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王海軒 ,字文心,研究生學歷,遼寧《黨建文匯》雜誌原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特約藝術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第五屆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省直分會副主席,北京人文大學、遼寧中華文化學院特聘教授,遼寧“王氏三軒”之一。 作品曾獲由中國書法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全國魯迅文學作品書法大展”優秀獎、“慶祝建國50週年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大展佳作獎、全國總工會“五一文化獎”等,入展由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電視書法大賽,紀念鄧小平誕辰100週年全國書法展,入圍全國第八屆中青展等。另獲首屆、二屆‘’文化墨旅‘’全國書畫名家邀請展銀獎、金獎。 作品被國內中國現代文學館、遼寧省博物館、遼寧圖書館、趙樸初故居紀念館、《人民畫報》社等單位收藏;國外被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等國家文化機構、大學和個人收藏。《中國書法通訊》、《紅旗文摘》、《書法報》、人民網等報刊網站多有報道。 作品2012年曾被《收藏鑑賞》雜誌評為“當代最具收藏投資價值的書法家”。 1982起,在《鴨綠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20餘萬字。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王海軒的藝術世界 周宏興

通過朋友——當年的北京人文大學瀋陽分校校長鄧彤認識海軒的,那是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獲得了北京人文大學主辦的全國函授大學生文學徵文小說一等獎。當時知道他文學底子還可以,歌唱得好,也知道他鋼筆字寫得好。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就是沒想到,時光過了近三十年,一向不善張揚的他竟成了書法名家,而且名符其實。這是在看了他的書法作品集後,又在網上點了一下他的名字後認定的。 鄧彤曾寫過海軒的文章說他是個奇才、怪才,甚至說他是天才,我不同意這個說法,海軒不奇也不怪,所有的才都來自他的專心,他的治學精神。我倒更認為他是個專才和通才,一專多能,觸類旁通。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我看到了他對藝術的執著,不僅是書法,還有文學和歌唱。他一但專進一門之後,是誰也拉不回來的,無論你外面的世界有多麼精彩,對他全然不構成誘惑。用他自己的話叫“一門心思打深井”,“不打深井你永遠不會品味到真正水的甘甜!”這句話也道出了他做學問的方法。 與海軒聊天,你會發現他知道的東西太多。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無論是文學藝術的、哲學的、教育的、甚至是宗教的社會科學類的,還是那些與他的工作看上去毫不相干的數學、力學的自然科學類,他都能說出一套一套的。那些高深的理論在他嘴裡變得簡單起來,即使是那些高等數學的微積分理論也被他用身邊生活中最簡單的例子給化解了;很哲學化的東西,從他的嘴裡出來也再沒有了生澀感,甚至還充滿了情趣。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他竟能把人們工作生活中的矛盾用牛頓定律來解釋,而且還讓你聽個明明白白。 海軒常說,藝術其實是不分家的,都是相通的。海軒學書法的過程就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沒有想到它的功利性,但卻得到了很大的收穫。1989年遼寧省直屬機關搞建國40年大慶,海軒大出風頭,—舉奪得了文學創作徵文、歌唱、書法、硬筆書法比賽四項一等獎。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海軒身邊的人總在感慨:一個人在一個領域裡能有所成就就很不容易了,海軒卻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同凡響,實屬難得。一個文化現象在海軒的身上得到了證實,這就是文化的功力。文化底子蘊厚,一通百通。 要從功利的角度看,海軒說他目前最高成就是書法了。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他的書法作品曾經人展了由中國書協舉辦的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入展了被稱為全國書法專業最高獎的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首屆“杏花村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入圍了八屆中青展;還獲得了由中國書協和中國現代文學館等單位舉辦的魯迅作品書法大賽優秀獎;全國總工會“五一文化獎”等。作品被人民畫報社、遼寧博物館、瀋陽故宮博物院等國內外多家文化機構和海外友人收藏。有意思的是日本立命館大學的一位教授收藏了海軒的一幅書法作品,竟從書法談到了唐詩,一談竟是一個下午。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無意插柳柳成蔭——海軒在上世紀末成為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還擔任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遼寧書法家協會省直分會副主席。但提起這一切,海軒對之表示得很淡然。 “要說有一點自豪感的話,就是這些年來,我始終能感覺到前方那盞自少年時亮起的燈始終在導引著我,我一直沒有間斷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學習。同在路上,一直沒有被身邊的各種風所吹暈。”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對目前中國書法的現狀,海軒認為無疑是建國以來最好的時期。但也不可盲目樂觀。在承認當前的書法總的繼承了傳統的基礎上,也要看到有些時風是遠離了書法本質的。尤其是對那些書法之外的功夫已超過了書法本身的那些做出來的東西,刻意造出淺薄的只衝擊眼球而不能衝擊心靈的東西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能以書法之外的技術來代替書法,這樣真正的書法就迷失了”——海軒說這話時像個老者。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我追求的是那種乍看能讓你的眼神留住,再看能把心神留住,能讓你細品,能耐品的東西——書法是這樣,藝術是這樣。”海軒說他最欣賞海明威的“冰山理論”,也暗和了孫過庭的“既能險絕,復歸平正”,要以書氣,文氣感人,過突出的要壓下去,留給觀者體驗。他常說的一句話,“以平取勝”,這是他的藝術觀,其實這是一條最難的路。 期待著海軒在他所選擇的艱難的藝術道路上取得獨特的成就。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北京人文大學首任校長、中國書畫藝術學院院長、全國政協禮堂藝術館館長)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王海軒 我的書法情結

