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佈了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推薦名單,共175處不可移動文物,其中包括了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以及近現代歷史建築等。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揭陽入選的9處文物分別是:

賴長墓

西門許氏宗祠

舊寨陳氏家廟

百蘭山館

頂聯大夫祖祠

宋厝圍宋氏宗祠

鄒堂鄭氏宗祠與牌坊

海角甘泉

棉湖戰役東征軍指揮部舊址

至此,揭陽擁有省保達38處

揭陽風水塔

涵元寶塔也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下面是入選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揭陽文物相關信息

01

普寧市賴長墓

賴長(1833—1884)字雲亭,普寧縣奇美村人。清咸豐三年(1853)投身清軍,先後跟隨曾國藩、左宗棠征戰,攻打太平軍而升至副將,接著因消滅太平軍將領汪海洋、奪嘉應州(今梅州市),加總兵銜,暫代閩浙督標左營參將。精研槍炮,建列有一支新式槍炮裝備部隊,稱“安武軍”。後來又在鎮壓陝甘反清回民武裝、打敗攻佔新疆伊犁的沙俄侵略軍、總管制造局事務,成功研製合格的西洋式後膛槍炮,並裝備清軍等等屢立了卓著軍功。賴長受賞賜“頭品頂戴”,光緒十年(1884),授提督銜。侍郎許應書上書推薦,授其為福建船政。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賴長在中國近代史上開創了"四個第一"

(一)軍火工業,在福建創辦"機械製造局",中國人第一個製造出新式後膛槍炮

(二),民用工業,在蘭州創辦;"機械織呢局",是中國人第一個用機械製造獸毛原料的呢絨紡織品.

(三),在蘭州第一個發明吸水龍(抽水機)

(四),在蘭州第一個發明人力驅動滅火器,首創機械滅火.賴長為國家的統一與民族工業發展屢立奇功,是國家難得的善於搞各種工程人物人才。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賴長墓位於普寧市麒麟鎮樟崗村虎地山,東經116°20′15.1″,北緯23°23′58.6″,海拔高程410米。該墓建於清·光緒十年(1884),座東向西。墓左右面寬9.80米、前後縱長24.5米,全墓用花崗岩石料構築。墓碑高1.20米、寬0.70米,墓碑刻:“清 祖 考建威將軍雲亭賴公 妣一品夫人敬娥陳氏墓”。祭臺長1.08米、寬0.56米、高0.36米。墳面前兩石望柱、兩石獅、兩石旗杆夾分置左右成對稱,墳面、屏風壁石雕人物、瑞獸、卷草等紋飾,屏風壁隔柱石刻對聯數副。

賴長墓西北側距離約1500米處,建立一巨大的墓道碑,墓道碑高2.60米、寬0.82米、厚0.27米,碑文:“皇清誥授建威將軍頭品頂戴 福建記名提督軍門賞孔雀翎法福凌 阿巴圖魯雲亭賴公墓道”。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2

西門許氏宗祠

許氏宗祠位於榕城西馬路北側,建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為揭陽先賢許班王的祖父許蒙泉所建,祠坐北朝南,為灰、石、木結構,三廳兩天井廟堂式建築,主座保留有大門、牌坊門、拜亭、中廳、後廳,整座保存完好,結構完整,東西為二條火巷,後面為後包。後廳橫柱掛著兩塊木匾,一塊寫著“源本堂”,一塊寫著“追遠”,兩匾均為許國佐所書。許氏宗祠現為“許班王學術研究會”會址。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秋葉子攝

03

舊寨陳氏家廟

坐落於榕城區榕東街道舊寨村南。坐東朝西,約建於宋哲宗紹聖至元符年間(1094~1099),歷代屢經修建,現狀為明清建築風格,佔地總面積1470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二進式加印亭祠堂。前後堂屋頂均為灰瓦硬山頂,琉璃簷口,中間屋脊左右端則採用三叉火局,兩旁屋脊左右端則採用木局,6條高低不同的屋脊均橫嵌一排琉璃窗,配以勾枝浮雕,簡樸通透,樑架斗拱飾獅、魚、牡丹、石榴、鰲魚等彩繪木雕,技法精湛。祠堂前照壁為三幅式結構嵌瓷壁畫,有較高藝術價值。廟祀陳氏入潮始祖陳泰初。陳泰初,福建莆田人,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進士,宋紹聖年間官潮州通判,政聲有著。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4

百蘭山館

百蘭山館位於馬山滘河東側,為清同治年間丁日昌所建。該館呈平面凹字型二層石木結構,由向西大門和兩幢南北相向的樓閣組成,中間為寬天井,天井中間原有一橢圓形蓮池,池周圍種滿蘭花,因而得名“百蘭山館”。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5

錢坑頂聯大夫祖祠

大夫祖祠,又稱林鳴鸞知府祠、廣業祠,位於揭西縣錢坑鎮頂聯村委會湖眉村,硬山頂土木結構,建築面積1661.73平方米,該祠建於清康熙年間(正廳墚架有"康熙通寶"錢木雕)。堂名"源遠堂”。該祠堂是潮汕地區較大型祠堂之一,也是揭西地區與塔頭闊口園吳氏家廟並列大型祠堂之冠的祠堂。

這個祠堂的主要特色有三:一、深有三進,在中廳前便設拜亭,而且是重簷雙拜亭式,這在全縣是首屈一指的,雖然經過近300年的銷磨,仍不失其巍峨恢宏、富麗堂皇之氣;二、建築年代較早,而且主體未經重修,原汁原味,古建築意義特別深遠;三、祠堂內外的石雕、木雕,在揭西地區同時期建築物中,保存仍較好,不論從內容、數量、工藝等方面來看,都可以說達到無與倫比的高度,是一個工藝價值極高的寶庫,而且可以視為明末至清初的工藝標準樣品來看待,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6

