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想著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心理?

你是今生最美的牽掛


估計你會覺得總是討好別人就是情商高,大家會越來越喜歡你,喜歡聽你說話。

其實呢,這恰恰是情商低的表現。凡事有個度,你過度討好容易讓人知道你這個人有心機,當別人覺得你故意接近有潛在目的時,你得到的只會是別人無形的防備。


我們應該聽過這樣一句老話“一粒米養一個恩人,一石米養一個仇人。”你偶爾的討好會讓人感覺你這個人有熱情,會做人;你經常如此,你的討好會變的一文不值,枯燥乏味。因為我知道,不管我做到好與不好,你都會來說好話,誇讚說多了,就失去了它的作用。


討好要適量,過度就會變得廉價。經濟學上有就好大家都知道,物以稀為貴。反過來說,就是,多了便宜的意思。

如果你有這樣的心態

我建議你應該在你身邊的人還沒有覺得你這個人愛討好人時,趕緊改變,收起你那奉承的心。即使你沒那麼多心眼,你只是希望大家能好好相處。如果你的性格眾所周知,你不要突然就不討好了,因為這樣只會讓別人覺得你肚子裡可能正憋著壞水。你要逐漸減少討好次數,耐下心,慢慢來。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

你可以理解他,但是一定要有防備,甜嘴辣心的人自古至今都不少。你可能會說我想多了,但我的意思是防備,不是排斥。你可以聽他的話,但是不可以相信。因為他說的這些都是逢場作戲,你要陪他演好這場戲,人生艱難,不要拆穿。做好自己,只要自己沒有壞心腸就行。

期待大家點擊“關注”,我是生活領域創作者,我們一起體會生活,感悟人生,剖析人事~歡迎下方評論和點贊。


菜鳥懂生活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總想討好別人,是想要得到別人的愛。

總想要討好別人的人,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到別人的愛,而想要得到別人的愛,唯有討好別人。這其實是來源於一種深入到骨子裡的不自信。

自信的人,他內在覺得自己是好的、有價值的、值得被別人愛的,他不用討好別人,別人也會來愛他。

追根溯源,還是得回到養育者身上。最理想的父母之愛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只要你是我的孩子,我就無條件地愛你,不管你長得美還是醜、聰明還是愚笨,我都無條件地愛你;而有條件的愛,是你表現得足夠好,我才愛你;你考試得了一百分,我才愛你;你乖你聽話你懂事,我才愛你。在有條件的愛裡,孩子必須做到父母的要求,才能得到愛,否則就得不到愛。對於嬰兒來說,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愛,他會感到極度的不安全,失去父母的愛對孩子來說最糟糕的境況即意味著死亡!所以在極度缺乏安全感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早早地成熟,會察顏觀色,會看人臉色行事,會處處討好別人,來得到別人的愛。

討好別人來得到愛,是一種不健康的愛,而健康的愛,是充分自愛,然後愛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愛。

想要改變討好別人來獲得愛,首先要自己先愛自己,無條件地愛自己。愛自己的獨一無二,愛自己的與眾不同。愛自己、接納自己,然後才能愛別人、接納別人。

做到愛自己不容易,從小事做起,在不傷害他人與社會的前提下,每天發自內心地做一件事情而不用在意別人,比如,買一件自己喜歡的小禮物給自己、在不需要時大大方方地拒絕別人、對自己積極關注,每天給自己寫一封信,來表揚一下自己做的好的地方,等等。久而久之,你會發現自己是如此值得被愛,你有能力也更值得被愛!這個時候,你就完全忘記討好別人了。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總想著討好別人,為的是樹立一個好媳婦形象

我不是什麼行業的學者專家,也不屬於文化高層次的人,但是,關於"總想著討好別人,這是一種什麼心理?"這個問題,我有話要說.

針對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都可以隨手羅列出一二三,現在,我就從我個人的親身體會,就寫一種心理:總想著討好別人,為的是樹立一個好媳婦形象.

