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糧工程看湖北:示範市縣篇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安陸市:以優糧工程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2017年以來,安陸市在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創建過程中,通過加強組織統籌,強化規劃引領,政企合力共為,確保項目落地生效。政府以獎補資金作為撬動,帶動社會資本投資3.8億元,激發全市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投資和創業熱情,並吸引中央企業、省局企業、大型集團合作投資,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走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安陸市委、市政府把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擺在重要地位;市政府連年推進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加快糧食加工轉型升級,整合資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汙染治理、支持培育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及加工企業等措施,為優質糧食產加銷創造了良好環境。成立市長掛帥的安陸市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常務會、辦公會研究部署,每月召開示範創建推進會,納入2018年重點工作“五化”管理和部門年度工作考核內容,強化責任、任務落實。

安陸市有關部門深入調研,廣徵意見,先後5次組織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以及企業、專業合作社代表座談,市政府6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併科學編制優質糧食工程創建工作“1+3”方案,明確了3年創建內容和推進措施。出臺了《安陸市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重點示範企業遴選方案》《安陸市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糧食產後服務中心遴選方案》,由孝感市糧食局組織9位專家對獎補項目實施盲評,精準識別創建主體,遴選出湖北禾豐糧油集團為“中國好糧油”行動創建的重點示範企業、20家單位為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主體、市糧油質檢中心為質檢體系建設主體。同時,嚴把資金使用關。獎補資金突出扶優做強,不搞撒胡椒麵,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出臺了《優質糧食工程創建項目驗收辦法》《安陸市2018年優質糧食優質優價收購獎補辦法》《安陸市“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創建項目資金獎補辦法》,對項目資金獎補的原則、範圍、對象、標準、撥付程序、項目建設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作了具體規定,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工程實施以來,各方面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湖北禾豐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大米加工車間 劉博文/攝

“中國好糧油”行動穩步推進

一是優糧優種邁上新臺階。糧食流通領域投資3495萬元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落實獎補資金823萬元。其中:優質稻收購獎補300萬元,低溫改造獎補76.7萬元,加工設備提檔升級獎補78.33萬元,新產品開發獎補87.72萬元,放心糧油一張網獎補56萬元,線上銷售獎補70萬元,有機稻種植認證 獎補44.7萬,品牌創建獎補60萬元,公共宣傳費50萬元。全市投資3.7億元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15.5萬畝,較創建前增加10萬畝;落實優質稻種植11.8萬畝,較創建前增加9.3萬畝;優質糧產量10.98萬噸,較創建前增加9.18萬噸;糧食優質品率達到46.16%,較創建前提升38.66%。主推“廣兩優香66”等兩個優質稻品種連片種植,湖北禾豐糧油集團在安陸市棠棣鎮河德等13個村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禾豐模式”,建成2萬畝“孝感香稻”核心種植示範基地;2019年打算聯合全市32家新型主體成立“安陸市禾豐香稻產業化聯合體”,共建10萬畝孝感香稻種植基地,實施水稻良種培優推廣,發展訂單生產。

二是優糧優存實現新突破。全市優質糧收購量6.8萬噸、銷售量3.29萬噸,較上年增加6.6萬噸、1.7萬噸;完成原糧低溫倉改造 6棟、倉容3萬噸,優質糧專儲能力不斷增強。

三是加工轉型邁出新步伐。全市9家龍頭企業開展設備轉型升級,依託3個院士工作站、8個院校開展糧食食品加工技術革新,研發出“溳寶”系列營養複合型米粉、“林昕”馬蹄蓮藕水餃、“德安府“高純度果葡糖漿”等7個新產品。湖北禾豐糧油集團作為“中國好糧油”創建的重點示範企業,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31.8億元、利稅4770萬元。該集團引進江蘇鹽城糖業集團共同投資3200萬元建設“年產萬噸結晶葡萄糖粉”項目,對自產的葡萄糖漿採用先進的雙酶法生產工藝製得結晶葡萄糖,每噸淨收益由原300元提升到1000元,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客戶無縫對接、強強聯合、互利共贏,新增銷售收入4800萬元、利稅960萬元。“互聯網+糧食”新業態有新發展。湖北禾豐糧油集團等4家企業共投資175.8萬元自建網站,線上線下銷售實現良好業績。湖北楚豐泉源農業公司2018年線上銷售額超過510萬元。“荊楚大地”糧油品牌越擦越亮。全市擁有“德安府”“花之蕊”“林昕”等湖北省著名商標3個。湖北禾豐糧油集團“德安府”香米被認定為“荊楚好糧油”產品、首屆“湖北名優大米十大品牌”,“孝感香米”被評為“2018年湖北省二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農旅融合成效逐步顯現。湖北長生堂高新農業公司在王義貞鎮朱橋村建設“大唐田園”,以農耕體閒風格建設的有機稻田1200畝、牡丹園2000畝,打造“無邊光景四時新”的田園景色,“神庵府”牌有機富硒香稻和有機富硒牡丹油線上銷售額過千萬元,助力鄉村振興,帶動農戶發展二、三產業致富。