宋厝圍宋氏宗祠

宋氏宗祠位於東郊村鳳圍宋厝,為戊辰四俊、潮汕後七賢之一的宋兆禴所建,屬祠堂兼住宅式建築,明崇禎年間創建,清乾隆、道光年間有過修繕,新中國成立後曾被作為公共食堂、小學、藤器廠等場所,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歸還宋氏族人並進行維修,現整體結構保留完整。宋兆禴故居總面積1800平方米,一主座,二通巷,主座宋氏宗祠坐北朝南,為三間三進式建築,是典型的明代潮汕建築格局,祠堂堂匾書“履元堂”。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7

鄒堂鄭氏宗祠與牌坊

鄒堂鄭氏祖祠是鄒堂鄭氏的象徵、文化中心,是鄒堂鄭氏子孫的聖地。位於揭陽市區地都鎮烏美村。二進廳、雙火巷格局。大門外立麒麟照壁,西南向有四柱三門“科第世家”石牌坊。鄒堂鄭氏自十一世鄭旻首登黃榜,官至貴州左布政使,至十五世鄭其崇中式,五世之中四代科甲奏捷,故得立“科第世家”牌坊。建築物具明清風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始創,但規模不大。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內閣中書鄭其崇在原址建祖祠。道光三十年(1850)、光緒九年(1883)、1989年3度重修。

科第世家坊屬三門四柱二層式古牌坊。坊高4.95米,寬6.95米,全石結構,古樸莊嚴,典雅大方。四石柱柱頂各有一隻蹲著的閉口石獅,兩主柱中間有長方形匾額,匾額長2.2米、高0.77米,中間橫書“科第世家”四個楷書,字體穩重沉實,筆劃均稱,不愧為名家書風。匾額兩側各有一幅美觀精緻的鰲魚圖,邊柱與中柱間立有一隻貔貅獸。

“科第世家”坊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其石雕藝術在潮汕古建築中具有較高的代表性和歷史價值。其用意在於激勵後世子孫奮發向上,努力學習,科舉成名,報效祖國。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8

惠來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於惠來縣神泉鎮南華居委區內,始建於宋代,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建,泉堀秋冬不竭,水甘冽,從上至下有二十二級臺階(清時十八臺階),在旁建有一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單簷歇山頂亭,清乾隆十七年惠來知縣王瑋為整甃建亭撰文。該泉於一九七九年四月被惠來縣人民政府公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井泉對考證宋代以來環海沙灘泉眼以及人民生活飲用水具有較高的價值。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09

棉湖戰役東征軍指揮部舊址

興道書院,坐落於揭西縣棉湖鎮,創建於清同治六年(即公元1867年),文化氛圍厚重,清代建築風格保持完好,

棉湖戰役是黃埔建軍有史以來第一次意義重大的決戰,是有關國家命運的大決戰,是決定辛亥革命能否突破軍閥割據局面繼續前進的關鍵性一戰,它奠定了當時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礎,由此而有北伐戰爭乃至中華民國的持續歷史。參加過這一戰役的國民黨高級將領顧祝同曾評價說:“有武昌之役而後有中華民國之誕生,有棉湖之役而後有國民革命之發揚”。當時蘇俄顧問加侖將軍則評價說:“棉湖一戰的成績,不獨在中國所少見,即在歐洲世界大戰中,亦不能看見”。臺灣的國民黨人曾經多次隆重地紀念這一戰役,並留下大量寶貴文獻。這一戰役是棉湖鎮有史以來比較具有國際性重大意義的事件,也是揭陽地區唯一受到如此高度評價的國際性軍事戰例。有關棉湖戰役的歷史文獻相當多,構成了潮汕地區近代戰爭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一頁。

興道書院,作為棉湖戰役時蔣中正和周恩來等的司令部駐地,也被定為除當時的實際戰場以外最有代表意義的標誌性遺址。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10

涵元寶塔(汕頭市)

涵元寶塔,又稱龜山塔,京岡塔,位於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龜山峰頂,為揭陽曆史文化名城的標誌性建築。是揭陽古八景“元塔登高”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涵元塔由明朝揭陽知縣馮元飈倡建,買地建於潮陽境內。坐東南向西北,高43米,登塔頂可俯視榕江。始建於明天啟七年(1627),建成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屬磚石結構的八角樓閣式塔。塔坐東南向西北,高433米,空心、八面七層,內有螺旋形石階可登塔頂,每層有門戶通出塔廊。塔門刻有“涵元寶塔”四字。塔尖原有一銅質壓頂,20世紀40年代中期遭雷擊而殘破。塔南有石刻碑記5塊,保存完好。

涵元塔動工興建的第二年,揭陽的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辜朝薦同榜考中進士,被譽為“戊辰四俊”。涵元塔建成之後,揭陽更是人文鼎盛,英才輩出,先後湧現了林德鏞、鄭大進、楊鍾嶽等一大批文才武將。涵元塔在揭陽人心目中,被視為揭陽的文筆和風水寶塔。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廣東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揭陽9處文物入選!


1991年潮汕地區的一次行政區劃大調整。在那之後,榕江為界,涵元塔所臨的榕江兩岸變成了汕頭市與揭陽市兩地地界。

儘管涵元塔歷史悠遠,但成為文物保護單位卻是到了1992年。在潮汕分市後,涵元塔也從原本“揭陽八景”之一,變成了汕頭潮陽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的名勝古蹟。

如今的涵元塔本身損壞的程度也較為嚴重,塔身多處出現了較大面積的損壞,情況不容樂觀。


內容、部分圖片源於網絡

綜合整理發佈:揭陽城市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