LG家是個大家族,家公共有六個兄妹,我家公排行老四,因此,我們的長輩可不是一般的多.其中,屬我們家的關係最複雜,我原本的家婆很早就去世,據說是因為計劃生育手術後遺症.現在的家婆是後媽,因為後媽是孩子們都長大了才進的家門,所以家裡關係一直緊張.據說我結婚當天,我家婆曾楊言要讓我們當眾出醜,曾嚇壞我們這幫親戚,幸好這事情最終沒有發生.婚後,我們沒住一起,關於那些流言蜚語,我自然也不理會.初進這個家,我就一心想著如何樹立一個好媳婦的形象.

1.家婆在眾親戚面前,說我老不叫她,我後面不管在什麼場合,叫她總用第四聲;

2.家婆多次在眾人面前詆譭我的形象,我當沒聽見,不吵也不鬧;

3.婚後半年,家婆向我們要回結婚時支援我們的一萬塊錢,當時還了錢,身上只剩300塊;

4.家婆不肯讓家公幫我任何忙,我要去見工,家公偷偷來幫我看了一會小孩,聽說回去被罵了;

5.我生小孩的時候,家婆一次都沒來過,滿月當天,我扯上LG,去叫她吃飯,還被罵了回來;

6.節假日的時候,我主動做好吃的,送給眾親戚品嚐;

7.伯父叔堂家裡聚餐,我總是第一時間到位,幫忙洗菜,做飯,飯後還搶著洗碗,拖地;

8.眾親戚只要向我提出幫助的請求,會的,我主動,積極,不會的,我更加主動,積極的去尋找方法.

就這樣,結婚頭兩年,我上班,帶小孩,LG在外地工作,幫不上什麼忙,為了討好這幫親戚朋友,為了樹立我良好的好媳婦形象,我幾乎炸光了所有的業餘時間,活得不能自己.每次休息時間,都會有人打來電話,叫我做這做那,心裡即使有一萬個不願意,但還是虎皮笑臉的滿口應承,就怕我的一個拒絕,而毀掉我一直以來努力經營的形象,慢慢的,我開始心煩,心累,心痛,心情差...

於是,我學會了拒絕,

1.遇見家婆時,我當沒看見,擦身而過;

2.不去家婆家裡,只告訴孩子,爺爺很疼愛他,,從不提有奶奶這回事;

3.親戚提出幫忙的要求,會的,給予幫助,不會的表示幫不上忙;

4.伯父叔堂聚餐,有時間就去,沒時間就不去;

5.提前安排好自己的業餘時間,週末帶孩子戶外活動,

自從學會了拒絕,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輕鬆了,不再活在虛擬的世界裡,而是真真實實的做回自己,這種感覺太好了!

漸漸的,也發現,親戚朋友也並沒有因為我的拒絕而疏遠我,反爾每次溝通時,我感覺到了對方對我的尊重...

有翻閱到這個回答的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歡迎留言,我想沒有誰比我更懂你!


自流量生活


來訪者來信

容安老師,您好!

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被忽視的那一個,好像所有人都看不到我。從小我就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更疼愛弟弟,根本不關心我。7歲那年,有一次我發燒40度整整在床上躺了一整天,奶奶竟然不知道……

我總是試圖引起別人的注意,可是真的、真的、真的沒有人認真聽我說話,好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不會在我身上停留。在辦公室裡好像沒有我這麼個人一樣,我試圖融入大家的對話,可是都失敗了,我就是那個異類…

有時候,和別人相處,別人會給我臉色看(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敏感),我不敢反抗,不敢表達我的不悅,我只能試圖去討好,哄對方高興,如果對方給我一個笑臉,我就會開心一整天。如果對方對我很冷淡,我就會一直想我怎麼做才能夠讓TA對我表現出友好…

其實有時在想,影響我情緒的那些人對我而言並不一定是很重要的人,我為什麼如此重視他們的感受呢?