我的書法情結,有幾個小細節。 那是1982年,我突然接到瀋陽日報胡中惠編輯的電話,問我的一篇小說稿是不是我自己謄寫的。他說,那篇小說他看了好幾遍,不是因為內容,而是因為那上面的字漂亮。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1986年,我調入省委統戰部時,時任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劉慶奎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親自和我談話。他拿著我填寫的幹部履歷表說,這表是你自己填的啊?我說是啊。他說,就憑你這字,我就要你了。 怎麼樣,寫字受益了吧! 說起我的書法情結,好多人都以為我是上世紀末在我大弟文軒參展後,我才開始搞的呢!其實我從十來歲就開始練毛筆字了,文化大革命時就幫助大人抄大字報。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在國慶40週年的時候,省直機關搞慶祝活動,我一下子拿了書法、詩歌、歌唱多個一等獎,而那時一等獎可就只有一名。但我們哥們的書法還真是文軒給拽到社會上的。他最先參加省書協和中國書協的展覽的。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文軒能參加省裡和全國的展覽,我和從小一起練書法的小弟軍軒覺得我們也能,就投稿了。在那一兩年時間裡我就參加了省、市書協和中國書協三個層次的展覽。省市第一次都寫的楷書,全國的是行書。別人都說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太難,可是我第一次參加中國書協和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的展覽就得了個優秀獎,接著就擠進了七屆全國展,接著又進了被稱為中國書法專業最高獎的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首屆“杏花村汾酒集團杯”電視書法大賽等等。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也許是我趕上那個大家說的“相當公正,只看字”的時候。 時下總有人問我,你的工作那麼忙,還有時間搞書法嗎?我回答,正是因為我工作太忙,每天頭腦太亂,寫字才成了我的日課。這是實話。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由於我的工作性質每天真挺累的,壓力真挺大的,但我不能回了家還被工作壓著啊!書法即成了我的解壓閥。每天晚飯後,我都會不由自主地進入我的書房文心居,拿過一本或是二王、孫過庭,或是米芾、王鐸,隨便翻開一頁便臨起來。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開始,頭腦裡還是“嗡嗡”的,沒有辦法讓我的大腦像電腦的回車鍵一樣,一下子就跳過工作的內容,只有臨書,只消十幾分鍾,我就會裹纏進先師的線條之中,腦中的混亂便被刪了出去,心室也跟著澄淨下來。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當然寫高興了,還可以就勢創作一下子。此時思想中有些沉澱的東西也會冒出來,讓我輕鬆流出筆下。偶爾也能冒出那我所追求的如“水下冰山”,讓人只要看了就能看住,進而深入內心的雅靜虛淡的作品。此刻再讀書為文也能心平氣靜了。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此刻突然想起清人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過的話,好像那話就在與我聊天:“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法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下筆作詩,作文,自有頭頭是道,汩汩其來之勢。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故知書道,亦足以恢擴才情,醞釀學問也。”其實,臨書、讀書還真就如同在與古人聊天。 你說書法對你的幾十年有著不斷的益處,你和她的情節能不越結越緊密嗎?!

慶祝建國70週年全國優秀藝術家一一王海軒作品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