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心理疾病不及時治療會怎麼樣?

紅宇心理諮詢有限公司


得了心理病,不要一驚一乍的,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你們知道嗎?很多心理專家自己本身就是抑鬱症患者,只有親身經歷了這些痛苦,他們才懂得與患者共情,知道如何能幫助他們。

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專家【武志紅】,得到專欄的作者,他就承認自己得過抑鬱症,後來自己好了。

因為人本身是有自愈能力的,就像你不小心扭傷腿了,揉一下,休息幾日它就會好起來。

當然這是輕微的受傷,武志紅應該也不是得了重度抑鬱症,而且他看了那麼多心理學書籍,加上大學期間研究心理學,所以他才能好起來。

我建議大家得了心理疾病一定要求助心理醫生,因為一個人的心理疾病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了,你看不到它是如何惡化的。

不像身體上的問題,你得了什麼病,照個X光或者B超就能分析病情了。



心理疾病是心理受罪,表面上看不到,而且嚴重到一定程度也會導致生理疾病!很多癌症就是因為心理問題慢慢誘發出來的。

一個人傷心的時候,不僅是感覺痛苦,他身體的器官也會有反應。要不中醫怎麼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呢?

你們沒有發現一個人在極度憤怒的時候,他的臉會突然變紅,心跳會加速嗎?如果不控制住情緒,這個人指不定會做出什麼事來!

中醫真的是很博大精深的醫學,老祖宗還是比較有先見之明的。



所謂癌症病人,首先肯定他是有“癌症心態”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息息相關,大家千萬別忽視。

另外,我希望大家善待那些[心理脆弱]的人,不要用“廢物”、“一無是處”、“懦弱無能”、“沒出息”這些詞去攻擊他們,他們對這些攻擊是沒有免疫能力的,聽到這些話他們就會很受傷。

那些走不出痛苦回憶的人,他們像是被囚禁在一個暗無天日的牢籠裡,他們需要陽光照進來,需要有一雙溫暖的手把他們拉出來。


感性天涯


這個問題屬於個體心理健康問題,個體的心理健康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狀態,即從心理正常的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疑似神經症,到心理異常的神經症、精神病性障礙,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連續譜。

個體有了心理問題,如果自己不及時覺察和調整,那就有可能向嚴重心理問題或可疑神經症轉化;如果個體在出現心理不適、自己又沒有積極調適,不及時求助心理諮詢師,不做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心理諮詢,也可能就會發展成神經症。

心理疾病的發生機制和治療與生理疾病相似,也要注意預防和積極主動的治療,不然也會“小病拖成大病,發病就成了絕症。”

因此,有了心理問題或發現是心理疾病不是問題,關鍵是我們要積極對待、主動就醫,配合心理諮詢師或心理治療師解決我們的心理疾病,讓它像好的方面發展。

我這樣不知你是否滿意,如有不同觀點,請在評論區留言。


老左心理工作室


心理諮詢中,對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有一項是通過時間上的界定的,一個月是輕度心理問題,二個月到半年是重度心理問題,時間再長就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如果遇到小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當時可能不會有能出現的問題。壓抑在潛意識中,形成創傷點,形成固著點。當日後的生活中再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激起之前的創傷點,強化受傷的感覺,越來越嚴重。所以建議遇到問題,及時找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士進行疏導,避免成為嚴重心理問題或者心理疾病。


明哲心理諮詢師


如果不及時治療的話會一方面是影響到自己的內心,內心積累的負能量越來越多,整個人會越來越頹廢。另一方面影響到外在,自己形象會越來越邋遢,人際關係,工作和感情也會受到影響



心理正能量


心理疾病患者自己沒有很多痛苦的感覺,因為心理疾病的特徵之一就是自知能力喪失。

因此,有了心理疾病不治病,痛苦的是身邊最為親近的人!


AI尤四海


如果是比較輕微的,靠自己調整,過一段時間可能就沒事了。但是比較重的,需要專業的人員來干預調整,不然會逐漸加重。因為心理疾病怕復發,復發的導火索是遇到過去受驚嚇的情境,而這些情境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沒發避免。


霍體清


小洞不補,破到一尺五。

楊劍霞(Jessie Yang)

心理學碩士

心生領界工作室聯合創始人

“七巧板”兒童生命發展項目講師

薩提亞模式團體帶領者基礎班學員

歐文·亞隆團體受訓諮詢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