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老黃牛”——西峽縣石界河鎮小寨村支部書記殷國強

小寨村位於距離石界河集鎮29裡的山腳下,屬典型深山村。以前的小寨村農業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發展嚴重滯後。村民紛紛外出打工,稍有能力的都搬到鎮上或縣裡生活。由於貧困人口多,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

轉機發生在2016年。隨著全縣脫貧攻堅戰打響,小寨村迎來新的曙光。殷國強巧借縣農業局、鎮紀委副書記蹲點包村的合力,小寨村悄然發生鉅變。而這鉅變,百姓清楚凝聚著支部書記殷國強太多的心血和汗水。

“今年秋雨不停,河水漫漲,這橋都修了,再也不愁孩子趟河上學,殷支書真幹了不少好事。”村民潘老漢動情地對記者說。在採訪的過程中,群眾一口一個“殷支書”,殷國強也總會停下來,與他們嘮上幾句,有事情就當場處理。

要想富,先修路。精準扶貧工作中,殷國強知道出行難是導致村民貧困最主要原因之一,路不通,村民無法擺脫困境。這正是殷國強日夜不停堅守在修路現場的“定海神針”,2014年至今,積極申請各項政策搞發展,建起了文化大院,提升了村容戶貌,同時利用縣國土局、瑞發水電公司提供幫扶項目資金60餘萬元,水泥200噸,為小寨村硬化村組道路8.3公里,修建防洪堤壩1000餘米,恢復耕地近百畝,利用第一書記項目資金建設40千伏光伏發電,村集體收入年收入3萬元以上。從“輸血”到“造血”,貧困戶發生了變化。

貧困戶徐明宣,自出生起便多災多難。一歲時因大火失去一條腿。在剛成年時,父親因肝癌去世,不到二十歲的妹妹也因心臟病失去年輕的生命。姐姐出嫁後,僅剩的弟弟外出務工後便了無音信。殷國強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多次到鎮上、到縣裡瞭解低保政策,寫報告,做請示。對照政策和徐明宣家庭實際情況,為徐明宣辦理了低保。從此徐明宣鼓足了生活勇氣,也有了脫貧致富信心。

帶病工作,不下扶貧一線。前不久,殷國強突然感覺胃痛、四肢無力,群眾勸他到醫院,他硬是堅持到晚上,去醫院一檢查,診斷為胃潰瘍穿孔,醫生讓他住院,但他放不下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白天上班,晚上回去打針治療,週末節假日期間工作在村裡戶裡忙乎。

被蜂蜇過,入戶摔過,胃病、腿疾,家中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顧,殷國強都能克服,始終沒有退縮,做一名兢兢業業的“老黃牛”。始終不停步,儘自己所能,為小寨村百姓謀福祉。(決策探索雜誌 全媒體記者劉振偉 通訊員王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