糧食質量檢測和質量追溯體系更加完善

政府實行全額獎補,以安陸市糧油質檢中心為平臺,投資190萬元改擴建糧食質檢實驗室,面積達680平方米;投入資金200萬元,新購置39臺套檢驗儀器設備及配套設施。中心檢測能力提升後,積極面向社會開展質檢服務,2018年為全市各類企業共出具檢測報告389份。對儲備糧4次抽樣、市軍供站點抽樣12個批次樣品24個、定點生產廠家抽樣3個批次樣品6個、扦取小麥、稻穀樣品100餘份進行檢驗檢測分析,確保糧食收購、儲存、銷售、運輸等環節的糧食質量安全,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強有力技術保障。與此同時,全市大力開展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湖北楚豐泉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種植優質稻1.2萬畝,與隆平高科合作,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建立糧食質量大數據平臺,利用手機客戶端即可查詢,質量追溯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糧食產後服務體系服務成效凸顯

全市組織異地專家評審,遴選出20家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主體,完成投資9511萬元,2018年底已全部建成,並通過第三方審計驗收,落實獎補資金1374萬元。服務能力輻射各鄉鎮,共烘乾糧食12萬噸,代加工20萬噸、代儲存7.5萬噸、代銷售9.5萬噸,取得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湖北花中花農業股份公司投資349萬元建設“五代”產後服務中心,增加63臺套清理機械設備,處理能力從200噸/小時提高到300噸/小時,新增真空包裝機1臺,為農戶整理烘乾6萬餘噸,代加工2萬餘噸,創效益380萬元。

棗陽市:抓住重點 強化措施 快速推進創建工作

棗陽是湖北省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之一。2017年以來,棗陽市發揮糧源充足,加工實力雄厚的優勢,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全力打造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建成8萬畝優質糧食種植基地、30個放心糧油連鎖店、20個產後服務中心、3個糧食精深加工項目,建成一個庫站合一的質檢站,經第三方評估驗收,資金已全額撥付,全市有三個糧油品牌被授予“荊楚好糧油”稱號,“中國好糧油”創建、產後服務中心、糧食質量安全檢測三個子項目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了三足鼎立,快速發展的新格局。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湖北省棗陽市中國好糧油小麥種植基地 劉博文/攝

政府重視 部門配合 方案制定合理

根據國家、省、市文件要求,結合棗陽實際,制定了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利用三年時間建設20萬畝優質糧食生產基地,農民種植收益提高20%以上,優質種植品率提升30%以上,建成1家產後服務中心,完善提升質檢機構2家,培育2個“中國好糧油”示範企業,爭創“中國好糧油”品牌2個以上,“荊楚好糧油”品牌5個以上,爭創地域優質糧油品牌1個以上,爭創省級放心糧油示範連鎖店3個,打造棗陽好糧油品牌,方案得到了湖北省糧食局的批准。為了確保棗陽市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創建工作取得成功,市政府將優質糧食工程創建工作納入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任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糧食局,市糧食局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創建工作的具體事宜;凡是涉及創建工作的單位,一律將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創建作為該單位年度目標考核工作任務,創優工作由創建領導小組統一協調部署,定期召開督辦協調會,聽取創建工作的進展情況,解決創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督辦申報項目的實施和推進。同時,市糧食局、財政局聯合起草了《創建優質糧食工程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並抽調專人負責項目申報、資金使用的審核,所有企業項目申報一經審核通過,必須簽訂創建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申報承諾書。從項目申報、考核驗收到資金撥付,制定了一套科學而嚴謹的監管制度,確保了項目實施公開透明,依法依規。

