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高通作為一家在芯片界一直處於領先地位的科技公司,在近年來受到的爭議一直不小。

從2007年開始,高通在全球各國都受到了反壟斷的調查,而根據昨日外媒的報道,歐洲常設法院對高通在歐洲的反壟斷案做出了最後的決斷,裁決高通在反壟斷案中敗訴,不僅需支付10億鉅額罰金,還要向歐盟的監管機構提供更多的運營數據。之後,高通也曾向這一裁決提出申訴,但最終還是被歐洲法院駁回。

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高通為了自身的利益對待手機廠商或者對手廠商一直都毫不留情,甚至會想要避免競爭的出現讓手機品牌簽下一些不太公平的條款,對於高通的芯片技術的優秀大眾一直都看在眼裡,但是對於高通的一些做法仍舊是值得商榷的。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對於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多多少少都有因保護本國的科技企業的利益的意味。這次歐洲對於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也是源於英國手機軟件製造商Icera被英偉達收購,Icera因2009年至2011年高通的不合理定價,致使該企業被迫退出芯片市場的競爭。

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無獨有偶,2016年韓國的公平交易委員會也對高通進行了長達14個月的反壟斷調查,最終裁定高通需要支付1億多韓元的罰金。這個調查的時間非常的巧妙,剛好是這一年三星的手機全部採用了高通的芯片,韓國反壟斷的訴訟就緊接著而來。雖然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證據表明這是韓國對於本國企業的保護,但是韓國的本地保護特色一直存在,即便是擁有三星、LG這些較為著名的手機廠商,仍然擔心被外來科技公司入侵。

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除卻這些外部因素之外,高通的一些做法一直被許多手機廠商所詬病,尤其是蘋果,即便是高通作為美國的企業,去年還是被美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以反壟斷名義告上了法庭。高通作為芯片領域的霸主,一直被傳出用停止供應的手段威脅許多手機廠商支付高額的技術許可費。在2013年高通就曾逼迫支付費用延長碼分多址,否則就停止對華為的芯片的供應,而聯想也有這樣的經歷。蘋果和高通也一直因為這樣的專利、技術許可費問題訴訟官司一直不停。

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如果只是極少數的公司或者是一兩個國家對高通的芯片專利收費問題而對他提出訴訟,還會認為是利益不和或者是高通在不同國家的佈局問題。但這近十年來的反壟斷訴訟高通一直層出不窮,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是否自己競爭方式出錯才會引來如此多的訴訟官司。

高通反壟斷案再敗訴,被要求支付鉅額罰單,不良競爭行為早應停止


如今現在市面上大部分的手機廠商都在使用高通的研發的芯片,而高通本身也在不斷的進步,仍舊在研發更優秀的手機芯片,它的實力毋庸置疑,完全沒有必要實施這些不良的競爭手段,即便是為了自我保護也需要考慮一下市場環境。和同企業比拼技術的優秀程度才是一家科技公司應該的競爭手段,一味的用價格、條約綁架手機品牌,排除競爭對手的威脅,實在是一個不可取的手段。現在蘋果公司不就因為與高通的官司而拖延了自身5G手機的發展,沒有辦法給消費者帶來好的手機使用體驗嗎?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高通都應該做出改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