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讓遊艇走下高消費“神壇”

早在1998年5月,中國第一家會員制遊艇俱樂部——浪騎遊艇會已在深圳成立。隨後很長一段時間,深圳無論遊艇會、泊位、玩家還是遊艇數量,都位居全國之首,在業內人士看來,“深圳無疑是全省乃至全國休閒船艇業的發源地”。相較海南近年來連續出臺的政策支持,深圳則企圖用較強的終端消費能力和大灣區區位優勢為遊艇業謀得發展。


深圳│讓遊艇走下高消費“神壇”

▲ 浪騎帆船隊


從去年開始,以往距離普通群眾生活較遠的遊艇反覆出現在相關新聞中。去年8月,海南省印發《推進遊艇特色小鎮建設建議》,明確提出至2025年,擬在全省沿海市縣謀劃建設大約8個遊艇特色小鎮。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有效實施,加快完善軟硬件設施,共同開發高端旅遊項目。

深圳市休閒船艇協會秘書長滕文棟說,著眼到深圳,休閒遊艇業的發展更多體現在市場經濟容量和購買力的優勢上。下一步,深圳還將推進公共遊艇碼頭建設,讓遊艇從高消費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普通群眾濱海旅遊的可選項之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深圳│讓遊艇走下高消費“神壇”

深圳600艘遊艇居全國城市第一

遊艇,目前在國內還被定義為奢侈品,遊艇消費也屬於高端消費。但隨著經濟的發展,遊艇產業的市場空間被寄予厚望,“如今人們說遊艇,就像十年前人們說汽車”,這句話在遊艇業也傳了好多年。

據業內資料數據顯示,全球發達國家每171人擁有一條私人遊艇,挪威、新西蘭的人均擁有遊艇比例為8:1,美國為4:1,連內陸國家瑞士,也達到每69人擁有一艘遊艇。而根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發佈的《2014中國遊艇產業報告》,當時我國各類遊艇(包括巡邏艇、搶險救助艇等特種艇)的保有量為1.6萬艘,折算下來,約8萬人才擁有一艘遊艇。

而在廣東省休閒遊艇業發展最快的城市——深圳,這一數據也不太樂觀。據深圳市休閒船艇協會相關數據顯示,深圳市目前擁有浪騎、機場鴻洲、七星灣、新體育海洋運動中心、京基寶艇、大梅沙灣、深圳灣7家遊艇會,擁有已經投入使用的水上泊位約1300個,幹倉位600餘個,遊艇會會員超過1000人,遊艇船隻保有量近600艘。

“目前,深圳市遊艇的平均停泊成本超過8元/日/尺,這個價格略低於三亞。”滕文棟說。而600艘遊艇保有量不僅在廣東省各市中位居第一,也是全國遊艇保有量較多的城市。根據媒體報道的最新數據,目前海南全省遊艇保有量為800艘。

“這個產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滕文棟說。

海岸線資源和購買力是深圳優勢

寸土寸金的深圳, 有著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和260.5公里的海岸線,如果再有可觀的市場經濟容量和購買力加持,就構成了休閒遊艇業發展的重要優勢。

從深圳市休閒遊艇產業佈局也可以看出端倪。據深圳市休閒船艇協會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深圳遊艇相關企業共有150餘家,遊艇產業鏈雖相對完整,但製造業僅佔三家,即法諾帆船、海斯比造船和大慶遊艇。“大多數遊艇生產廠家選擇在珠海和江門等地設廠,是考慮與港澳距離近且人工用地等綜合成本較低。”滕文棟說。

而在深圳,較強的終端消費能力則吸引著遊艇會和進口遊艇船隻代理銷售公司。據滕文棟介紹,目前全國絕大多數進口遊艇船隻代理銷售公司總部均在深圳,包括歐尼爾遊艇、杰特賽特海洋、聖汐亞洲、飛馳、辛普森、晶華遊艇等等。

同時,深圳的遊艇配套服務業也較為完善。目前,深圳擁有遊艇駕照培訓資格機構四家,即深圳灣、浪騎、大梅沙、縱橫四海;最大帆船備件供應商“升洋國際”;管理船艇最多的濱海綜合運營商“浪曦遊艇”;國內遊艇碼頭建造量最多的“波通納碼頭工程”;遊艇港信息管理系統“捷信達”公司;全國知名行業媒體“海之藍”雜誌等。

賽事方面,深圳擁有以國家命名、享譽國際、亞洲第一的“中國杯”國際性大帆船賽事,區域性的大鵬杯、浪騎杯等常規賽事,以及新增加的每週杯帆船賽、國際摩托艇大賽、世界HOBI大賽、中國大學生帆船賽等。

擬建公共遊艇碼頭支持濱海遊

雖然深圳市的遊艇配套服務較為完善,但如何讓遊艇走入普通消費者的生活,深圳市休閒船艇協會想了不少辦法。

“我們一直在推動深圳開展遊艇公共碼頭的建設工作。”深圳市休閒船艇協會會長葉潤年介紹。目前,各大遊艇會一般採用會籍方式,為遊艇提供泊位服務,但這樣一來消費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公共遊艇碼頭的建設則是滿足基本需求。“我認為公共遊艇碼頭要以實用性為主,不是豪華性定位設置。”葉潤年說。

據可查資料顯示,深圳市委市政府早在2009年就提出建設“國際濱海旅遊城市”,根據這一發展定位,深圳濱海旅遊業快速發展。目前,深圳水上運動和海上旅遊包括了遊艇、

帆船、潛水、海釣等項目,越來越多的青少年開始瞭解並選擇水上運動。

“要打破老百姓對海的恐懼,增加海洋相關知識宣傳,創新水上運動項目形式,才是整個行業良性發展的基礎。”滕文棟說。

行業蓄勢待發呼喚政策齊備

從粵港澳遊艇自由行到海南遊艇特色小鎮建設,政府對遊艇業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但就業內人士看來,目前還有諸多行業困境亟待改善。

“遊艇是通勤的有效補充,本源上也是一種交通方式,是滿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葉潤年提出,但目前,《遊艇安全管理規定》將遊艇定義為僅限於遊艇所有人自身用於遊覽觀光、休閒娛樂等活動的具備機械推進動力裝置的船舶,未提及其從事經營性活動,因此若經營性遊艇的管理按照客船管理也有諸多麻煩。

遊艇審批、認證過程之複雜也為遊艇從事經營性活動製造了不少障礙。不少遊艇企業表示,遊艇投入使用前最頭疼的是審批和認證過程繁瑣,購買遊艇後想要通過各種檢驗以及得到認證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沒有金融配套、沒有主管單位也是遊艇人的一大心病。“遊艇和車不一樣,沒有交強險,投不投保都是自願選擇,有很大風險。”滕文棟說,此外,海上交通事故對海事部門的問責也讓行業持續處於高度謹慎狀態中,“如果能給海事部門減壓,不是由海事部門擔責,而是根據責任劃分來判斷,行業可能也會更輕鬆一些”。

有業內人士提出,目前,海南在遊艇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上均保持前沿水平,行業發展或出現參照標準。

“行業已經蓄勢待發,希望遊艇業的春天早點到來。”葉潤年說。

文|《海洋與漁業》記者 孔一穎 羅茵


分享到:


相關文章: