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發新芽” 新興產業“成大樹”——九江城西港區傾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之產業美篇

九江新聞網訊(曾振華 記者 儲義 汪良紅)曾經的明星企業,因環保不達標,被勒令關停,“請出去”;已投產的企業,加大研發技改投入,技術再上新臺階;新招引的企業,圍繞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四大產業,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做大首位產業,著力發展新產業。2018年,城西港區先後引進了生益科技、德宏玻纖、通元科技高密度互聯IC載板、藍科LED及半導體封裝等73家科技含量高、環保節能好的新興產業項目,總投資額超600億元,其中80%以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

“我們牢固樹立‘項目為王、質量為上’的理念,始終堅持從項目引進上嚴把准入關,做到‘天上冒黑煙的不要,地上流汙水的不要、科技含量不高的不要’。”九江經開區黨工委委員、市城西港區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智敏說,招商引資雖然很艱難,但不是撿到籃子就是菜,對重汙染、重化工、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項目,無論投資多大、效益再好都要“一票否決”。

走進九江明陽電路科技有限公司,國內先進的酸性蝕刻銅回收系統正在運行,該公司副總經理唐治宇說,公司每月產生廢銅液300噸,投入新的設備處理一噸廢銅液可以多賺1000元,一年下來就可以賺到近400萬元。同時,他們還引進更為先進的廢水處理系統,處理一噸廢水可以節省17元,一年下來又可以節省幾百萬元。

傳統產業“發新芽”,明陽電路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城西港區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傳統產業化繭成蝶的同時,新興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

從進場到220條專業LED芯片封裝生產線建成投產,僅僅56天,藍科半導體再次創造了項目建設的“加速度”。走進該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高端設備,一名工人正專注地看著一排運行的設備,一個個高精尖的產品被生產出來,“我們生產線一不用水,二不排氣,汙染幾乎是零。”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自豪地說。

新興產業“成大樹”。如今,生益科技、典展項目二期、九峰科技項目、愛升電路項目、恆通溫控項目二期、浩川消防正在加速推進;TCL空調、艾美特電器等企業加足馬力生產,新興產業已成為城西港區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長江九江段152公里岸線,流經九江經開區的有22.6公里,而城西港的轄區範圍內則有16.3公里長江大堤,可以說打造最美岸線的重頭任務落在了城西港區。按照市委主要領導指示精神,城西港區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和最大的責任擔當,牢牢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把打造最美長江岸線和環境整治與生態園區建設相結合,唱響“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四重奏。如今,走在城西港區沿江岸線,堤外遍植綠樹,堤內芳草如茵。園區內隨處可見綠色植被,清澈的河水圍繞廠房流動,綠色生態環境的新名片正悄然奏響。

新形勢下,傳統產業、新興產業齊頭並進、齊謀轉型,一批帶動能力強、貢獻度大的項目,正為城西港區高質量發展找好了落腳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