我不敢跟別人吵架,別人對我大喊我就想趕緊討好TA,平息這場戰爭,但我的內心很不甘心,覺得是被人欺負了,但是爭吵的當下我真的不敢也做不出反抗的行為,甚至都不敢大聲說話,只想著怎麼做能讓對方別再喊了…

我活得好卑微…

容安老師,我是不是討好型人格嗎?可以幫幫我嗎?幫我走出這種人際困境。

受傷的小妖精

“被看見”是很多人一輩子的追求。“被看見”意味著存在感,存在意味著對他人和世界產生影響,意味著自身價值的實現。當我們在群體中不被重視,內心就會產生懷疑,“我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裡?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正如“小妖精”在信中寫到,她無法融入群體,感覺到自己是異類,異類意味著對他人沒有價值,沒有價值就不會被保護,失去群體的保護,個人的生存將受到極大威脅。所以,當人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時內心就會產生深深的焦慮,那是一種生存焦慮……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會過分在意他人的感受,擔心別人不開心,總是要不自覺的取悅他人,甚至是犧牲自己的感受來讓別人覺得舒服,不會拒絕更不會提要求。然而討好型人格的人並不是“以他人高興為己任”的,討好會讓他們陷入深深的自卑當中。就如信中所說的那樣,她會因為別人的一個笑容開心一整天,也會為別人的冷淡毀掉自己的大好心情。她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覺得自己“活得好卑微”……

討好是從小學習到的一種生存手段,大多數討好型人格的人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關注。小時候我們依賴撫養者的照顧才能生活下去,撫養者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TA高興,我們就會開心,TA冷淡,可能我們的溫飽都得不到保證。小時候我們體會到的冷漠與忽視對我們而言是一種生與死的挑戰,我們太害怕這種感受了,所以要表現得乖,表現得討喜,這樣就可以多獲得一些愛與關注,我們就會多一些安全感。於是討好成為了保證我們能夠生存下去的手段,儘管我們已經成年,然而內心的小孩還是那麼脆弱、缺愛、渴望被關注。

不討好是要付出代價的,你真的準備好了嗎?不討好就要做自己,做自己的時候就無法顧及他人的感受,那麼就會面對他人對你的失望、不滿甚至是憤怒。當這些在你們的關係中呈現出來的時候,你能做到虛懷若谷、熟視無睹嗎?內疚、焦慮會不會將你淹沒?從小以討好來博得撫養者的愛和關注,這裡面的邏輯已經非常清晰“只有讓別人高興,我才不會被拋棄”,對於被拋棄的恐懼會隨著你做自己洶湧襲來,你真的能夠堅挺住嗎?小妖精”之所以害怕和人吵架就是因為無力面對他人的憤怒,也許在她的內心深處,有個聲音一直在喊“人家生氣都是因為你不好!惹別人生氣就會被拋棄!”,生活在這樣的聲音中,怎麼能夠有膽量和他人爭吵呢?只能儘快討好來平息對方怒火,彷彿只有對方不生氣了、不喊叫了,世界才能重新擁你入懷……

總是糾結於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是一個極度內耗的過程。這幾年的諮詢中,很多來訪者都糾結於自己的討好型人格,每天都在討好,每天都在後悔討好,每天都在思索怎樣才能不討好…窮思竭慮。我們體會這些感受、思考這些問題所消耗的心理資源遠遠大於討好本身。其實,人們真的妖魔化了討好這件事。討好型人格作為一個新鮮而又略帶專業色彩又不失受眾的名詞就這樣廣泛而又深刻地影響著廣大吃瓜群眾…

討好是潛意識為你做出的最經濟的選擇。就像電流會自動選擇阻值較小的支路一樣,潛意識會幫助我們選擇最有利且最“節能”的行為方式。我們之所以一直不喜歡自己的討好,卻一直不自覺地討好,一定是因為討好給我們帶來了好處。畢竟討好對方就能夠確定對方不會離開你,你也不必經歷分離帶來的失望與焦慮。相比討好後的糾結,不討好帶來的對於關係的失控感、被拋棄感、罪惡感、內疚感、焦慮更加讓人望而卻步,不敢輕易嘗試,

討好本身沒有什麼不好,反而是多掌握了一種生存技能,也讓自己生活在如此繁雜的世界中對於人與人的關係有了一份掌控感。但是如果一直糾結於該不該討好?如何能夠不討好就會得不償失了。“度”這個字真是博大精深,放之四海皆準~~~

讓我們安於討好,愉快地討好,不糾結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討好~~~


容安心理psy


“討好型人格”,其實只是一個文學表述手法。

在心理學的人格劃分裡,沒有一個“討好型人格”。

也就是說,討好,不僅僅存在於某一類人的生活裡。而是,在任何人的身上,都會存在。只是程度不一。

討好,是你生活中的關鍵詞嗎?

