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張鈺哲(1902.2.16-1986.7.21),福建閩侯人,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民國十五年(1926年)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天文學系,民國十七年(1928年)發現第1125號小行星,命名為“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獲芝加哥大學天文學博士學位,1941年,中國境內第一張日全食照片是他組織拍攝的;他第一次提出通過研究哈雷彗星的迴歸,來解決“武王伐紂” 究竟發生在哪一年的歷史懸案,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78年8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051號小行星定名為“張”(Chang)。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張鈺哲他長期致力於小行星和彗星的觀測和軌道計算工作,他拍攝和領導拍攝到7000多次小行星和彗星的精確位置。他和他的助手們一起共獲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觀測,並先後發現1000多顆新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顆新彗星。發表過近60篇觀測和研究的學術論文。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張鈺哲擔任過中國天文學會第一至四屆理事會理事長以及第五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他曾任國家科委天文學科組組長,紫金山天文臺第一至三屆學術委員會主任(1957—1982),《天文學報》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編委會主任,江蘇省科協副主席等職。新中國成立不久,國務院任命張鈺哲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臺長。歷任南京大學天文學系教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臺長、名譽臺長。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張鈺哲是中國現代天文事業的奠基者之一,他在天文教育,天文科研上都有很多貢獻,同時他還是一位熱心科普的天文學家,他是中國天文科普事業的引路人。 張鈺哲精通天體力學,同時在創建中國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和研究上傾注了很大的精力,作為中國的首席天文學家,對當代天文學主流的天體物理學的建設,始終備極關注。開創並領導了天文學多個領域研究,取得多項重要成果。在天文學史研究、天文儀器研製、天文科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江蘇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張鈺哲是一位多才多藝的科學家,在文學藝術方面也有深厚的功底和修養。他的書法蒼勁有力,文章通達流暢,篆刻也有相當水平,而且善於素描繪畫。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張鈺哲為紫金山天文臺的建設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在他的直接領導下,該臺已成為一座有14個研究室、組和300餘名科研人員,以天體物理和天體力學為主要研究內容的綜合性天文臺,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他還為上海、北京、雲南、陝西等地的天文臺和南京天文儀器廠的建設盡心竭力,並積極支持南京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的教學,20世紀50年代還親自去南京大學天文系講課。1980年,年近八旬的張鈺哲不辭勞苦,前往青海高原,登上海拔4800米的崑崙山口,為中國後來建立在格爾木的第一座毫米波射電望遠鏡觀測臺選址。3年後,他又前往根據他的建議於1958年設立的烏魯木齊人造衛星觀測站視察。1984年,他以82歲高齡再度應邀訪問美國,在哈佛天體物理中心做《今日中國天文臺》的學術報告。

記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張鈺哲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