抓住重點 強化措施 快速推進創建工作

(一)優糧優產,夯實創優基礎

從源頭抓起,建立優質糧食種植基地。由政府統籌,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糧食局、龍頭企業參與,根據土壤、水源條件,在全市挑選4個鄉鎮種植6萬畝優質小麥,5個鄉鎮種植2萬畝優質水稻。徵求種糧農民、龍頭企業和消費者意見,確定2至3個優質品種,實行連片種植,統防統治,整村推進。市政府整合涉農資金,用於優質糧食種植基地建設,極大地提振了精神,鼓舞了士氣,優質糧食種植基地迅速得到落實。有了優質原糧基地做保證,夯實了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的基礎。

(二)優糧優購,調動種優熱情

為了解決種植優質糧食農戶的後顧之憂,確保優質糧源,在收購上,採取由龍頭企業對農民簽訂訂單,以每斤高於市場6分錢的價格收購優質糧食,訂單履約率達到30%以上。同時發揮國有糧庫、大型龍頭企業的倉儲優勢,對優質糧食實行單收單存,優質優價,確保農民種植收益提高20%以上,優質品率提升30%以上。優糧優購,保證了糧食加工品質,增加了農民收入,調動了農民種植優質糧食的積極性。

(三)優糧優儲,築牢創優體系

棗陽政策性和糧食儲備數量大、涉及面廣,管理難度大。該市結合優質糧食工程創建,投資2000多萬元,對全市所有存儲企業,推行糧情測控系統、儲糧機械通風、環流燻蒸和穀物冷卻低溫儲糧四項新技術,全市政策性糧食儲備四項新技術應用率達到100%,在全省開展的“糧食大清查”和庫容庫貌“百日整治”活動中,棗陽市順利通過考核驗收。按照“機構成網絡,監測全覆蓋”的要求,依託棗陽國家糧食儲備庫,實行庫站合一,投資400餘萬元,組建“棗陽市糧食質量檢測監測站”;幾家民營企業投資200多萬元,完善質檢體系,提升了棗陽糧食檢測機構的整體實力,築牢了棗陽優質糧食工程的創優體系。

(四)優糧優加,增強創優實力

棗陽市抓住麥面加工這一傳統優勢,結合優質糧食工程創建,加大投入力度,大力開展優質加工。湖北三傑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入1550萬元,建成全程機械化運行、高效節能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2個;投資512萬元,改擴建日處理小麥600噸生產線,麵粉出粉率提高4.5%,優質品率提高25%。棗陽市三傑麥面有限公司投資1440萬元,新上兩條日產60噸果蔬掛麵生產線,產品供不應求。棗陽軍盾米業、駿馬面業等一批民營企業投資3200萬元,新上或技改項目,提升了棗陽糧油的整體加工實力,為佔領市場,實現優質銷售,搶佔了先機。

(五)優糧優銷,拓展創優市場

棗陽以爭創“中國好糧油”為契機,大搞品牌創建,對好的品牌予以重獎。被評為“荊楚好糧油”,每個品牌獎勵50萬元,對獲得“中國好糧油”稱號的,每個品牌獎勵100萬元。在優銷上,以配送中心為主,以連鎖店為輔,實現放心糧油全覆蓋,配送量和銷售額分別實現年增長5%。在國家和省級“好糧油”銷售平臺開展“棗陽好糧油”線上銷售,重點支持被評為“荊楚好糧油”的優質產品;支持龍頭企業在大、中型城市的綜合超市、便利店、專賣店設立“棗陽好糧油”專櫃;組織企業參加荊楚糧油“走出去”行動計劃,積極搭建產銷合作平臺,通過品牌效益和品質保障,打開了“棗陽糧油”優糧優銷新局面。

