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飛凱達葛炳灶:“輪轂大王”踏上智能製造新徵程

“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能夠做成一件事,其實就非常不容易了,特別是製造業一定要去持續地改善,一定要具備一種匠人的精神。”

——今飛凱達董事長 葛炳灶

今飛凱達葛炳灶:“輪轂大王”踏上智能製造新徵程

今飛控股、今飛凱達董事長葛炳灶

專注輪轂事業36年的今飛凱達董事長葛炳灶,正帶領企業以古老的工匠精神擁抱智能製造的新時代。

在近年來興起的智能製造浪潮中,今飛凱達不甘落後。2017年,公司鋁合金汽車輪轂智能製造項目被列入國家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今飛凱達正向創新型和智造型企業靠攏,希望成為國際一流的輪轂行業智能製造服務專家。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2019年2月份,今飛凱達宣佈發行可轉債募資3.68億元,投入到年產300萬件鋁合金汽車輪轂成品生產線項目、年產500萬件摩托車鋁合金輪轂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等項目中,進一步優化生產基地佈局,提升客戶服務能力。

從深陷虧損到行業龍頭

今飛控股(今飛凱達控股股東)前身金華車圈廠始建於1959年,改制以前它還是一家產品單一、深陷虧損泥潭的自行車車圈廠。1996年1月,金華車圈廠變更為今飛集團,後者1998年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造,並於2011年更名為今飛控股,其輪轂業務後來基本由今飛凱達承接。

在國內輪轂行業排行榜上,“今飛”品牌名列前茅。作為公司的精神領袖,葛炳灶帶領企業由弱到強、由小到大,也成就了自己“輪轂大王”的美名。

1983年,20歲的葛炳灶從浙江工業大學畢業後分配進入金華車圈廠工作。當時國內還沒有摩托車、汽車工業,這家國企的主要業務是為鳳凰、永久等自行車廠配套生產自行車車圈,葛炳灶坦言,進入該廠的最初目的是單純的學技術、學知識。由基層做起,葛炳灶從普通工人、車間副主任、車間主任一路走到了副廠長的位置。

今飛凱達葛炳灶:“輪轂大王”踏上智能製造新徵程

80年代的金華車圈廠

國企改革熱浪掀起的90年代,浙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走在了全國先列,而年虧損超過500萬的今飛集團幾乎是最後一批進入改制階段的企業。1998年該集團改制時,葛炳灶被推舉為董事長兼總裁(今飛凱達成立後兼任董事長至今),他接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讓企業生存下去。

隨著摩托車工業和汽車工業在中國的逐漸發展,今飛集團的業務也從單一的自行車車圈向摩托車輪轂和汽車輪轂延伸。葛炳灶當時認為,即便能夠接下全國50%的車圈業務,訂單金額不過兩三億元,但如果進入產業全球化的摩托車、汽車工業,其輪轂的全球市場容量將是百億、千億級別。

不過,產品線擴展、進入全球市場與同行較量,意味著客戶對產品的技術、質量要求更高。多年的基層工作,讓葛炳灶深知製造業企業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你沒有對企業的各項工作花心思,包括產品、技術、研發、管理等,很難把它們一天就做好,它確實是需要不斷地堅持、堅守。”一年365天,葛炳灶把絕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公司,與員工一起“對企業進行方方面面的討論”,貫徹落實各項措施,逐步解決產品、技術出現的各種問題。

“因為我是理工科院校出來的學生,可能對技術的理解更深刻一點。我們前期是靠規模、靠投資發展,但企業的真正強大是通過技術能力、研發能力、創新能力來體現的。”在葛炳灶的帶領下,今飛凱達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國家認可實驗室和省級汽摩配技術研究院等研發機構,建立了車輪專用研發試製平臺。截至目前,公司共擁有230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80項,外觀專利133項。

除了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技術實力,葛炳灶在戰略佈局上也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圍繞資源和市場建工廠。在雲南、寧夏、貴州等鋁資源、電資源、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建廠,提高了成本競爭力,替代以前規模化生產降成本的模式;在泰國、印度等國家建設工廠,則是看中美國、歐洲、俄羅斯等消費市場對泰國相關行業零關稅的優勢,以及印度汽車市場的巨大潛力。

目前,今飛凱達已完成了輻射全球的鋁合金車輪製造基地佈局,為其後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公司已有四成營收來自海外市場。在OEM市場(整車配套市場),它與長安汽車(000625)、東風汽車(600006)、神龍汽車等國內知名汽車整車製造商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配套關係;在AM市場(售後服務市場),其產品覆蓋了北美、歐洲、日本、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在摩托車鋁合金車輪領域,今飛摩托車鋁合金車輪與國際、國內各主流摩托車品牌相配套,包括國外的印度本田、印尼鈴木以及國內的大長江、五羊本田等。

