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於邯鄲市區陵園路中段,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由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決議,為紀念犧牲在晉冀魯豫邊區的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一二九師的革命烈士而建。1946年3月奠基修建,1950年10月落成,10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在此隆重舉行“邯鄲陵園落成暨左權將軍移靈安葬”儀式,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葬”。陵園佔地面積21.3萬平方米,分南、北兩院,陵園路從中穿過。園藏文物、圖片、烈士遺物1.5萬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38件,分別陳列在園區各展館。園區蒼松翠柏、綠樹成蔭、莊嚴肅穆,環境幽靜。

陵園北院以紀念建築為主,具有民族形式的雄偉建築群,呈井字型分佈於蒼松翠柏之中。大門形似凱旋門,高9米、寬40米,門橫額鑲嵌的“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背面的“浩氣長存”,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題寫。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塔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烈士紀念塔迎大門矗立,高24米。塔最高處是包金製作的五角星,象徵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塔身正面刻著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的親筆題詞“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上光榮”。塔身背面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劉少奇的題詞“永垂不朽”,塔身兩側有朱德和周恩來的題詞。塔前的臺基上,有一塊長方形青石浮雕祭壇,雕有“星火燎原”和“壯志凌雲”的圖案,塔後嵌有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關於建立邯鄲烈士陵園”的石刻。紀念塔兩旁各有一個高2米的方形石碑,碑的四面刻有當時黨政軍首長的題詞。紀念塔於1948年興建,1950年落成。

人民英雄紀念墓位於烈士紀念塔北,是北陵園的中心建築,墓內陳列著317位八路軍團級以上烈士英名錄。墓身圓柱形,頂部圓形,宛若蒼穹。碑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題寫,與墓體相連的石碑上刻有劉伯承、陳毅、徐向前、鄧小平等領導人的題詞,墓前有“八路軍”和“民兵”兩組群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人民英雄紀念墓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左權將軍墓在人民英雄紀念墓東。高大的牌坊上,橫額 “人民共仰” 為謝覺哉題詞,牌坊下漢白玉墓碑上“左權將軍之墓”為周恩來親筆所題,背面是周恩來悼左權的悼詞;兩旁有朱德和彭德懷撰寫的輓詩和墓誌。左權墓兩側,有附墓六座,分別安葬有楊裕民、何雲、張衡宇、高捷成、賴勤夫婦及陳光華、張兆豐等烈士。在其東部為規模宏大的烈士紀念堂。位於左權墓東,始建於1952年,1954年落成。堂匾為周恩來題寫,堂內有“晉冀魯豫邊區英烈事蹟陳列”。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左權將軍墓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陳列館位於人民英雄紀念墓西側,館名為劉伯承題寫,館內有“晉冀魯豫邊區革命史陳列”。

“四八”烈士閣位於陳列館後,為紀念1946年因飛機失事殉難的葉挺、王若飛等13位烈士而修建。烈士閣為二層六角形塔式木結構建築,高約13米。正中門楣高懸中央秘書長林伯渠題寫的“為人民民主而死”橫額。閣上陳列著五位烈士的肖像和生平簡歷,還有毛澤東撰寫的祭文。

影視廳在陳列館南面,新落成,供人們觀看革命歷史影視資料,廳內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園史陳列》。

陵園南院以陵墓為主,是“晉冀魯豫軍區人民解放軍烈士公墓”, 前面有紀念亭、紀念碑, 鄧小平、劉伯承、聶榮臻等領導人題詞分別鐫刻在紀念碑兩側。墓區安葬有抗日民族英雄範築先、一等殺敵英雄趙亨德、全軍愛兵愛民模範王克勤等近200名為國捐軀的團級以上幹部和戰鬥英雄。骨灰堂安放有197位烈士。

烈士陵園建築雄偉,莊嚴肅穆,松柏長青,典雅壯觀,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烈士公墓

邯鄲晉冀魯豫烈士陵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