(六)加大宣傳力度,讓全社會關注優質糧食工程建設

為了宣傳造勢,營造氛圍,對創優工程涉及到的9個鄉鎮種植基地,以及“中國好糧油”“產後服務中心”“質檢服務中心”創建工作中涉及到的企業,制定了統一的標識牌,在高速公路及入城醒目處設置了優質糧食工程創建工作宣傳牌,以此讓社會各界都來關注優質糧食工程。製作棗陽市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市)電視專題片和宣傳畫冊,對整個創建工作,進行全程跟蹤、記錄、發揮了檔案管理和宣傳弘揚的作用。

天門市:突出特色重點 服務企業農民

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啟動以來,天門市作為10個優質糧食工程示範縣之一,嚴格按照創建工作相關要求,有序推進“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和糧油質量監測體系項目建設,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務。

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項目28個,“好糧油行動計劃”建設項目12個,糧食質量監測體系建設項目1個,落實優質糧食種植基地22.6萬畝,其中蝦稻共作面積11萬畝,新增6.7萬畝。優質稻穀產量和加工量有較大幅度的增加,分別達到53.2萬噸和39.5萬噸,較上年增加15萬噸和3.7萬噸。實際完成投資14964萬元,佔計劃總投資14442萬元的103.6%;示範企業完成投資7910萬元,佔計劃投資6900萬元的114.6%;省下達專項資金3600萬元,已使用2965萬元,資金使用率82.4%。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湖北莊品健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產後服務中心 劉博文/攝

因地制宜,實施“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

一是突出特色,建設優質糧食種植基地。優質糧食種植基地建設是創建“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的基礎。天門市結合水稻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專門出臺蝦稻共作獎勵和保險文件,以莊品健、華豐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託,按照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突出發展蝦稻綜合種養、富硒稻、再生稻等綠色優質的特色種植模式,在石家河、佛子山、皂市、盧市等16個糧食主產鄉鎮開展了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建設。目前,全市33個農業專業合作社落實優質糧食種植基地22.6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2.7%。

二是突出重點,打造示範龍頭企業。結合全市糧食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示範企業建設要求,天門市以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爭創“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為目的,遴選確定湖北莊品健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同步創建,並按照“補短板、揚長處、促發展”的原則,設計了具體的創建方案。湖北莊品健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在未來三年裡投資1.86億元,建設3.6萬畝優質糧食種植基地、日烘乾能力2000噸的糧食產後服務中心以及“留胚米”和小包裝生產線,改造10萬噸準低溫儲糧倉房、日處理能力2500噸的糧食清整設施以及庫區環境,探索建立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在天貓、京東等網上平臺建設企業旗艦店,爭創“中國好糧油”產品稱號。

三是突出品牌,擴大優質糧油影響力。統籌運用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採取技改貼息和以獎代補形式,鼓勵莊品健、金璨、陸子、文鶴、天鑫等加工企業加大技改力度;鼓勵莊品健、金璨、天喜等龍頭企業執行“中國好糧油”等優質糧油標準,充分利用蝦稻、富硒稻等特色原料,推出優質糧油產品,豐富產品類別。

合理佈局,實現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全覆蓋

一是結合實際,合理制定建設方案。糧食產後服務中心是保障糧食收穫質量的基礎,國家和省要求實現全市糧食主產鄉鎮產後專業化服務需求全覆蓋,提供“代清理、代乾燥、代儲存、代加工、代銷售”服務。為了將糧食產後服務中心建設落到實處,多次邀請有影響力的糧食新型主體、重點企業以及相關科局進行座談會,結合全市糧食生產的實際需求,將增加糧食烘乾整理能力和準低溫儲糧技術運用作為建設重點,制定了建設方案。

二是嚴格把關,認真做好項目審核工作。按照“自有需求、自願建設、自主經營、自擔風險”的原則,制定下發了《關於申報“優質糧食工程”建設項目的通知》,面向全市進行了項目徵集,還組成聯合工作專班,對上報的項目進行逐一審核。全市各糧食經營主體共上報建設項目47個,對建設主體基礎條件和建設能力進行了篩選,審核確定項目28個,既避免了同一區域內項目扎堆,又做到了重點區域不出現建設空白,兼顧了區域佈局平衡,並在新聞媒體上進行公示。

