是調侃,但仍有少部分渣滓充滿敵意,令人好笑又憤怒。

他們認為教師應該是全知全能的,認為教師應該是聖人般的存在,卻對教師本人毫無尊重之意,這種持雙重標準的低層次的渣滓我見一個罵一個,grd的sb。

你看,我是教師我還會罵髒話呢

對這種人我絕不妥協


vilb


簡直無聊至極!

在當下,除了搞書法的弄弄繁體字,誰還去弄?把簡體字弄清楚就不錯了!

語文高級教師就該認識很多繁體字嗎?無稽之談!

語文教師是應該對文字的常識做些瞭解,但說要認得和記住繁體字,那就是瞎嚷!

如今的語文教育其實已經走入困境:學生不讀課外書(到了高中也幾乎沒時間讀),教師也不讀課外書(備課上課補課批改迎接各種檢查),家長更不會去讀(上班遊戲抖音麻將等等)……如此境況,可以想見,語文教學是如何地尷尬與乾癟!語文老師該如何地無奈與無能!

如此境況,還希望他能記住繁體字?有用嗎?實際嗎?


枯藤下的獨舞者


我覺得提問者理解錯誤。從你的截圖來看,不是這位老師不認識繁體字,而是他的意願是希望其使用簡體字而已。你卻把他理解成了他不認識繁體字。😄


這位高級教師原話是:能不能使用簡體字?

從這句話就說這位老師不認識繁體字,有些草率,有些主觀想象了。他問的這一句話,可以說他不認識繁體字,因為不認識,所以才這樣問,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但是這是你的想法,你的猜測。他要表達的意思可能是這是大眾平臺,大家都用簡體字,都習慣了用簡體字,所以很多人都對繁體字感覺生疏,不認識,以至於難以理解。他是為公眾發聲,他是在提建議,是一種想法而已。

如果他說:能不能使用簡體字,連我都不認識,何況是大眾?這樣的話,你這樣說他,他無話可說,應該受到大眾的笑話。再說,一個高級教師不可能這樣說,這樣問的。一來他是文化人,二來他要為人師表,不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會注意影響的。因此,不是應該笑話他,而是應該笑話自己。😄

你還說是教育的弱化還是他的學術不足。對於教育是否弱化的問題,這是一個歷史發展的問題,我們我們暫且不說。這位老師的學術是否不足,我們也不得而知,也無憑無據,說他什麼呢?因此,我們有時候是脫口而出,主觀想想,自身的錯誤,還在那裡說三道四,取笑別人。

現在是網絡時代,開放時代,這又是一個大眾平臺,因此,什麼人都有,什麼事都會發生,這很正常。比如前幾天鬧得沸沸揚揚,滿城風雨的陳果老師讀錯“耄耋”兩字一樣,有很多人都是很主觀的看法,沒有一分為二的正確看待。

陳果老師作為一名大學教授,這兩個字讀錯,只能說明她不認識這兩個字而已,很多人就因為這事小題大做。為什麼?這就是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見識問題,是我們的經歷的少而已。因為不論是教授也好,大師也罷,他們只是在某個領域或者某個方面有突出表現,比普通人優秀而已,並不代表他們什麼都會,完美無缺,就不會犯錯誤了。

比如前幾天一個頭條小視頻裡報道的央視新聞主播口誤的視頻,可以看出,作為中國的門面廣播電視主播,是經過層層過濾精選的精英,也出現了這樣的口誤,你怎麼說呢?

我與這些人沒有關係,也不是為他們辯解,也不配,只是實話實說,就事論事。人無完人,不要隨便說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包括我也是這樣。尤其是沒有搞清事情的真相之前,我們要理性對待,正確看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做到問心無愧。


牟啟銀


看到這個問題,我驚出一身冷汗,因為我作為一名高級教師,不僅有不認識的繁體字,連許多簡體字我都不認識。於是乎,我正在糾結,是讓頭條將我的認證去掉,還是應該將高級教師資格證還回去。

看了題主的截圖,找到陳佩斯先生的頭條號,明白了原來是陳佩斯先生在4月8日發的緬懷黃一鶴先生逝世的微頭條用了繁體字,有一名認證為高級教師的朋友在評論中發了一句“能不能使用簡體字”,於是有了這驚天一問。



這位老師有此一問,不僅不是教育的弱化,更不是其自身學術不足,反之恰恰是有著作為老師對語言文字特有的敏感。

在此膽戰心驚地斗膽給普級一下,在我國《通用語言文字法》中明確指出要推廣普通話和規範漢字,而規範漢字就是簡體字,同時也明確指出繁體字和異體字都屬於不規範漢字。

雖然在語言文字法中只硬性規定了教育教學、正式公文,廣告用語用字等方面必須使用規範漢字,對個人用字沒作硬性要求,但國家要求大力推廣規範漢字,其實就是提倡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使用規範字。


作為陳佩斯先生這樣的公眾人物,更應該身體力行使用規範漢字。當然沒有責怪,也無權責怪老先生,也許由於老先生平時喜歡書法(許多人書法作品中喜歡用繁體字),已經習慣了繁體字,但作為一名教師,看到了不規範用字,正是職業使然。

