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是掉進了思維陷阱,主控者是自己的思維繫統

情商低,是掉進了思維陷阱,主控者是自己的思維繫統

目前,我們對情商的界定是,“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將情商的五個方面又做了一個界定,分別為“瞭解自我、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識別他人的情緒、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把所有對情商的界定名詞綜合起來,就能發現這樣一條有關低情商思維路徑。

【一】因為不瞭解他人,所以對自己認識不夠


說到對自己認識不夠,很多人會覺得很奇怪,從一出生,自己就跟自己相處了,哪裡還會對自己認識不夠?而且,瞭解他人跟認識自己有什麼關係?其實,此處所說的關係是指,正是因為一個人跟自己相處的時間太長,長過任何一個人,但自己又同時在人很多的地方生存,這直接導致自己不知道自己在人群中的定位是什麼,也就是說,自己不會知道,自己的慣有言行模式是否會造成他人的困擾。而這種困擾是否會造成,別人對自己低情商的界定。

不瞭解他人的兩個原因●1、客觀上接觸少、思考少(客觀信息量不足)

這個客觀不僅僅是指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接觸到的跟自己持有不同思維邏輯的人,還指,通過間接經驗,看書也好,聽人說也罷,各種途徑能知道的,世界上,跟自己持有不同思維邏輯的人的存在。

現實生活中,有人很喜歡說,情商低的人跟孩子一樣,就是因為,人在小的時候,因為接觸範圍的狹小,在客觀上造成信息量不足,這直接影響了小孩本身對一些事情的判斷。而有些成人,雖然已經長大,但因為各種原因,比如,家長過度溺愛,造成其對外界客觀信息瞭解不夠,因此,呈現出一種情商低的狀態。

這種客觀信息量不足,並非其主觀意願上不願意瞭解。

●2、主觀上不願意深入(主觀屏蔽相關信息)

主觀上不願意深入瞭解的原因多是來自這人自我意識太強,而自我意識太強本就是自我認識不夠的表現。而自我認識不夠導致的自我意識太強又進一步固化此人不願意深入瞭解其他人的思維。

這個主觀,既是指現實生活接觸到的各種人,也是指現實生活中接觸到的擁有此類邏輯的書本、影視作品,以及現實生活中接觸不到,但電視上擁有此類邏輯的各種人。

【二】因不瞭解他人的情緒,導致自我管理失控


基於第一步中對於他人無論是主觀上造成的信息攝入不足還是客觀上造成的信息攝入不足,都直接造成因信息攝入不足導致的判斷失誤,這種判斷失誤,既有對他人的又有對自己的。

舉個例子

在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件很普通的事,有關於,要不要把閨蜜告訴自己的隱私告訴別人。通常來講,大家是認為不應該的,但是,被定義為情商低的人會認為,這又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於是,就任性地到處宣揚閨蜜的隱私,導致閨蜜跟其斷絕關係。此人不解,覺得閨蜜無理取鬧,不就是一句話的事兒嘛,竟然要跟自己斷絕關係,而且好像對方還特別委屈似的。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也沒有任何壞心眼。這麼一想,就越發覺得,閨蜜是一個小心眼,有心計的人。

因為,對方這麼一生氣,就讓所有人都指責自己了,而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也沒有想要害人,結果竟然是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越想越覺得崩潰,越崩潰就越覺得閨蜜不善良,就越覺得自己才是被傷害的那一個。越覺得自己被傷害,就越發憤慨,越覺得憤慨,就越討厭跟閨蜜性格一樣的人,於是,從主觀上就越會屏蔽此類相關信息。但是,當週圍人說其情商低的時候,此人出於自我保護,會直接拋出“我很善良”這個論點,掩蓋其傷人事實,放大其受傷事實。於是,惡行循環。

這個例子的這個人,其主觀和客觀,都造成了信息嚴重不足的事實,而信息嚴重不足又進一步造成了其判斷嚴重失誤,而判斷失誤又進一步造成情緒崩潰,而情緒崩潰又進一步造成自我管理失控。而自我管理失控又加劇主觀意願上的信息攝入不足。於是,惡行循環。

這個人,在最開始,認為,“閨蜜告訴自己的秘密就應該告訴別人”,這個觀念本身可能是客觀信息攝入不足造成的。也就是說,在其過往的經歷中,沒有“跟別人說閨蜜的隱私會導致一傳十、十傳百,最後會演變成很嚴重的謠言,而謠言本身的強大破壞力會傷害到閨蜜,甚至會影響到閨蜜正常的生活,嚴重的會危及閨蜜的生存。”等相關信息。

而造成這種錯位的原因,又離不開此人本身主觀層面的信息攝入不足。主觀層面,此人認為,閨蜜的隱私說出去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個大不了的是從此人的角度出發的,並不是從閨蜜的角度出發的。換句話說,就算真有什麼大不了的,那麼,這個大不了也是閨蜜的事兒,是影響不到自己的。自己大不了再換一個閨蜜,但閨蜜卻不能因為這個“大不了”再換一個身體和身份。

也就是說,這裡的情商低,是由共情能力嚴重匱乏造成的。只能想到自己的層面,想不到別人的層面。

【三】因沒辦法處理好人際關係,導致自我激勵失效,情緒崩潰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因為跟閨蜜關係決裂,周圍的人都說此人大嘴巴,儘管很多人都說,這樣挺好的,挺坦率的,挺真誠的,挺善良的。但是,不得不承認,更多的人不再跟此人吐漏心聲,導致此人越發覺得,自己的善良沒有得到回報。但,真的如此嗎?

