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4月12日,《貴州日報》將鏡頭對準易地扶貧搬遷最前線,講述搬遷戶“搬”進了新房子,而且“遷”出了好日子。並用“住得放心、充滿信心、過得舒心、生活安心、堅定決心”五個“心”,展現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交出的“暖心答卷”。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4月11日,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第二調研組來到黔南州惠水縣經開區明田安置點觀摩

四月芬芳,大地吐綠。4月11日上午,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現場會在貴州拉開序幕。來自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及部分省(區市)相關單位的嘉賓、代表們,分赴我省安順市、銅仁市、黔南州、黔東南州等地進行現場調研。

短短一天時間,到小區看搬遷,進社區看服務,走企業看就業……滿滿的行程,滿滿的收穫,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成果給代表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熱情點贊:貴州全力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不但讓搬遷戶“搬”進了新房子,而且“遷”出了好日子,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用心服務 讓搬遷農戶儘快融入城鎮

“過馬路,一站二看三通過”“如何防盜防騙”“教您安全用電”……4月11日上午,調研組走進大龍經濟開發區德龍新區安置點為民服務中心,“村民向市民轉變第一課堂”裡,各種貼心知識服務,讓代表們紛紛稱讚。

“搬遷戶搬到新家後,村民如何變市民,‘第一課堂’是第一步。”當地幹部介紹,德龍新區為民服務中心設立了2個社區居委會,幹部16名,開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戶籍辦理、培訓就業、水電訊等綜合服務窗口,全力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融入城鎮新生活。

湖南省發改委副主任周震虹評價說,村民變市民的“第一課堂”對搬遷戶來說很管用,體現了政府的服務非常用心,細緻入微。

在惠水縣經開區明田安置點搬遷戶吳慶華家中,牆上掛著一組對比照引起了代表們的關注。一張是吳慶華搬遷前的居住地——破破爛爛的老房子,一張是如今他居住的地方——搬遷後的新房。

“搬遷後的生活環境真是大不同!我在小區裡當保安,每月有1700元的基本工資,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全家過上了好日子!”吳慶華激動地說。

在小區不遠處的中航工業貴州永紅換熱冷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49歲的搬遷戶羅王吉是第一批到這裡上班的搬遷戶。他喜笑顏開地說,當初搬出大山主要是為了孩子們能讀上書,現在學校就在社區旁邊,真是太方便了。

看著當地的搬遷戶過上幸福生活,山東省扶貧辦副主任張妍華向記者表示,明田安置點位於惠水經濟開發區的核心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就業有保障。“整個社區很大很美,我們從一張張移民的笑臉裡看到了他們的幸福。”

就業為本 讓搬遷戶對未來充滿信心

調研組來到普定縣新中田壩韭黃基地,田地間隨處可見農戶忙碌的身影,或施肥、或除草,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新中田壩韭黃基地是普定縣穿洞街道玉兔山安置點配套發展的產業基地。當地立足發展產業帶動就業,同步配套打造了種植面積達2300餘畝的韭黃基地,為搬遷入住群眾就近就業、創業等打好基礎,確保真正“穩得住”。

“為了確保產業種植快速推進,我們統一流轉土地,並結合種植區域實際,統一排水、栽種、施肥、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技術標準。”基地負責人王俊介紹說,對務工農民統一技能培訓,為後續自主承包經營管理產業打好了基礎。

甘肅省臨夏州扶貧辦副主任馮庶盛說:“通過觀摩調研,我們看到老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值得我們學習!”

“這裡是注塑車間,可以讓搬遷戶就近就業。”在大龍經濟開發區東億電器有限公司,打火機產業鏈帶動搬遷戶就業讓代表們感嘆不已。

“我一個月有3000多元工資呢!”正在工位上嫻熟操作的搬遷戶鄭霞介紹,她家原來在德江縣泉口鄉泉口村,去年7月搬到大龍後,不但有了新房,還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孩子就近上學的問題也解決了,生活就業都很方便。

貴州東億電氣實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打火機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的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現有32棟標準現代化廠房、員工2000餘人。

“目前,公司已吸納搬遷戶就近就業420餘戶,加上本地的貧困戶,一共招收850名貧困群眾就業。”公司負責人向代表們介紹,目前員工年收入不低於3萬元/人。公司全面投產後,將帶動更多貧困戶實現穩定持續增收。

“能致富,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的關鍵。”西藏自治區扶貧辦主任尹分水錶示,通過觀摩調研,無論是就業培訓,還是扶貧車間,都看到了貴州在產業、基礎設施配套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學習和借鑑。

雲南省怒江州扶貧辦副主任董鬱程表達了同樣的感受:“我們在調研點看到,貴州的易地扶貧搬遷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社區管理完善、治理得當,並且配有扶貧車間,這是穩得住、可致富的關鍵。”

五個體系 讓搬遷戶有家有業有幸福

“搬進新天地,遷出好日子”是安順市西秀區彩虹社區6000多名居民如今生活的真實寫照。而這一寫照的“底片”是彩虹社區這個科學選址、配套齊全、環境舒適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當天下午,調研組來到坐落於西秀產業園區中心地帶的彩虹社區,45棟1484套安置住房,容納了西秀區13個鄉(鎮)86個村1457戶6713人。

“‘彩虹模式’就是三新一引兩優化,以新起點、新天地、新生活為抓手,以黨建為引領,優化環境,優化服務。”彩虹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

今天,彩虹社區裡的啟新學校、幼兒園、醫務室、圖書室、警務室、社區管理服務中心、跟蹤管理服務中心等設施配套齊全,“彩虹模式”開啟了搬遷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在彩虹社區扶貧車間裡,52歲的張英燕正熟練地粘合微型喇叭,每個月2000元的收入讓她很滿意。“家門口的這個扶貧車間好,還幫助培訓。我們不但有了新房子、新工作,還有了新生活!”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的特色是整體搬遷,並按照新型社區整體規劃,多類型的配套產業和社會化的管理,對我們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很有啟發。”新疆自治區和田地區發改委黨組書記、扶貧辦主任尹如洪說。

位於凱里至三棵樹城市主幹道的上馬石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交通方便,幼兒園、廣場、籃球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安置點“出門六有”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的有效探索,獲得觀摩調研組代表們的讚賞。

“出門六有”,即小區內部有組織,一出門就可辦事;小區周邊有園區,一出門就可上班;小區就近有學校,一出門就可上學;小區門口有公園,一出門就可遊憩;小區附近有醫院,一出門就可看病;小區樓下有商場,一出門就可購物;小區門口有公交,一出門就可乘車。

凱里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出門六有”是構建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五個體系”在基層的探索和實踐,基本涵蓋了“五個體系”內容,做到了全覆蓋。

一天的現場調研結束後,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杜海洋表示收穫很大。在他看來,貴州的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之所以走在全國前列,可以歸納為力度大、配套全、標準高、成效好,群眾滿意度高。

青海省玉樹州副州長何勃說:“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政策把握準,實施效果好,我們真切地感受到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我相信,貴州搬遷群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點擊下圖看詳情↓


貴州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亮點多

省外代表齊稱讚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住得放心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構建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

充滿信心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構建文化服務體系

過得舒心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構建社區治理體系

生活安心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構建基層黨建體系

堅定決心

在貴州召開的這個全國現場會上,省外代表為何頻頻點贊?《貴州日報》用五個“心”帶你走進幸福畫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