三是加強督導,確保建設按期完成。為了確保項目按期完成,市糧食局與市農業局一起,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在天門華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舉行優質水稻種植及烘乾機操作培訓會,還定期開展巡迴督導,督促項目建設主體抓緊項目施工,定期上報建設進度圖片,確保產後服務體系發揮惠農效應。目前,28個建設項目已全部完成,共新增日烘乾能力6580噸,全年共烘乾糧食9.8萬噸,佔優質稻穀產量的18.4%。

精心組織,統籌做好公共服務

一是全面升級糧食質量監測體系。全市糧油質量監測體系建設項目計劃對市糧油質量監測站實驗室面積進行適當拓展,完善水電、通風、控溫等環境基礎設施,提升檢驗檢測環境,滿足實驗需要;按照“先急後緩,缺一補一”的原則,補充部分質量安全監測快速檢驗設施,有效提升糧油質量監測站檢驗檢測能力,實現與省級糧食質量監測中心的有效對接。目前,實驗室升級改造項目已全部完成,共完成投資240萬元,改造實驗室面積600平方米,添置各類檢驗儀器23臺(套)。

二是紮實開展糧油產銷對接。綜合運用各類媒體,廣泛宣傳蝦稻、富硒稻等特色優質糧油產品;開展品牌創建,鼓勵莊品健、四海科技等企業爭創“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中國好糧油”等稱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莊品健、四海科技、金璨農業等糧食企業“走出去”,參加各類糧油產品展銷,促進糧食產銷合作發展。全年共參加國家和省組織的哈爾濱糧交會、福建產銷洽淡會、荊楚大地糧油精品展等各類展銷5次,參展企業達22(家)次。

三是認真開展荊楚好糧油產品推薦。按照“中國好糧油”產品審核上報的要求,對莊品健、金璨、天喜等企業的糧油產品進行了質量監測檢驗,對部分不能檢驗的指標,送至上海糧油食品檢驗監測中心進行檢驗。在檢驗監測的基礎上,對莊品健狀元油粘米和天喜牌芝麻油進行了審核推薦。目前,莊品健狀元油粘米、深山老農香軟米已獲得“荊楚好糧油”稱號,被推薦參與“中國好糧油”產品評選。

四是組織開展“天門好大米”評選。協調市糧食行業協會與市富硒產業聯盟舉辦了首屆“領尚杯”天門好大米評選活動,組織了10位專家評委和20位群眾評委,根據國家標準對米飯氣味、外觀結構、適口性、滋味、冷飯質地等指標進行了現場品嚐評分,還將參評大米送至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進行了檢測,最後組織農業種植專家對品種的合法性、抗逆性、豐產性、適應性進行了會審。在申報參評的53份大米產品中評選出了“五大優質大米產品”“十大優質大米品種”和“十大群眾喜好的大米品種”。

潛江市:優質糧食工程助推蝦稻產業發展

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全市糧食產業發展,潛江市緊緊圍繞“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市”這一中心,以“提高蝦稻品質,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為抓手,立足蝦稻產業發展,全策全力,創造性地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一、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做“實”蝦稻產業

根據湖北省財政廳、省糧食局《關於在全省糧食流通領域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的意見》文件精神,潛江市高度重視,認真研究,經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後印發了《潛江市創建“優質糧食工程”示範市實施方案》。此方案包括髮展優質蝦稻產業、構建產後服務網絡、建設質檢檢測體系、完善蝦稻營銷體系、拓展蝦稻產業鏈、開展品牌培育和宣傳等6個方面。2018年,潛江市把蝦稻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安排資金20105萬元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其中本市統籌整合資金16805萬元發展優質蝦稻生產,安排專項資金310萬元鼓勵蝦稻營銷體系建設、580萬元扶持蝦稻產業鏈建設、720萬元支持“潛江蝦稻”品牌培育宣傳,為促進全市蝦稻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支持蝦稻基地發展,做“強”蝦稻產業