如果討好的程度過重,那麼它就會給你的生活帶來負擔,你會感覺,你活不出自我,沒有界限,總是在意別人的感受和情緒,卻無法保護和表達自己不同的感受和立場。

但是,去討好的人,並不是一個受害者。

是被討好的人在索取嗎?很多時候並不是,而是討好者會像上了發條一樣去一個勁地“照顧對方”。

那麼,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我要去討好別人呢?

其實是因為在意他人的感受,所以潛意識裡想要討好對方。

一個時刻討好別人的人,會生活得很疲憊,因為他太過在意別人的感受而忽略了自己。


為什麼呢?

我來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是一個非常好客的人,邀請一個新認識的朋友到你家來玩。

那個朋友是個小心翼翼,戰戰兢兢的人,她到你家之後非常的拘束。

她也特別的敏感和仔細,看到了你的沙發特別乾淨,便不好意思坐在上面。

你看到她滿頭大汗,遞上一杯水的時候,她說不用不用,我不渴。

她想去廁所,憋了很久之後,才不好意思的問道:能不能上你家的廁所?

想象一下跟這樣的朋友相處,你的感覺會是什麼樣的?你會不會覺得這個人客氣得有點過分了?

你的那種體驗不會是非常愉悅的,甚至可能下一次你都不想邀請她過來了。這種小心翼翼就是有些過分了。

從心理動力來看,其實她跟你建立的關係是一種討好的模式。

<strong>

她要討好的是一個嚴厲、苛刻的人,所以當她用這種方式對待你時,其實是扣了一頂帽子給你。

潛臺詞就是你是一個冷酷的、苛刻的、嚴厲的人,而你不是一個這樣的人。

這頂帽子扣在你頭上,就像一盆髒水潑在你身上,你洗也洗不清。

這個時候,你體會到了被誤解的感覺,卻又無從辯解。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討好者,那麼可以嘗試著先悅納自己,對自己提出真誠的訴求。


很簡單,當你覺得很累的時候,就告訴自己:“你現在累了,需要休息一下。”當你不願意約會時,就告訴自己:“不見的話也沒有太大的問題,那我就在家裡休息。”當你特別渴望某樣東西時,就告訴自己:“你值得擁有。”


< The End >

作者介紹 :胡慎之,知名親子關係專家,向日葵心理創始人,向日葵爸爸。《胡慎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新書《陪孩子度過生命第一個三年》、《父母的教養,孩子的成長》京東噹噹熱銷中。

胡慎之心理


前一段時間,少年成名的蔣方舟在《奇葩大會》中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治癒討好型人格的經歷,大家紛紛直呼被戳中。總想著討好別人,可以歸因為自己的討好型人格。在有書君看來,其實都是太渴望別人能喜歡自己了。



討好型人格是什麼鬼?


日本小說家大宰治在《人間失格》這樣描繪這種心理:“我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別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可心裡頭,卻是拼死拼活,在凶多吉少、千鈞一髮的高難度下,汗流浹背的為人類提供最周詳的服務……而且,無論我被家人怎樣責怪,也從不還嘴。只要被人批評,我就覺得對方說的一點都沒錯,是我自己想法有誤。因此我總是黯然 承受外界的攻擊,內心卻承受著瘋狂的恐懼。”



不愧是大家,描繪的惟妙惟肖,直擊心底。


有書君的一個高中室友,大家叫他大琦。大琦心地善良、有求必應、很懂得換位思考,生怕給別人帶來麻煩,總是把“不好意思”、“謝謝謝謝”掛在嘴邊,格外在乎別人對他的評價,總希望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一旦發現誰可能對他有意見,心裡想著要和這個人幹架,然而表現出來的卻是各種討好。他為此很苦惱,明明想活的瀟瀟灑灑,但就是畏畏縮縮。