中國的漢字是我國悠久文化的縮影,《新華字典》中收錄的漢字一萬多,而《中華字海》則收錄了近九萬漢字,而我們日常常用的漢字才3000多,所以別說繁體字,有不認識的簡體字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想到這,心中也已釋然,趕緊把自己的高級教師證書收了起來。


更多教育觀點、教學經驗、學習資源、教育技術,敬請關注“輕風教育”。



輕風教育


我不知道我國隱形戰鬥機殲20的楊總師對繁體字的研究如何;

我不知道現在的理工科教授對繁體字的研究如何;

不知道985、211的大學生、碩士生、博士生有多少人認識繁體字;

我不知道現在有多少70歲以下的中國大陸的人專門學過繁體字。

我想,術業有專攻。

認不認識繁體字不影響隱形戰鬥機升空;

認不認識繁體字不影響中國的航空母艦下水;

認不認識繁體字不影響中國的兩彈一星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1956年國務院對中國漢字進行了簡化,此後在1964年和1986年又對個別漢字的簡化做了一些補充和說明,才形成了大陸今天使用的簡體字。

也就是說,解放以後出生的人,國家就沒有要求專門學習繁體字,倒是剛剛解放的時候,有些老師不太習慣簡化字,所以現在老年人認識繁體字的比較多,60歲以下的人認識繁體字的很少很少。

而我是上世紀60年代的人,一天繁體字也沒有學過,你叫我去認識繁體字,可是國家沒有規定,國家評教授沒有必須認識繁體字的規定!

題主將認不認識繁體字,與高級教師掛鉤,用詞“竟然”“弱化”“不足”,我不知道你的邏輯對還是不對,我只能夠😂😂😂😂😂😂





平淡是真oymlq


題主的中文理解力亟待提高!你是依據什麼來判斷人家不認識繁體字的?“能不能使用簡體字?”只是一個建議啊!他又沒說,我不認識繁體字。


難道人家使用繁體字就說明他們的教育強化啦?就能說明他們的學術水平高啦?


我是70後,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中,從沒有接觸過繁體字。只有在電視劇中零星接觸過。上世紀九十年代,去泰國,看他們的華文報刊的時候,才整篇整篇地看到繁體字的文章。可以半猜半讀地看懂文章,但非常費勁。


換了我,看到別人發表的文章竟然是繁體字的,不好意思,我連點開來看的興趣都沒有!


發表的文字就是給讀者看的。你喜歡繁體字,就弄個繁體字,這是對讀者的不尊重。這位老師好心提醒樓主“能不能使用簡體字?”,竟然就被攻擊了!還上升到教育的弱化,自身學術的不足!


簡體字的盛行,繁體字被淘汰,都明確說明了歷史的進步!難道題主是從故紙堆裡爬出來的古人?!


綠衣黃裳99


幸虧提問人把原來的對話展示出來了。人家原本說的悼念黃一鶴話語。不知道“平原春秋”咋個想起說“能不能使用簡體字”偏偏他又是中學教師,這就惹出一身騷,還連累其他教師,前文並無繁體呀!提問人眼尖得很,好像成天沒事幹,專門找教師的不是,好藉此羞辱一番教師,好像他自己比所有教師高明,他如果是教師便可以認得所有繁體字,他是最有文化的人。這裡涉及三個問題:其一,誰認得的繁體字多誰的文化水平就高?其二,教師認不得繁體字就不配當教師?其三,不教繁體字就是教育的弱化?其實,常用漢字也就三千多個,要求高中生必須掌握的漢字也就三千五百多個,除了研究漢字的專家,一般人也就認識五千多漢字。基礎教育都用簡體字,簡體字照樣可以表達當今所有的漢語話語,包括日常用語和各類專業用語。所以,不會繁體字不影響其文化水平的高低,換句話說會認幾個繁體字不代表他就一定有文化,比如提問人提的這問題就不像是有文化的人,但他確實認得幾個繁體字。教師,包括如北大校長這樣的教師,認不得某些甚至所有繁體字是不足為怪的,不代表他們就不配做老師。在閱讀、理解、交流的功效方面繁體簡體是等效,但從認識個書寫的容易程度上講,簡體更具有優勢,更適合推廣,所以學校基礎教育採用簡體而不是繁體,這沒有損失什麼呀!該是科學家的照樣是科學家,該是文學家的照樣是文學家……沒有影響他們的成就哇!只是少了“認得繁體字”的炫耀資本。至於繁體字承載什麼傳統文化,那屬於文化學者的事,他們解讀給有興趣的人聽就行了,這也給他們一個吃飯的理由呀!一般人都通曉繁體了,不就餓死繁體字專家了嗎?當然,不僅認識簡體還認識繁體,是多了一種技藝,這是好事。但要求所有人都掌握,豈不浪費時間?他大可以把這份精力用來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呀!如果繁體代表有文化,那一定不如甲骨文,要不要全民都學甲骨文,教科書都用甲骨文呢?這也是吃飽了撐出來的話題,和該不該推廣漢服一樣荒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