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說:太多的顧慮是心理包袱,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對?

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生活不能太過安逸,不然就如一潭死水,毫無生氣。生活在有挑戰的世界,才能喚醒來自靈魂深處的精靈,煥發新生。但凡事都要有度,物極則必反。正如成語故事“杞人憂天”中的主人公終日因擔心天會塌下來而惶惶不可終日。每日擔憂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實在是悲哀。

既說:太多的顧慮是心理包袱,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對?

不過,生活中我們在意的太多,往往為了功名利祿,為了前途,為了很多不切實際的東西,讓我們前進的腳步似乎沉重了許多。這些包袱、這些負擔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過於擔心得失,從而讓我們心力交瘁。我們總會有顧慮,擔心這個,擔心那個。也許,當我們拿起勇氣,放下顧慮的時候,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一塊價格不菲的寶石只因有一道裂痕就不完美了。一位在當地有著多年經驗的老工匠沒有放下心中的顧慮,擔心這塊寶石有裂痕會變得沒有價值,從而放棄了切割。一位年輕的工匠站了出來,並且完美地切割出了兩塊寶石。

放下顧慮,剔除私心雜念,能夠輕裝上陣。沒有羈絆,沒有負擔,前進的腳步是輕鬆的,身心是放鬆的,渾身就會充滿力量。心存顧慮,則手腳會被束縛,行動會受到制約,很難有大膽的動作,更甭提收穫了。回首歷史,漫漫黃沙掩蓋了無數的靈魂,而層層塵埃下,那些不能放下顧慮而失敗的人讓我們扼腕嘆息。

烏江岸邊,殘陽如血,曾叱吒風雲的梟雄一步步走向生命的末路,對於亭長的勸渡,項羽因未能放下顧慮而一意孤行。昔日江東父老的殷切期望成為西楚霸王心裡再也無法卸下的重擔,最終在四面楚歌中自刎身亡。試想當初項羽若能放下顧慮,“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也許就不再只是歷史上空留的一個千古遺憾。

既說:太多的顧慮是心理包袱,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對?

而能夠放下顧慮的人,肯定是一名勇者。這一點,陶淵明當之無愧。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放下了顧慮,甘願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夫,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生活。他雖然生活清貧,但很快樂。陶淵明放下顧慮,不僅得到了寧靜恬淡的生活,而且得以流傳千古。

顧慮多了,做任何事都思前想後,無法專心於事情本身,則事即不成。沒什麼能阻礙你前進的腳步,不要心存太多顧慮,只要你有堅毅的信念,去不懈努力,就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我們每個人都是因為有太多的顧慮,所以做事情的時候才會十分的猶豫;也正是因為我們有太多的顧慮,所以在做決定的時候才會思前想後;正是因為有太多的顧慮,所以我們總是有太多的苦惱,生活中總是缺少快樂和知足。如果哪一天我們沒有那麼多的顧慮,就會更輕鬆地生活,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有些事情不是我們沒有能力去做,只因身上揹負的顧慮太多,患得患失,有時候會錯過一些美好,也許就是在你顧慮的那一瞬間,或許你就錯過了一朵花開的時間,或許你就錯過了一頓美味的晚餐。機會已經失去,年華已經老去,我們也變得碌碌無為,最終將一事無成。甩掉多餘的顧慮,拾起必要的顧慮,深思熟慮,大膽向前邁出腳步。

既說:太多的顧慮是心理包袱,又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誰對?

無論是我們在忙碌自己的工作的時候,還是我們在處理我們的生活問題的時候,都應該把問題看得簡單一些,不要給自己增加太多的顧慮。顧慮太多,就會讓自己失去很多的選擇,也會因為顧慮,而讓自己看不清真實的情況。顧慮太多,怎麼能擁有快樂?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放下自己的顧慮,放下自己身上的包袱,輕鬆地面對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