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他從不表達自己的真正需求。大琦家崇尚“貶低式教育”,從小就是在爸媽口中的“笨”、“沒出息”、“你看看老誰家的小誰”中度過,大琦很少能夠得到父母的誇讚,但又是那麼渴望被認可。直到高考前夕,學校要求寫一份評價手冊中的家長寄語。在臨近上學前的那一刻他才怯生生的把手冊交給父親,父親寫完他接過合上迅速轉身下樓,可還是沒有忍住打開看一下父親究竟寫了什麼。有一句話大琦說他永生難忘,父親寫道:“爸爸媽媽雖然總是打擊你,那是希望你受到“刺激”會更加上進……其實在爸爸心裡,你是最優秀的,你永遠是爸爸的驕傲。”


是啊!誰人家父母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越來越優秀,只不過用錯方式罷了。懼怕在陌生人面前表達真實情緒的大琦,在沒走出單元門就已經哭到“就算全世界都在看我哭也無所謂”,彷彿突然放飛自我,所有積壓在心底的自卑和否定都得到釋懷,瞬間一身輕鬆。他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讓別人高興,卻弄丟了自己的快樂。



大學裡的他,試著從小事做起,關注自己的需求。例如和朋友出去吃飯,點兩道自己喜歡的菜,也能開心一整天。也試著不再唯唯諾諾、曲意逢迎,努力提升自己。


有書君後來問過大琦一個問題:不取悅,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大琦答:是活在自己的專注裡,求同存異。對不相干的人,不在意;對不善良的人,不理會;對不理解的人,不糾結。



聽後有書君突然很想從“彪形大漢”秒變小女生做雙手托腮星星眼狀,覺得大琦說的很哲學又很詩意。而有書君只想到之前很熱的一句話:不虧待每一份熱情,也不討好任何冷漠。



有書君想說,不要試圖把自己打造成一件看似十全十美的商品去期待著消費者的零差評。其實啊,當你自身變得有價值時,不用刻意討好,別人也會喜歡你,就像蔣方舟所說:任性,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自我適應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只做輕裝上陣的自己,討好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希望你也能卸下厚厚的“裝”,迴歸純粹。



最後,有書君想把《小王子》中的一句話送給你——

“星星發亮是讓每一個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星星”。



有書快看


職場上,總是有一些人喜歡討好別人,特別是熱衷討好領導。今天給你拿個這個,明天給你送個那個。從沒有自己的觀點,別人無論說什麼,都是好好好。別人哪怕對自己不恭或者不公,既不敢反駁,也不敢發火。這在心理學上說,屬於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為什麼會喜歡討好別人呢?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能力不自信。自己沒有一技之長,在職場中沒有核心競爭力,總是擔心失去工作,為了保住飯碗,就會不由自主地去討好別人,目的就是混一個好人緣,增加自己的印象分。

二,性格懦弱。有的人性格比較懦弱,總是感覺自己處在弱勢地位,時刻擔心別人會欺負自己。為了自保,就會刻意地去與同事和領導打好關係。別人無論說什麼,都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一味地迎合別人。

二,做人圓滑。還有的人,做人比較圓滑,屬於見風使舵,八面玲瓏型。這些人奉行多交友不樹敵的做人原則,跟誰都能打成一片,你喜歡聽什麼他就說什麼,時不時地奉承你兩句,在別人看來就是在討好人。

三,功利心太強。最後這種人就比較有心機和城府了,他們功利心比較強,比如想當官,於是就會百般討好領導,有時也會拍拍同事的馬屁。目的就是處好人際關係,為自己的事業發展鋪路!

無論是哪一種類型的討好別人,其實都是不可取的。一旦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很容易招致大家的反感,對自己的職場生存和事業發展起到不好的作用。一個人,想要在職場走的更好,還是要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人只有自尊,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1.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關注和點贊一下,謝謝

2.如果喜歡職場和管理知識,關注本號閱讀相關文章!


