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連 此時無聲勝有聲

四月的上海,春意盎然,繁花似錦。市信訪辦105接待室流淌著暖暖的春意,這裡正進行著一場看似普通而又特殊的接待:來訪的陳先生、孟先生是兩位聽障人士,接待的是市信訪辦人民建議徵集處工作人員,邊上還有一位“手語翻譯”。

來自無聲世界的建議

近日,陳先生、孟先生等200餘名聽障人士寫來聯名信,反映溝通障礙給他們的工作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求職面試,聽障人士處處碰壁;公共服務辦事窗口,聽障人士往往無功而返;因為溝通障礙,聽障人士很難進心儀的養老院……聽障人士對手語翻譯有著強烈的需求。陳先生、孟先生在信中講到:習近平總書記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都不能少。上海要創造高品質生活,聽障人士也一個都不能少。來信就加強手語翻譯培訓、建立手語翻譯服務中心等提出建議。

源於不忘初心的回應

收到陳先生、孟先生等聽障人士的來信後,人民建議徵集處立即向辦領導作了彙報。市信訪辦主任王劍華認為信中反映的問題有一定道理,提出的建議也很有現實意義,指示人民建議徵集處抓緊時間與建議人溝通聯繫,適時接待一次,進一步深入瞭解相關情況。根據辦領導指示要求,按照來信中“發短信聯繫”的提示,徵集處工作人員發出了第一條短消息,詢問如何進一步溝通。陳先生、孟先生馬上回了短信,同意面談一次,同時試探性提出能不能有“手語翻譯”在場。緊接著,陳先生、孟先生又發來短信,問手語翻譯是誰,要求專業翻譯當面交流,希望給予理解和支持。就在這一來一回中,根據辦領導指示,工作人員已經安排好接待時間和地點,並且落實了12345市民服務熱線手語視頻工作人員參加接談。

“心”“手”架起溝通的橋樑

週四一早,陳先生、孟先生如約來到市信訪辦來訪接待大廳。一見工作人員,他們立刻豎起了拇指,反覆表達內心的感謝與誇讚。坐來下後,建議徵集處工作人員詳細詢問了當前手語翻譯培訓使用的現狀,聽障人士對手語翻譯的期待,以及他們作為最直接的用戶,就手語翻譯服務有哪些建議。交流的過程中,陳先生、孟先生激動不已,他們表達了三個“沒想到”:沒想到他們的建議這麼快得到回應,沒想到市信訪辦就有手語翻譯提供服務,沒想到政府部門能坐下來,和他們面對面深入交流對手語翻譯服務的看法。溝通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藉助語音軟件,將講話內容即時轉化為文字,通過文字的方式進一步方便交流。一個半小時的溝通,氣氛和諧、討論熱烈。陳先生、孟先生多次用手語表示:你們很好!你們很熱心!你們很有思想!臨近告別,他們雙雙翹起大拇指,微微彎曲兩次,再次表達內心真誠的謝意。

一場看似普通的接待,切實踐行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帶著感情和責任為民解難、為黨分憂”的要求;一個多小時的“無聲”交流,優美嫻熟的手語,勝過千言萬語,架起了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接待結束後,王劍華進一步要求,全辦黨員幹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從辦理好每一封來信、接待好每一個來訪做起,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忠誠履職、擔當盡責、創新作為,為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作出應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