葛炳灶透露,未來將考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歐美國家建設工廠或銷售公司,以達到為更多頂級品牌配套的目的,以更加紮實的基礎和根基,提高整體競爭力。

隨著近幾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領先的製造業企業開始向智能製造轉型。葛炳灶認為,智能製造的意義在於裝備、運營和工藝技術的數字化,今飛凱達智能生產線正是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降低勞動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生產線向資源、市場集中地轉移,今飛凱達的大本營金華則成為企業“大腦”——技術中心的所在地,其研發的方向將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及輪鋁輕量化趨勢。“我認為目前全球的汽車工業向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應該是持續的、也是不可改變、不可逆轉的。”葛炳灶判斷,2019年輪轂行業洗牌加速,四流品牌將被淘汰,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而今飛凱達該做的就是繼續打造高質量產品、繼續圍繞新能源汽車“做文章”。

認準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葛炳灶已深刻認識到行業的需求:“新能源汽車對零部件的要求就是高強度、輕量化,今飛凱達將從輪轂產品的材料改性、機械結構來改變產品的質量,鋁材料的輕便將可以大幅降低整車重量,市場前景廣闊。本次融資的可轉債項目將達到擴充產品線、增強生產線研發、轉變資產結構以及開發新技術等目標。”

勤奮和專注——“輪轂大王”的百年老店設想

在今飛控股擔任董事長20年,葛炳灶留給同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在工作的大部分時間穿著工作服深入一線,希望通過以身作則帶動全體員工遵守企業制度。“規則和規範講得再多,也沒有親自帶頭起的作用大。”他特別看重製度和規範的建立,“一個公司要走得更遠,規矩意識、標準意識是最關鍵的。今飛凱達很早就推行制度化、流程化管理。製造業產品都有其質量標準,從一個員工的行為準則,到整個產品的工藝技術標準,還有設備的維護標準等等,製造業企業必須堅持這樣的基本原則,基礎工作如果抓不好,就談不上企業的發展壯大。”

嚴格要求員工的同時,今飛凱達也盡力為員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公司推行合夥制,打造員工的創業平臺,希望能夠吸引人才的到來,這也是其延續生命力的重要舉措。

今飛凱達葛炳灶:“輪轂大王”踏上智能製造新徵程

葛炳灶介紹,去年開始公司推行車間一級或者分廠一級合夥人制,班組一級成為經營單元細胞,改變原有的監督和激勵機制,讓核心員工也變成企業的老闆。“特別是上市以後,資本市場更為吸引人才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的管理機制都應該在不斷地摸索、完善,這樣才能夠適應企業的發展需要。”對公司的行業地位、產品定位、員工素質等進行多維度分析後,葛炳灶將上述因素有機結合,激發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建立商學院、打造應有的創業氛圍,形成創業文化。

在製造業深耕數十年,葛炳灶深知保持勤奮對於企業成功的要義。“不管困難期還是順利期,堅持不懈地奮鬥是非常關鍵的,公司是幾代今飛人保持艱苦奮鬥的品格傳承下來的。”60年間的生存問題、日常困難,都在今飛人的共同努力下被逐一化解。

對於難題的解決,葛炳灶頗有心得:“我認為困難肯定在不同階段都有,市場、技術、資金等不同時期都會出現困難。今飛有一句口號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企業基本面仍然良好,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去分析、爭取,困難都能解決。但如果失去了信心,或者畏首畏尾,可能前期努力都會付之一炬,關鍵在於我們自己的精神狀態。戰略選擇不要發生錯誤,戰術層面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努力得到解決。”

如今,今飛凱達生產的鋁合金車輪產品覆蓋了汽車、摩托車、電動車等車輛,產品結構從中低端到高端產品一應俱全,可以滿足市場對不同種類和不同檔次產品的需求。 “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能夠做成一件事,其實就非常不容易了,特別是製造業一定要去持續地改善,一定要具備一種匠人的精神。”今飛凱達在產品品類上的不斷豐富,正是葛炳灶對“工匠精神”的最佳闡釋。

今飛凱達葛炳灶:“輪轂大王”踏上智能製造新徵程

種類繁多的輪轂產品

憑藉著對輪轂事業的熱愛、對技術創新的執著、對工匠精神的堅守,葛炳灶正帶領著今飛凱達朝著百年老店的目標邁進。對此,他同樣有著充分的信心:“從產業角度出發,輪轂是剛需產品,具備市場價值,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只要我們內部把企業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做,接班人一代代傳幫帶,傳承企業經營的良好基因,發展100年也不是什麼夢想,我認為應該是完全可持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