管理那點事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得不去討好別人,為了討好別人,不得不低三下四,所以大多數人是有目的地討好別人的,但有些人內心總是想著討好別人,哪怕自己沒有任何的目的,這是為什麼呢?這是一種什麼心理呢?


第一種情況是對人際關係的渴望,想要結交朋友。


可能自己不太會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但又想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希望能夠融入其他人的圈子中去,就會一味地討好別人,儘量滿足他們的要求,覺得讓他們開心滿意了,他們就會很樂意跟自己交朋友了。

第二種情況是養育者是嚴厲苟刻的。


從小到大,養育者為了讓孩子能夠達到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會對孩子提出各種嚴厲要求,全然不顧孩子的感受。


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內心就會不自覺地想要去討好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一心只為他人著想,很少會為自己打算,對別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儘量去滿足。


第三種情況是不夠自信,有點自卑,認為自己一無是處。


由於自卑,所以看不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其他的能力,就表現得有點懦弱,內心想要別人保護自己,為了別人能夠保護自己,在自己有困難時能夠及時地向自己伸出援手,就會千方百計地去討好別人,為的就是想得到他人的幫助和保護。


靠討好別人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是不牢靠的,是很脆弱的,因為現在是個利益化的時代,人人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既然你如此討好人家,滿足人家的要求,那人家就會“假裝”跟你做朋友,無非就是想得到自己的利益。


通過這樣的方式交到的真心朋友是很少的。因此,我們不要總是想著去討好別人,要學會建立良性的人際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END——



你討好過別人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為了生活,有時候確實不得已要去討好別人,但如果根本不用求人卻偏要去討好,那就是心裡下賤了,好聽點叫阿諛奉承。

1.生活很美好,我們要努力掙錢,結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因為人生苦短,需要我們好好經營。

美好的未來是需要自己去創造的,別人甚至很多人都希望你過得比如他,但所以會到處為難你,排擠你,讓你受盡冷漠。

2.確實,有時候困難了,需要幫助,迫不得已的要去求人辦事,就避免不了要去討好別人。

但做人要有原則,不可以違背良心,凡事觸碰底線的事最好別做,因為一旦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無數次接踵而來。

3.生活本來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忍一時嫌棄唾罵沒關係,但心要有方向,因為不是你去討好別人他就會幫你的,有的人會反其道而行。

我們對這種人要隨時提防,一旦給不了他想要的利益,他就會惱羞成怒,甚至反咬一口,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4.不管怎麼說,討好別人不代表失去底線,凡是有違道德和傷害他人的事千萬別去做,做人留一線,這是原則!


xianbo5201315


“總是想著怎麼讓別人開心,到最後往往會忘了自己該如何笑”,今天看到這句話,真的很適合送給那些總是一味想著討好別人的人。其實討好往往是表象,每個人討好的原因卻往往不同,有一些是出於善意,有一些是不懷好意。接下來分享比較典型的3種給大家:

一、天生缺乏安全感

有些人天生性格比較敏感脆弱,和人交往總是有一些自卑的情節,你和他交流稍微有一點兒變化口氣,他都會在想自己是不是那句話說錯了。

造成這種性格往往是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比如有的人小時候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太少,長大了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想引起別人的關注,不惜以討好的姿態去取悅他人博得他人的好感。

二、為人兩面派

<strong>這類人就是最遭人反感的一類了,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目的,比如職場當中領導周圍那些特別喜歡溜鬚拍馬的人。往往不惜以尊嚴來換取自己上位的機會,情緒往往切換的比遙控器還快,心機太深,你永遠看不透他真實的感受。

三、情商”過度”

這類人就特別有意思了,總是認為和人聊天就應該捧著對方,這樣才能夠換位思考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可是出發點是好的,往往在交往的過程中用力過度。

比如我有一個同事,有一次看到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紅色衣服,就說:哇,你這件衣服好漂亮啊。人家回了一句:能不能換一個詞兒?他說到:各種漂亮。面對他有些刻意又毫無靈魂的誇獎,弄得對方有點兒小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