潛江市堅持把發展蝦稻產業作為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作為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示範市創建的切入點,在優質蝦稻示範基地建設、蝦稻優質品種推廣應用等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抓好巨金米業、蝦鄉食品等優質糧食工程示範企業開展蝦稻基地建設。今年來,2個示範企業在龍灣、漁洋、熊口、白鷺湖、後湖、運糧湖、積玉口等8個區鎮處完成蝦稻種植、訂單生產基地12.7萬畝。二是搞好蝦稻優質品種的選育、推廣工作,與大專院校合作開展了25個蝦稻新品種的選育,主推了適合潛江“蝦稻共作”生態種養模式的品種3個。三是整合資金750萬元實行訂單生產收購獎補,按150元/畝的標準補貼5萬畝優質蝦稻訂單生產優價收購,項目資金通過以獎代補形式補貼給糧食加工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財政補貼的基礎上再適當加價,對蝦稻優質品種按高於國家託市價0.1元/公斤以上優價收購,蝦稻主推品種按高於國家託市價1.50元/公斤以上優價收購。通過這種以獎代補的形式,推動“企業+基地+農戶”的蝦稻產業佈局,激勵農戶發展蝦稻連片種植、參與訂單生產的積極性,以做大做強潛江市蝦稻產業。

三、強化監測體系建設,做“細”蝦稻產業

為加強蝦稻質量的監測,著力解決蝦稻質量安全預警監測與檢驗把關能力不足的問題。一是以潛江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基礎,投入專項資金230萬元,全面建立以“市級糧食質量監測機構為核心、龍頭企業檢驗室為支撐”的二級聯動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配齊必備的儀器設備和設施,提升質檢能力及效率,實現全市蝦稻產品檢驗監測率70%以上。二是支持蝦稻加工示範企業建立完善從田間到餐桌的蝦稻全產業鏈質量可追溯信息系統,逐步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管控體系。潛江巨金米業、湖北蝦鄉食品投資250萬元,利用物聯網技術建立的全產業鏈可追溯系統,已實現蝦稻種植基地24小時監控。

四、提升蝦稻產品標準,做“精”蝦稻產業

潛江市在蝦稻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方面,一是積極與省糧油質量監測中心、相關科研單位及大專院校展開深度合作,在制定並實施《“潛江蝦稻”米地方標準》《“潛江蝦稻”大米生產加工技術操作規程》後,積極爭取省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已於2018年7月將《潛江蝦稻米》地方標準上升為湖北荊楚大地團體標準。二是支持潛江巨金米業1萬畝“國家蝦稻生態種養標準化示範區項目”建設。目前,該項目核心示範區土地流轉、基地建設工作全面完成,相關示範試驗正有條不紊地展開,2018年8月已順利通過國家標準委的中期驗收,為潛江市蝦稻產業向標準化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三是與武漢輕工大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建稻米精深加工產品技術創新戰略合作聯盟,籌建“潛江蝦稻”大米研發中心,建立技術孵化基地、協同創新基地、大學生實習基地、產業培訓基地,每年研發2~3個蝦稻大米精深加工休閒食品,並予以推廣。

五、加大蝦稻品牌宣傳,做“響”蝦稻產業

潛江市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著力培育、孵化“潛江蝦稻”品牌。一是全力打造“中國好糧油”產品,紮實開展“中國好糧油”和“荊楚好糧油”產品遴選和推薦工作。積極支持“潛江蝦稻”申創“中國好糧油”公用品牌,著力打造“水鄉蝦稻”“蝦鄉稻”2個“中國好糧油”產品。二是鼓勵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加強“潛江蝦稻”膳食營養健康宣傳,引導老百姓科學消費。支持蝦稻龍頭企業藉助國家和省級“好糧油”銷售平臺,做大“潛江蝦稻”線上銷售。目前巨金米業、蝦鄉食品和心輝糧油在京東、淘寶、拼多多等線上營銷均取得了一定成績。三是深入實施“走出去”和“請進來”戰略,組織蝦稻加工企業,參加各級各類糧油展會和展示推介會。2018年組織6家省、市龍頭企業分別赴南非、福建、武漢等地參加展示推介會,把“潛江蝦稻”品牌影響力推向全國乃至全球。潛江市蝦稻企業代表巨金米業走出國門,6月在南非、莫桑比克與當地經銷商和農業企業達成長期合作意向協議。在第二屆中國(潛江)蝦稻博覽會期間,舉辦“全國名優特色稻米展”,邀請8個省份43多家著名企業到潛參展交流,使“潛江蝦稻”產品的知名度、輻射力和影響力逐年攀升。

來源:2019年第4期《中國糧食經濟》

专题 | 优粮工程看湖北:示范市县篇

點右下好看

好運轉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