現實中,很多人都喜歡真誠,但這種真誠,多數情況下是來自人性的窺探欲。可有可無,聊勝於無,茶前飯後,增進交流的談資而已。但是,絕對不會有人願意,成為別人的談資,除非這種談資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生存利益。否則,這種談資,只會變成一種無形致命的傷害。

上述例子中的閨蜜之所以跟此人斷絕關係,就是因為,此人將閨蜜的隱私公之於眾,讓閨蜜成為了眾人的談資,而作為談資之外的此人,可以藏匿於人群中,但,閨蜜本身,卻成為眾矢之的,而且,隨著討論的人越來越多,最初的一個小汙點,就有可能變成一個大謠言。

如果真要說背叛,那麼,首先背叛的人,是此人,而非閨蜜。因為此人出於跟另一些人人際交往的需求,將閨蜜的隱私拿出來作為談資,而不是把自己的隱私拿出來作為談資。也就是說,其後,周圍人對此人真誠善良的溢美之詞,其實是裹著閨蜜劇烈痛楚的下酒菜。

正是因為如此,眾人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不敢跟此人再交心,只會說,這個人挺真誠的,挺善良的。而這人本身,不肯承認對閨蜜的傷害,又聽到很多人說自己真誠善良,因此,出於自我保護,就會不斷用“我很善良”這種激勵語去激勵自己。

但是,在現實中,隨著與人的溝通交流,因為秉持的思維邏輯沒變,因此,縱使換了一個人,自己依舊會毫無顧忌地把別人的隱私說出來,而說出來依舊會傷害到別人,但因為自我保護機制的慣性使然,依舊用“我很善良”激勵催眠自己。

但是,一次又一次,別人與自己決裂,別人不與自己交心,這樣的打擊,導致“我很善良”這種激勵失效。

【四】至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相對完整的低情商思維繫統


【1】我的言行慣性會不會造成別人難受,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2】我依舊按照我的言行慣性來,別人難受了,周圍的人指責我情商低了。

【3】人際關係破裂,周圍人指責導致我也難受了,於是,為了不讓自己難受,我開始反思了。

【4】我反思,發現,我主觀上沒有傷害對方的意思,但客觀上造成了傷害。

【5】因為我主觀上沒有傷害的意思,所以,我很善良,我沒錯。

【6】因為我沒錯,我依舊按照原有的言行慣性來,這樣的話,我就不難受了。

【7】我又與很多人交流溝通,依舊使用的是原有的言行慣性,然後,又在客觀上造成了他人的傷害。

【8】有了第一次的經歷,保護機制啟動,我主觀上沒有傷害的意思,所以,我沒錯。

【9】因為我沒錯,所以我繼續使用原有的言行慣性。

【10】因為我沒錯,周圍人卻還要指責我,我很難受,所以,錯的是這個世界,不是我。

於是,惡性循環。

【五】改變方向:調整思維繫統


●【1】無主觀惡意≠善良,取消“我很善良”的盲目激勵。

善良是溫厚+無惡意,一般來講,一個人溫厚多半會沒有惡意,但一個人在一次行為中沒有惡意並不一定代表溫厚。因為溫厚是無意識的長效性的,而無惡意是有意識的短效性的。

通過上面的低情商思維繫統,我們會發現,形成該思維繫統的關鍵點,有一個就是錯誤地把無主觀惡意等同於善良。並且,在此後的惡行循環中不斷固化這個邏輯,造成失去改變的意願。

●【2】改變結果導向路徑,增加壞的預設影響

就是,需要將“一件不好的事,發生在我頭上是天大的事,發生在別人身上,對我來講就是小事。所以,沒關係。”的思維路徑改變成“一件不好的事,發生在我頭上是小事,發生在別人身上,說不定就是天大的事。所以,我需要注意。”

即,不以我定義的好壞影響為標準,而是在做事之前,預設放大壞的長效影響和破壞力。當預設到很不好的結果,自然就不會去做一些事了。

情商低,不是低在一種技巧上,而是低在一種共情上,無法瞭解他人的立場,因此,也就無法瞭解他人的痛楚。如果,不為自己找藉口,時刻從你我兩方角度去思考問題,體察他人的難言之隱,自然就可以提高情商了。高情商,本是一種溫情和關懷。失卻這種體察的溫情,單純從技巧上提高情商,只會陷入情緒旋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